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表”“誹謗木”源於《山海經》樹鳥

本文摘自:中新網,作者:王紅旗,原題:《“華表”“誹謗木”源於《山海經》樹鳥》


  筆者曾在《經典圖讀山海經》一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中做過考證,《海內西經》記有昆侖景觀:海內昆侖之虛,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侖之虛,方八百裏,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麵有九井,以玉為檻。麵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際,非仁羿莫能上岡之岩……開明獸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麵,東向立昆侖上。開明西有鳳皇、鸞鳥,皆戴蛇踐蛇,膺有赤蛇;開明北有視肉、珠樹、文玉樹、玗琪樹、不死樹。鳳皇、鸞鳥皆戴瞂。又有離朱、木禾、柏樹、甘水、聖木曼兌,一曰挺木牙交;開明東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夾窫窳之屍,皆操不死之藥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麵,貳負臣所殺也。服常樹,其上有三頭人,伺琅玗樹;開明南有樹鳥,六首;蛟、蝮、蛇、蜼、豹、鳥秩樹,於表池樹木,誦鳥、鶽、視肉。


  所謂樹鳥六首,其形貌即圖騰柱,同時又是路標,即每一種“鳥”代表一個圖騰,每個圖騰鳥所指的方向即該圖騰部落或氏族的棲息地,此外它還有指示時間的作用。所謂表池樹木即在華池中樹表,亦即華表,為聚眾議事的場所。所謂誦鳥即傳達首領旨意的官員,其身份由其所持鳥羽為代表,後世“拿著雞毛當令箭”或亦源於此。


  筆者在《山海經鑒賞辭典》一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中還進一步考證出:昆侖虛“方八百裏”指的是鄂爾多斯高原,“高萬仞”指的是黃帝族聖山桌子山。《古小說鉤沉》輯《玄中記》曰:“昆侖西北有山,周回三萬裏,巨蛇繞之,得三周。蛇為長九萬裏。蛇居此山,飲食滄海。”其山可能即桌子山,而巨蛇或即燭龍之想象。昆侖虛的“九井”、“九門”,除了水井、城門的功用之外,還可能與天文觀察及其天文巫術活動有關。這是因為,遠古的天文觀察儀器或設施,經常使用井狀結構和門狀結構,例如坐井觀天,以及《大荒西經》的“豐沮玉門,日月所入”,等等。


  鄂爾多斯高原麵積遼闊,這裏古代曾經是水草豐茂的富饒之地,東西與南北各有360公裏,與古人所說的昆侖虛“方八百裏”基本相符。在鄂爾多斯高原西部有一座突兀挺拔的唯一高山就是桌子山,海拔2149米,頂部平坦如桌麵。如果說,鄂爾多斯高原是黃帝族的發祥地,那麽桌子山就是黃帝族的聖山。值得注意的是,桌子山至今仍然保留有眾多古代岩畫,其中不乏先夏時期的岩畫,它們應該就是黃帝族留下來的。桌子山北麓已發現麵積約2萬平方米的先夏時期聚落遺址,地表遍布彩陶殘片和磨製石器,文化層厚約50厘米。


  《穆天子傳》卷二記有:“吉日辛酉,天子升於昆侖之丘,以觀黃帝之宮,而豐囗隆之葬,以昭後世。”周穆王在河宗氏(轄地位於黃河河套及其以上黃河河段)的陪同下祭祀昆侖丘後,又派人守護黃帝之宮,登舂(春)山並“銘跡於懸圃之上”。據此可知,當時尚有黃帝都城遺址。


  2011年,考古部門對位於陝西省神木縣(位於鄂爾多斯高原之上、毛烏素沙地的東緣)髙家堡鎮洞川溝附近的石峁遺址進行調查,發現一處先夏時期規模巨大的石砌古城,石砌城牆、城門保存較好,麵積425萬平方米。對此,有學者認為這座古城正是傳說中黃帝部族的居邑,而筆者則認為石峁古城遺址當為黃帝部落聯盟都城昆侖所在地,或者是黃帝部落聯盟重要的城池之一。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