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加州大學(USC)台灣籍教授張文基(中評社記者 宋楷文攝) |
中評社洛杉磯6月20日電(記者 宋楷文)中國大陸國台辦主任張誌軍將於6月25日至28日率團訪問台灣,並將與陸委會主委王鬱琦進行第二次“張王會”。雙方可能將就兩岸關係發展、經濟合作等議題交換意見。
美國華裔學者對張誌軍此次台灣行意見不一,對台灣方麵期望兩岸應建立一個超穩定的架構,但又不願開啟兩岸政治協商感到費解。中評社記者就相關問題專訪了南加州大學(USC)台灣籍教授張文基。
張文基說:“大陸國台辦主任張誌軍將於6月25日訪台,這是對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鬱琦今年2月11日赴南京訪問的一個回訪,因此原本應是毫無懸念的。然而,3月中台灣發生了反服貿學運,通過兩岸服務貿易協定所須的立法程式遭遇波折。這個始料未及的事件嚴厲的衝擊了大陸的智庫專家和政府官員,也必然會促使大陸徹底檢討延續二十多年的對台政策。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張主任的訪台顯示大陸高層對馬英九的支持和信任,也表示了對台政策的延續和對台灣同胞心態的理解。然而,中國大陸在巨變,世界在巨變,如果今後一年,台灣朝野不能展現有智慧的善意,大陸的對台政策將可能發生重大的變化。”
張文基表示,過去三十年,特別是馬英九擔任“總統”以來,兩岸經濟關係日益密切,但兩岸人民的政治關係認同卻更加疏離。兩岸經濟合作與民間交流中,大陸不斷讓步與讓利,雖然在逐步改變台灣民眾對大陸的印象與觀感,但台灣民眾的台灣主體意識與台灣認同卻越來越強。“統消獨漲”呈現持續發展態勢。如今高達90%的台灣民眾希望維持現狀,60%的人希望永久維持現狀,希望立即統一的人小於5%。而希望最終獨立的人是希望最終統一的人的二到三倍。然而,另一方麵90%的台灣人認同自己的華人血緣、語言歷史和文化。
張文基說,過去大陸一直認為阻礙兩岸統一的最大因素是大陸的經濟落後和彼此民間的缺乏瞭解。然而,隨著大陸經濟的高速成長和進步,長住大陸的台胞超過百萬,以及每年近800萬旅客往返兩岸,這些因素都不存在了。因此,我們必須麵對事實,嚴肅的探討問題的根源,才能消彌危機於未形,真正造福兩岸同胞。依我的淺見,原因有四:1,台灣朝野迷信西方的價值觀和政治經濟製度,對於大陸的體製沒有信心。2,隨著經濟的迅速增長,大陸官場的腐化現象及一般百姓的缺乏現代文明素質無法吸引台灣百姓。3,台灣中下階層百姓人民沒有感受到大陸讓利的實惠。4,台灣民眾已習慣了現行的體製,沒有求改變的動力。而任何形式的統一就是改變現狀,何況二十多年來大陸的對台政策和號召都沒有讓台灣感受到不統一的壞處。
張文基強調,如今,大陸的最低要求就是堅持“九二共識”,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對於台灣而言,不挑戰模糊的一中底線是維持現狀的最好保證。但是,一個危險的趨勢是台灣正在用偷樑換柱的手法,不斷的衝擊這個底線。最近許多綠營人士不斷提出台灣未來由台灣2300萬人決定,而國民黨的未來領導人朱立倫也居然附和這種說法。大陸應該透過各種管道清晰地說明,在一國兩製的體製下,台灣2300萬人決定台灣的內政。然而,任何拋棄一中共識的決定就意味著內戰的延續,而其結果就是一國一製。沒有原則的統戰隻會助長台獨勢力
張文基說:“許多人認為三月中發生在台灣的反服貿學運是由於民進黨的設計和國民黨的無能。然而,更重要的因素是年輕學生和中下層百姓對被邊緣化的恐懼和對未來的仿徨,本質上和近年發生在世界各地的學生運動沒有任何的不同。是對現在金融寡頭控製下的政治和經濟自由主義所造成的世界性的貧富差距的反抗。台獨人士並沒有這樣的智慧來主導這個運動,這就是為什麼獨派大老辜寬敏創辦的“新台灣國策智庫”6月11日公佈民調顯示了民進黨滿意度從今年的1月、3月到6月呈現下滑,分別是36.6%、28.9%與24.9%。台獨人士希望將學生和中下層百姓的憤怒和不安的矛頭轉移到大陸,然而,這些人應該是中國共產黨的天然盟友,大家應該合作共同探討如何改變金融寡頭控製下的世界秩序,為大多數人謀福利。”
張文基說:“中國統一問題的最終本質就是價值觀和政治經濟理念的競爭。一百七十年來的屈辱和落後使得華人喪失了對於傳統價值觀的信心,也因此失去對強勢西方價值觀的批判能力,一窩蜂的迷信西方文明。然而,金融危機的爆發和之後西方國家的應對措施充分顯示出現今主導世界的西方價值觀和製度必須更改和調整,這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對世界作出貢獻的時代。在歷經許多轉折後,中國大陸正逐漸摸索出一套不同於西方的道路,在探索的過程中肯定有許許多多問題,但是過去三十年,大陸充分的展示了它解決問題改正錯誤的能力。上任一年多以來,習近平有力的展示了反貪腐的決心,回歸為人民服務的優良傳統和提高人民文明素質的努力,而這些措施的成功肯定會改善台灣人民對大陸的觀感。在這關鍵時刻,為了自身利益,有智慧的台灣人民必須選擇參與中國正在進行的偉大而且將影響世界的探索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