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掃盲貼:

唯物(中央社記者邱國強北京12日電)王鬱琦今天在中山陵獻花的落款及祭文的署名,都是「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對照「大陸委員會」字樣2天來破天荒地登上陸媒,以及王鬱琦說出「中華民國」,確實是一項突破。

特別是,中華民國現任官員,能在中共統治下的大陸公開正式場合,說出「中華民國」4個字,而陪同的大陸國台辦官員則自動地迴避,明顯是雙方折衝斧鑿的結果。

大陸當局至今始終否認中華民國主權的存在,對中華民國政府機關及官員,一概使用「某某部門」、「某某部門負責人」等十分可笑的稱呼表達其立場,是台灣各界始終對大陸當局感到不滿及疑慮的主因之一。

也因如此,台灣朝野及民間各界,才會對大陸如何稱呼中華民國政府機關首長那麼地在意。

大陸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誌軍2013年10月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上,首度稱呼王鬱琦為「主委」,開啟了昨天「王張會」的契機。因此,為了「王張會」,陸委會既不會放棄任何凸顯台灣主權的機會,也要防範大陸方麵打壓台灣主權的小動作。

於是乎,陸委會與國台辦的折衝,便反映在王鬱琦與張誌軍在「王張會」上的互稱、王鬱琦向中山陵獻花的落款、王鬱琦對國父祭文的署名,以及陸媒對王鬱琦的稱呼等方麵。

直到「王張會」舉行前夕,即使張誌軍已在APEC稱呼王鬱琦為「主委」,但大陸媒體及大多數的大陸官員,對陸委會的稱呼仍然是「台灣方麵大陸事務主管部門」,且仍用「負責人」稱呼王鬱琦,立場幾無鬆動。

但到11日「王張會」登場前,陸媒對王鬱琦的稱呼,不約而同地改成了「台灣方麵大陸委員會(或陸委會)負責人」,「大陸委員會」及「陸委會」這個單位名稱,在陸媒上突然不是禁忌了。如果沒有來自層峰的指令,陸媒是絕無這種膽量敢如此稱呼陸委會的。

等到兩名主角─王鬱琦與張誌軍見麵,在開場致詞時,僅互稱「主委」、「主任」,但都沒有加上頭銜。至於閉門會議,在新華社的通稿中,才提到了「陸委會」和「國台辦」的頭銜。

今天是另一場重頭戲。登上中山陵的王鬱琦,在國父靈前獻花的落款及祭文的署名,都是「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鬱琦」,都沒有「中華民國」及「行政院」等字樣。但在祭文中,卻出現了「民國一百零三年」的中華民國紀元。

更有甚者,當王鬱琦結束謁陵,在陵前的廣場發表演說時,巧妙地提到了國父孫中山先生創立「中華民國」已經103年了,自己則以「陸委會主委」的身分親臨此地。這時,隨行的國台辦官員,早已移到遠處迴避。

但為緊抱立場,國台辦下午則以發言人馬曉光的名義發出新聞稿,指孫中山先生103年前領導辛亥革命,開啟歷史,豐功偉蹟已載入史冊;隨後,新華社更發出消息,指王鬱琦赴中山陵謁陵的同時,張誌軍則前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參觀,並發表看法。

如果雙方沒有事先的溝通協調,或大陸方麵刻意的鬆綁,「大陸委員會」或「陸委會」的字樣,不可能登上大陸媒體的版麵;而王鬱琦也很難在公開演講中,提到「中華民國」,還能讓大陸官員自動迴避,隻發個新聞稿轉移焦點。將這項的結果稱為突破,並不為過。103021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