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5月馬英九上任以來,海峽兩岸關係取得重大進展。過去幾年來,中國大陸在台灣問題上逐漸形成了三個層次的戰略:在戰略層麵,以“九二共識”為政治互信的基礎,全麵展開交流互動;在中間層麵,以“先經後政、先易後難” 為原則重啟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和海峽兩岸交流基金會兩個半官方組織的協商;在底層交流方麵,政府力量的介入促使兩岸交流進一步擴大化與常規化。這種新型的兩岸關係,創造了高附加價值,使兩岸民眾首次享受到和平的果實。
至馬英九在2012年連任成功,中國大陸似乎有意 “深化政治互信”,進一步提升兩岸關係的現況,政策上做出了相應的改變:在高層政治定位方麵,北京有意提增“九二共識”的政治意涵,轉向強調 “一中框架”和 “同屬一中”;在中層政策上,除經貿和交流議題協商外,開始創造為政治協商做準備的氛圍,從“先經後政、先易後難”轉向 “先經後政、經中有政”,而 “兩岸已步入深水區”“一中框架”“和平穩定架構”等政治內涵較高的言論經常出現,並催促台灣簽署文化教育協議;在底層實際交流上,則擴大交流層麵並將重點轉向中南部和中低收入人士。
自習近平2012年11月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以來,中國大陸對台政策再度出現變化。習雖承襲胡錦濤的政治立場,對兩岸 “同屬一中”“共同認知”的說法維持不變,但態度上更加趨於務實。中層政策麵促進解決政治問題的言論表達雖仍見諸兩岸正式交流場合,但似乎不再是政策重點。即便是底層交流運作上也有所不同,似乎縮小焦點將精力集中於完成目前已在進行的兩岸議題,包括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後續協商服務貿易協議和貨品貿易協議的簽署,以及兩岸“兩會”互設辦事處等。大陸對台政策負責人似乎對台灣方麵能否完成既定規劃協商的日程有所憂慮,因而全力鞏固、深化既定政策的意圖明顯。簡單地說,新的對台政策可簡化為:鞏固上層(立場)、淡化中層(為政治議題製造氣氛)、深化底層(務實協商)。
在國民黨2008年重返執政前,大陸對台政策的重心在於創造條件,使 “九二共識”再度成為兩岸交流的共同信念。對於北京方麵來說,“九二共識”是“一個中國”的近義詞,雙方最終在這一問題上獲得突破,是前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2005年4月北京的“破冰之旅”,此後,開啟了兩岸關係的新局。大陸對馬英九連任成功後的兩岸關係有所期望,對台政策出現微妙變化,將重點圍繞在如何 “深化和鞏固一中原則”,不斷提出 “鞏固、增進、深化”政治互信,有意在原先被稱為政治基礎的 “九二共識”之上,增加 “兩岸一中”或 “一中框架”的表述。
在以往政策成功的基礎上,由習近平領導的新一屆中共中央正在開創新的道路,其基本出發點在於維護已經建立的政治互信,且著眼於眼前。在2013年6月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時,習近平表示,“兩岸雖未統一,但同屬‘一中’…… 國共兩黨理應堅持一個中國立場、共同維護一個中國框架……增進互信的核心就是要在鞏固和維護一個中國原則,形成更清新的共同認知”,而新政策在做法上不再強調政治協商、終止敵對等中間地帶問題,而是將重心放在了現有議程上。
此一轉變可能出自三方麵的考慮:
在“一個中國”原則表述上,台灣方麵展現更多彈性,減少大陸方麵不必要的疑慮。連戰在2013年2月訪問大陸時指出,“兩岸各自的法律體製都實施一個中國原則,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大陸也是中國的一部分,從而形成‘一中’架構下的兩岸關係。”針對連的發言,國台辦回應 “讚同連戰堅持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求‘一中’架構之同,存‘一中’內涵之異”。2013年6月,吳伯雄訪問北京時主動表達類似立場:“兩岸各自的法律、體製都主張一個中國原則,都用一個中國架構來定位兩岸關係,而非國與國的關係”,並重申國民黨堅持 “九二共識”與反對台獨的立場,首度提 “一個中國框架”的概念,兩岸在政治定位上立場已經接近。
馬英九連任以來,各方麵挑戰有所增加,聲望低迷,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在台灣“立法院”仍頗有爭議,若能在2014年“七合一”選舉前圓滿處理既定兩岸協商項目,對兩岸關係的進展將帶來實質性的貢獻。
現階段兩岸之間的協商議題攸關雙方發展前途,不論是ECFA的後續協商,或是兩會互設辦事處,都將把兩岸關係推向意義非凡的境地,與其爭論現階段不切實際的政治協商,不如努力推進實質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