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09日 04:10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709001521-260109
卸職後回到大學任教的司法院前院長賴英照先生,近來連續發表了兩篇討論憲法觀念的好文章,表達了兩個重要觀點,第一個觀點認為是我國憲法應該是一部富有社會主義精神的憲法,第二個觀點批評我們沒有認真對待憲法,沒有遵照良好的憲政精神去實施,造成台灣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傾向過於濃烈。他的文章可能影響重大,但《中華民國憲法》究竟是不是一部「富有社會主義精神的憲法」事關重大,我們願意做深入的探討,希望引起更多精彩而有意義的憲政討論。
先談談《中華民國憲法》姓社姓資的問題。誠如賴氏所論,我國憲法確實含有相當數量的條文,足以讓人產生其帶有高度社會主義理想色彩的印象。賴氏舉出第143條關於土地漲價歸公的規定,就是明顯的例證,他據此指出目前稅法對於土地自然增值的稅收過低,甚至可能不予課稅,不是憲法的意旨,很有一針見血的味道。當然,憲法該條規定的是「照價納稅」與「照價收買」,稅率是否應如賴氏所言必須達到百分之百,造成徵收土地卻不補償的實質結果,尚有很可細加斟酌之處。
值得進一步釐清的是,我國憲法雖然受孫文學說影響,但並未完全照搬孫文的學說;更重要的是,憲法不是個人的學說,而是根本規範,孫文學說與憲法不同之處甚多,當然要以憲法而非孫文學說為準,這正是國家要有民主的憲法建立法治以取代人治的精神之所在。如果孫文學說是社會主義色彩濃厚的學說,細繹我國憲法的規定,卻明顯具有在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間謀求折衷的精神,早已開啟了舉世社資兩大經濟思想流派在20世紀後半葉直至21世紀相互影響而為調和的先河。
例如我國憲法明文將土地的原始所有權歸於國家,而不及於一般之物,是將土地看成極其有限而易形成壟斷的資源,難有真正完全競爭的市場存在之故,即與市場經濟的基本道路不相衝突。同時又開放「人民得依法律取得所有權」,也已納入土地所有權的製度性保障,承認土地交易的市場機製,即非極端社會主義可相比擬。
又如賴氏言及憲法第144條之規定:「公用事業及其他有獨占性之企業,以公營為原則,其經法律許可者,得由國民經營之。」表麵上看是在揭櫫某種「公營原則、民營例外」的基本政策,不可忽略的則是其實質內容,本有其適用的範圍。此條中「其他獨占性」5字,是靈魂字眼。此一用語指的是自然性獨占(natural monopoly),正是區別市場經濟所奠基的自由競爭環境是否存在的關鍵觀念,乃是市場經濟而不能以社會主義的語境視之。唯其如此,此條所指的公用事業,即需以具有自然獨占性的公用事業(public utility)為限。過去曾將一些不具自然獨占性的產業,如菸酒生產,劃為國營專賣事業,即是缺乏憲政意識的違憲產物。不可不察,也不可不辨。此條正是調和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經濟安排的規定。
又如憲法第148條規定:「中華民國領域內,一切貨物應許自由流通。」使用的字眼是帶有高度要求與規範意味的「應許」,乃絕不能隻以覆誦孫文學說中「貨暢其流」的教條式口號或呼籲視之,而應該認識到這是憲法確立市場經濟基本國策的基調規範之一。另外像是許多保障社會弱勢的規定,乃至舉世獨步規定全民健保的憲法增修條文,當然都是實現社會主義理想的具體例證,足以驗證我國憲法是一部左右均衡,兼顧維護自由經濟與實現社會公義的雙重價值,而且具有實質拘束力的規範。
不論上述的體製觀點與賴先生說的是否完全相合,我們願意在此鄭重呼應,賴先生語重心長所提出「認真對待憲法」的態度。國人不必擔心憲法可能出現不同的詮釋,那本是舉世憲政的常態。真正應該摒棄的是,不把憲法當一回事而輕蔑憲政的思維習慣,這才是長期於台灣存在的現象。是在無意之間把憲法的出身背景看得比憲法本身材質更重要,才會犯下類似於因人廢言的致命錯誤,誤了民主憲政以法治替代人治的行程。行憲已經進入第67個年頭,仍然站在自問是社是資的台灣,已經到了應該認真對待憲法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