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為何“逢中必反” 內部將永無寧日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

  什麽樣的因,就會得什麽樣的果。台灣的民主雖然已有相當成果,但是很可惜,它並不是在一個健康的土壤中成長,也注定了它的道路必然會有劫難。

  蔣經國解除戒嚴、開放黨禁,並允許台灣民眾赴大陸探親,讓台灣民主的幼苗破土而出。當時的民主不僅打破了國民黨獨占政治舞台的現象,更為兩岸交流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很不幸的,接任的李登輝,在他瓦解當時國民黨非主流對他的權力威脅、逐漸鞏固權威以後,先是向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發表“生為台灣人的悲哀”,並宣稱要帶領台灣人民“出埃及”。李登輝自許為摩西,要帶台灣人走出中國,他的迦南美地就是獨立建國,像以色列人一樣,台灣人也要當家作主。從此,台灣陷入了前途認同與身分認同的困境,要統還是要獨?是中國人還是台灣人?台灣的民主就在這種認同的鬥爭土壤中畸形成長。

  在台灣不會有人願意放棄台灣的主體性,但是李登輝將台灣主體性導向為分離意識下的主體性。為達到這個目的,1994年起,李登輝開始尋求加入聯合國。北京的打壓正好為他的分離訴求增添養份。1996 年北京以飛彈試射介入台灣大選,正好給了李登輝一個藉口,要遠離威脅台灣的中國。

  為了創造“我群”或“台灣主體性”的正當性,李登輝利用了北京反台獨的政治意識形態。在政策上不斷刺激中共,中共就會不斷打壓台灣,而這也讓台灣民眾對大陸的認同愈走愈遠。台灣的民意調查顯示,從1994年以後,台灣民眾對是否為“中國人”或統獨立場的比率逐漸發生結構性的逆轉,迄今為止,還在繼續分歧中。

  民主化的台灣也給了李登輝操弄的機會。為了贏得選舉,李登輝不惜以台灣族群認同為代價,不惜以統獨選邊為工具。從那個時候開始,每一次大選都變成認同選擇的決戰。台灣開始進入了民主內戰期,這一場內戰中每一次選舉結果都不能完全說服對方,一直到今天仍舊如此。理由很簡單,有關認同這種涉及意識形態或信仰的東西,是無法做到“少數服從多數”的。台灣民主化就在這樣充滿懷疑、不信任、甚而“大陸是非我族類”的土壤及氣氛下滋長。

  除此以外,李登輝與陳水扁時期開始了“一邊一史”的史觀教育工作,台灣的曆史已經不是放在中國史書寫,而是以四百年的被殖民角度來撰寫教科書。現在三十歲左右的年青人接受的是“一邊一史”的史觀教育,在認知上他們已經把兩岸視為是“異己關係”。

  台灣最大的矛盾與撕裂是在經濟上需要大陸,在政治上無法脫離中國大陸而獨立,但是在教育或從某些政治人物的話語中,卻是不斷鼓動兩岸是“一邊一國、主權互不隸屬”。北京對台北的政策也是政經分離,在經濟上盡量給台灣讓利,但是在台灣企盼的國際空間上卻是緊守原則,並以“一國兩製”做為兩岸政治關係的最終原則。北京的作為讓台灣民眾感到,讓利或經貿協議的背後,一定有政治的企圖,那就是用經濟把台灣套住,進而最後促使台灣對大陸的完全依賴,以致最後不得不在政治上屈服。

  2008年馬英九執政以來,雖然兩岸進入大交流的時代,但是馬英九並沒有去處理兩岸政治定位問題,而僅加強經貿交流。同時,很不幸的,馬英九為了拉攏綠營,任命的陸委會主委,是出身於李登輝所支持的台聯黨的賴幸媛。賴女士對兩岸關係缺少善意的認識,對民進黨的批評一向吝於正麵反駁,這使得兩岸和平交流的成果在台灣並沒有被正麵且善意的解讀。再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的快速發展,部分台灣民眾對大陸愈來愈多的是恐懼與不安。

  這次台灣學生以“反服貿黑箱作業”為名攻占立法院,背後就是對大陸不信任與恐懼的反映。參與抗議的年青人中,沒有幾個認真了解服貿協議的具體內容。學生進占立法院後,訴求一變再變,包括“反黑箱”、“程序正義”、“反服貿”,要求馬英九道歉、行政院長江宜樺下台。從四麵八方來的聲援者,有律師、教授、民進黨人,有人倒掛國旗,有的主張台獨。本質上,這場社會運動是反國民黨、反馬英九、反中。有的抗議學生天真地以為他們在捍衛台灣民主,他們可能並不了解,一群“逢中必反”的社會菁英正在利用他們在創造政治利益。

  台灣正陷入一種自我摧殘的困境。民進黨沒有能力追求台獨,但卻不斷傳播台獨的種子與對大陸的敵意。馬英九要負的責任是一直不願在其任內就兩岸的政治定位與大陸磋商、談判。經貿往來本來就是利弊互見,政治定位的不確定,使得民進黨可以將ECFA與服貿協議的威脅無限上綱,並刻意將其為台灣帶來的機會作扭曲與汙名化。

  經曆了近二十年去中國化教育的台灣,還沒有從認同與國家大方向為何的民主內戰中脫離。如果兩岸政治定位問題不解,台灣內部將永無寧日。ECFA已經鬧得台灣元氣大傷,服貿協議使得立法院及行政院被攻占淪陷,未來兩岸還要不要往下走?沒有一個和平友善的兩岸關係,台灣又怎麽可能順利進入TPP或RCEP機製?

  台灣要想擺開李登輝時代所種下的惡因,去除陳水扁時代所創造的惡緣,唯一的路徑就是麵對兩岸最核心的政治問題,隻有兩岸政治定位問題能夠解決、找到一個相互滿足的方案,兩岸關係才能夠真正的和平發展,台灣也才能去除“逢中必反”的陰影。西方有句諺語:“隻有麵對陽光,陰影才會在後方”,值得馬英九與台灣深思。

(作者台灣大學政治學係教授、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 張亞中 )
 

所有跟帖: 

把希望放在小馬哥是不切實際的.他老子都不看好他當台灣老大!他想左右逢源,可能嗎? -姚言- 給 姚言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25/2014 postreply 17:58:30

又是個非主流冒充專家 -內酷太難- 給 內酷太難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01/2014 postreply 00:28:2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