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屏專欄
二次大戰後,澎湖歸還中華民國。澎湖這個命運是誰決定的?答案是英國首相邱吉爾。
蔣介石、邱吉爾、羅斯福共同出席開羅會議,確定台灣、澎湖、中國的東北在戰後歸還中華民國。然而最初的宣言草案裡,沒有列入澎湖,內容如下:「日本竊自中國的所有土地,特別是東北及台灣,須歸還中華民國」。打字機完成的草案原文是「including particularly Manchuria and Formosa, shall be restored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在這個草案上,邱吉爾以墨水筆加以修改,並且加上「以及澎湖」等字。內容成為「諸如東北、台灣、以及澎湖,須歸還中華民國」(such as Manchuria, Formosa and the Pescadores, shall be restored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邱吉爾在學校的成績不怎麽樣,唯獨曆史和英文出色。或許正因為這樣的素養,他知道澎湖原來也是中國的。
台灣前途究竟是「台灣2300萬人民共同決定」還是「由包括台灣人在內的全中國人民共同決定」?若是前者,請問台灣為什麽至今不決定呢?莫非就是陳水扁總統說的「我做不到,我就是做不到。在我的任期之內,要把我叫的國號改為台灣共和國,我做不到。我也相信,李登輝前總統在他的12年總統任期內,他也沒有做到;縱使今天總統給他做,他也做不到」。
難僅由一方同意
若是後者,中國大陸13億人什麽時候決定自己的事了?還要跨海和台灣一道決定台灣的前途?
1938年,英、法、德、義等4國達成《慕尼黑協定》,把捷克的蘇台德區畫給德國。捷克損失2.8萬多平方公裏的土地,卻無法出席這項會議,而蘇台德區的3百多萬人也無權對自己的前途置喙。
隔年,蘇聯與德國瓜分波蘭,波蘭亡國。蘇台德的前途不是由蘇台德決定,波蘭的前途也不是由波蘭決定。
後世又何嚐不是?1983年,雷根總統一聲令下,美軍2天拿下格瑞那達。盡管全世界斥責美國,可是格瑞那達的命運已經決定。1989年,老布希總統一聲令下,美軍以15天擒獲巴拿馬元首諾瑞加,改變了巴拿馬人的命運。不管是「狂暴」(美國出兵格瑞那達時的行動代號是Fury)或「正義」(出兵巴拿馬時的行動代號是Just),都是美國決定別國的前途。
韓戰爆發後,美國總統杜魯門立即下令第7艦隊巡弋台灣海峽,台灣轉危為安。台灣的前途當時是自己決定的嗎?
台灣全麵民主選舉後,有關兩岸未來,美國民主黨的柯林頓總統任內稱「應得到台灣人民同意」。換由共和黨的布希總統執政,說法換為「應得到兩岸人民同意」。再換由民主黨的歐巴馬,還沒有上任就表態了,「任何解決台海僵局的方式都應為海峽兩岸人民接受」,可謂沿襲布希路線。
最近一次是國務院亞太助卿羅素4月間在參議院的證詞,「應符合兩岸人民的期待」。
北京說「全中國人民決定」,看來限製了台灣的選項,因為台獨須得大陸人民同意。但從另一角度思考,北京的說法其實也保障了台灣的民主自由,因為統一須得台灣人民同意。
絕非自己能決定
分裂國家的前途往往很難由一方決定。美國自己就是例證。1861年,南方各州認為南方前途由自己決定,退出聯邦,另組美利堅聯盟國。可是林肯總統看法不同,下令討伐,結果打了4年血腥內戰。所以今天中國大陸來的訪客,總要到林肯紀念堂瞻仰;主張台獨的人士到了華府,總要到傑佛遜(獨立宣言起草人)紀念堂瞻仰。
有意思的是,強調台灣自決的人,往往也是最期待、最仰賴美國保台的人。這樣的人,心知肚明,絕非台灣自己說了算。另一方麵,北京方麵常說「台灣問題是中美之間最核心、最敏感的問題」,這也無異於承認:台灣前途之決定,不隻是「包括台灣人在內的全中國人民」,也要看美國的態度。
北京不點頭,台灣獨不成;華府不點頭,大陸統不成。至少現階段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