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隻是開放得比日本人晚.中日先後把literature譯成文學是因為literature被譯成文學最合適.
“literature”這個西文詞,一開始在日本至少有“文章學”和“文學”兩種譯法,最後“文章學”被淘汰,“文學”被普遍認可。但直到本世紀30年代,日本學者岡崎義惠還對“文學”這一譯名表示疑義,他認為“文學”這一概念包含著詩文和詩文之學兩種意思,詞義曖昧不明,建議將“文學”這一說法廢棄,分別用“文藝”來指稱詩文,用“文藝學” 來指稱詩文之學。當然,這種疑義大概已不可能動搖“文學”這個概念的地位再如“art”這個概念,一開始有“藝術”、“美術”、“文學技藝”等數種譯語並行,直到本世紀初年,“藝術”才最終戰勝其他譯法而取得牢固地位。有的譯語的產生、定型,所經曆的過程十分艱難曲折。例如“個人”這個概念,今天在中日兩國被使用的頻率都很高。這是西文“individual”的譯語。漢語中原沒有“個人”這個詞,據日本現代學者考證,“個人”這個譯語的選取,本是對漢語“一個人”的省略。在一開始,也曾直接用“一個人”來譯“individual”,而且在很長時期內,這個西文概念在日本有多種譯法並存,“各殊之人身”、“獨一者”、“人”、“獨一個人”、“私人”等譯語都曾被使用,“個人”這種譯法並不是最早出現的,但卻最終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