台灣是如何失去大陸的?(五)台灣的迷失和繼續沉淪的風險 (2014-09-11 18:25:07)轉載▼
標簽: 麵板 太陽花學運 雜談
(特別聲明:今天有網友提醒我,該台灣問題係列博文被其它網站轉載。網友喜歡我的文章固然令我高興,但個別人在轉載時卻故意刪掉了文章出處,即插在正文中的博客地址和作者名字,尤其惡劣的是,甚至隨意刪減編排文章內容,是對作者的極端不尊重。希望有這種情況的網站,請刪除或改正此種不符合基本道德準則的行為)
台灣是如何失去大陸的?(五) 台灣的迷失和繼續沉淪的風險
作者:旅居新加坡學者董玉振
我在講課中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您的胸懷有多大,您的事業就有多大”,一個偉大的企業,如果能胸懷大中華,以民族複興為己任,那大中華地區會給您加倍的支持。如果您的胸懷隻在小小的台灣島,那您被大陸企業的超越又有何奇怪的?如果還惦記著支持一下台獨,那你隻有自求多福了。
大陸擁有龐大的人口和市場,也有最多的人才和全球最完善的產業鏈。這三者都是一個公司做大做強的關鍵要素。台灣政府和企業都顧慮將先進技術和部分總部職能遷往大陸是否會導致台灣產業的空心化和失業。但問題是,大陸本土企業的崛起,您能阻止得了嗎?他們在充分利用大陸的一切優勢資源,而台灣企業卻不能充分利用,結果會是什麽?台灣企業競爭力的弱化!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企業首要目標是做大做強,隻有這樣,才有機會給台灣帶去就業機會和利潤溢出。全麵融入到大陸崛起的潮流,是台灣企業維持全球競爭力不可回避的方向。當然,全麵融入是雙向的,不僅台企深度融入大陸市場,也應開放大陸企業投資台灣,進而形成優勢互補,相互滲透的格局。台灣在新經濟形勢下也要規劃和培育未來的重點產業發展方向。大陸改革開放之初台灣政治領袖的短見,使得台灣失去了成為大陸財富增長原始股東的機會,進而失去了產業轉型和升級的最佳契機,如果現在繼續畫地為牢隻能加速台灣邊緣化。而這種反對兩岸各領域統合的思潮在台灣如此廣泛地存在,以至於任何的反思都可能被套上不愛台灣或統戰的大帽子。反服貿太陽花學潮,就是個典型的案例。(作者:旅居新加坡學者董玉振blog.sina.com.cn/nanyangbook)
最近鳳凰衛視采訪了香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她是位法學教授。她說:服貿協議出來後,香港非常緊張,擔心這會剝奪香港的機會。但台灣反服貿運動折騰到協議停擺,香港才算鬆了口氣。任何真正愛台灣的人,聽到這樣的講話,你還能為太陽花運動而心安嗎?雖然香港、台灣都是我所愛,也不能不對台灣深感惋惜!更惋惜的是,台灣過去二十多年把大量的機會也讓給了主要競爭對手韓國,包括中韓貿易投資協議可能會在兩岸服貿協議生效前簽署,韓國將會在服貿投資領域再勝台灣一局,到時,反服貿的學生們和他們幕後的政客們將被證明是一群什麽樣輕率而不負責任的家夥。
青年學生是國家的未來,他們的精神風貌將是觀察一個社會最重要的窗口。但從反服貿學運中,讓我看到的是遺憾和灰暗。他們對大陸的誤解和無知令人瞠目結舌。這樣的年輕人可以肩負起未來領導台灣的重任?能指望他們處理好兩岸關係?他們有和大陸同齡人競爭的能力嗎? (作者:旅居新加坡學者董玉振blog.sina.com.cn/nanyangbook)
這僅僅是青年學生的問題嗎?青年學生的成長環境才是問題的症結所在。台灣自李登輝當政以來的去中國化和妖魔化大陸政體,使得台灣年輕一代對大陸認識偏狹。精英階層很多在自說自話、自我陶醉、自我束縛,善於政治操弄,疏於治國謀略,井底之蛙、鼠目寸光,藍營政治人物又缺乏擔當,立場模糊,藍綠逢源,得過且過;獨立沒膽,統一沒量,政治領袖的皓然氣概比不上一個“大哥”。至今還有台灣人期待獨立成功或可以長期維持現狀,看不到台灣和大陸必然統一的前景而逐漸喪失本來擁有的占絕對優勢的談判籌碼,從法學博士到基層民眾都在夢囈著“2300萬人可以決定台灣的命運”的法律偽命題……;這才是問題的症結所在。
我講課時常談關於領袖的定義,什麽是“領袖”?領袖帶領民眾去民眾想去的地方。什麽是“偉大領袖”?偉大領袖是帶領民眾去民眾該去的地方。前者張口閉口都是“民意”,都是“尊重人民的意願”,根本不考慮民意在社會大變革時代裏的盲目性和不確定性;後者則高瞻遠矚國家的未來,以“舍我其誰”的時代責任感去積極主動地引導民意,而絕不受民意所幹擾,更不受輿論雜音所左右。這樣的偉大領袖,台灣現在的政治土壤裏能夠產生嗎?缺少這類領袖領導的社會,隻能任由一些政客裹挾著夾雜統獨分野的民意去折騰了。最終台灣失去的將不僅僅是大陸機會,並最終迷失自我,成為事事難成的印度式選票社會。台灣和大陸在國家統一進程中的談判籌碼,也將隨著時間推移而喪失殆盡,並最終淪為無可避免的“被統一”結局。(作者:旅居新加坡學者董玉振blog.sina.com.cn/nanyangbook)
大家是否還記得,2008年金融風暴後,大陸國台辦組織大陸的電視機廠家去台灣團購麵板,給台灣麵板業以巨大支持,以突顯患難之時的同胞之情;這讓主要競爭對手韓國LG和三星電子倍感緊張。但誰能想到,台灣四大麵板企業卻從幾年前開始私下和韓國企業形成價格同盟,給麵板最大客戶的中國大陸電視機企業造成巨大損失,直到2013年初大陸政府給予巨額罰款才懲罰了這些台灣企業的醜陋。這對大陸民眾支持台灣的同胞之情,真是個殘忍的諷刺。台灣企業界領袖們,你們走的太遠了,做的太超過了吧!這些麵板企業的作為隻能強化大陸大力發展麵板業的決心,徹底擺脫對台日韓麵板的依賴。本文前麵所舉的宏基等事例將會在麵板業重演。大陸今年一季度本土企業的高世代麵板產量已迅速上升到全球份額的15%以上,在本土市場已打破韓台壟斷,觸控屏技術也投入量產,如果幾年後大陸麵板業借助於本土市場優勢把台灣同行甩在後麵,那不是台灣企業家太笨,而是小聰明耍得有點過火!No Zuo No Die. 說真的,象奇美光電這種大股東是鐵杆“台獨”的企業實在沒理由繼續在大陸市場上生存下去。(作者:旅居新加坡學者董玉振blog.sina.com.cn/nanyangbook)
筆者從小學時被大陸教育誤導“台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到改革開放後對台灣的驚豔和羨慕,再見證過去30年台灣一步步喪失優勢和自亂陣腳,再到今天台灣人民真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不勝感歎。台灣各階層不知能否在不亂扣帽子的情況下開展冷靜的反思和討論。在全民短期內難有共識的情況下,隻有寄希望於沒有連任壓力的馬英九及其領導的執政黨最後任期裏的力挽狂瀾了——這真是無奈的期盼;雖然他缺乏對大陸的深入了解,滿身書生氣的他在混亂的政局下是否有開天辟地的意誌力還難定論。海峽兩岸的走近,從根本上還有賴於台灣有識之士推動台灣社會“再中國化”的努力,否則,海峽兩岸漸行漸遠的情況下,無論是經濟還是安全等方麵,台灣都隻能坐等更大的風險!
(未完待續,如果轉載,不得任意修改和刪除作者信息和博客網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