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好不容易硬一回,還不如軟的

來源: hpu1234 2013-09-13 11:30:4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115 bytes)
觀察者網

  當今世界,一個國家在大選或換屆時分往往易出現突發事件,引發重大政治風波。比如2012法國大選前夕,竟然爆發離奇的“紐約強奸門”,一舉終結社會黨民望最高、時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卡恩的政治生命。全球最發達的民主國家美國近幾十年來也發生過大選時竊聽政敵的“水門案”、總統候選人羅伯特·肯尼迪的“暗殺門”。

  台灣是後起的民主社會,自然也不會例外。十年間僅顛覆選舉結果的“子彈門”就發生兩起。還有同樣改寫選舉結果的高雄“走路工”、“性光盤”事件。鑒於選舉過多造成“民主成本”高昂,台灣的政治精英一再將各類選舉合並,從昔日的年年有選舉演變成現在的“七合一”地方選舉和全島的行政、立法選舉。在台灣上下自以為就此迎來“政治穩定和諧”時代,卻不料震動全台灣的政治事件竟以更高的頻率上演。直至拉抬到台灣權力金字的層麵:行政首腦馬英九、最高民意代表“立法院院長”王金平。

  掌握行政權和黨機器的馬英九,以少見的淩厲和決斷將王金平開除出黨,從而事實上(現階段)終結了王金平的政治生命:失去不分區立委身份進而失去“立法院長”之職,瞬間成為一介平民。

  如此“非典型馬英九”舉措確實出人意料。畢竟第二任期的馬英九內外交困,一個過去頻頻發生的普通士兵之死也能點燃全社會抗議的風潮。其民意支持率隻有17%。許多民眾把馬英九過去批評陳水扁的視頻放到網上,對之冷嘲熱諷——他曾在公開演講時聲稱,陳水扁支持率不到20%,早已喪失合法性,應該辭職。此時的馬英九實際行動的能力已無存多少,他需要的是團結黨內外,共度難關,確保剩下的任期平穩運轉,哪怕是帶著定時炸彈“擊鼓傳花”,也要平穩交班。

  所以當他以“關說”為理由雷厲風行地置黨內大佬王金平於政治死地,實是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王金平號稱政壇常青樹,擔任“立法院長”十三年,如果加上擔任“立委”和“副院長”的時間,則長達近三十年。其人脈和勢力盤根錯節,不僅以連戰為代表的國民黨大佬對之極為支持,就是兩大在野黨民進黨、親民黨也是如此。就在馬英九支持率僅為17%之時,王金平卻高達60%以上,足見其政治手腕和能力之高超。更重要的是,王金平向來視為台灣的本土派代表,是國民黨爭取南部選民——民進黨的票倉——的殺手鐧。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一個幾乎得不到民眾支持的弱勢領導人究竟為什麽要冒著黨內分裂、冒著完全失去爭取南部選民支持的風險,悍然挑起如此巨大的政治狂飆呢?

  許多分析往往聚焦兩人的昔日恩怨:兩人競選黨主席,敗選後王金平拒絕繼續擔任國民黨副主席,更在2008年國民黨試圖重新贏得政權的生死之戰時拒絕擔任馬英九的副手。

  應該說且不論馬英九能力大小,他的政治操守和人格底線大概還是有的,不會因為個人喜好而睚眥必報。綜合而論,還是如下三個因素促使馬英九做出如此驚人之舉。

  一是他政治潔癖的性格。馬英九素來號稱不粘鍋,非常愛惜自己的羽毛。也就是因為這一點,當陳水扁腐敗案爆發後,極為震驚的民眾不由自主地把選票投給了幹幹淨淨的馬英九。當然,政治是最大的是非之地,需要妥協、讓步和交易,不粘鍋雖然能樹立清廉的形象,但卻無法有出色的政治表現,更無法得到真正的政治盟友。所以對馬英九最大的批評就是“怕熱就不要進廚房”。後來他的核心團隊發生林益世、賴素茹貪腐案,也證明他的政治潔癖遠非常人所能及。

  所以,當他得知“貴”為“立法院長”的王金平,竟然幹預司法,為涉貪嫌犯說情,自然是難以容忍。不僅將之稱為“侵犯司法獨立最嚴重的一件事,也是台灣民主法治發展最恥辱的一天”,更采取空前絕決手段斬殺王金平。

  二是馬英九第二個任期麵臨前所未有執政危局,試圖采取重大措施解危濟困。這包括以公投方式處理紛擾台灣多年的核四爭論、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麵對馬英九祭出的重磅殺手鐧,為反對而反對的民進黨自然是全力阻撓。本來以國民黨在立法院的優勢,提案獲得通過自然是輕而易舉。民進黨再阻撓也無濟於事。然而事實卻是,民進黨居然以絕對少數成功破局,令馬英九政令不出“總統府”。其根源就在於,當民進黨以無賴手段癱瘓“立法院”運轉時,應該下令警察維持議事程序的王金平卻一再拒絕行使這項權力。這不僅令國民黨無法有效執政,也助長了民進黨的無理取鬧的氣焰,更重要的是,這直接傷害了台灣的民主:雙方大打出手的場麵經過電視和網絡,傳遍全球。也同樣令人產生這樣的疑問:既然到最後還是要比拳頭,為何當初還要選舉?就如同今天的埃及,既然最後還是砍人頭,何以當初還要數人頭?

  顯然,對於馬英九而言,要想在最後的任期有所作為,王金平必須被搬倒。

  三是王金平長期和綠營關係曖昧,經常被藍營的支持者稱之為“藍皮綠骨”。國民黨內對其不滿早已有之。這一次終結他政治生命的“關說”案,竟然也是為了民進黨的黨鞭柯建銘。我們不妨想想,假如他是為了國民黨人關說,馬英九還會如此絕情痛下殺手嗎?畢竟,關說在台灣實屬共同舊業,是一種文化。其合法與非法界限並不是非常地明確清晰。不過這也折射出台灣官官相護和司法威信崩壞的現實。

  關說案爆發後,綠營也是一邊倒地站在王金平一邊。按常理,既然是國民黨內鬥、內部事務,民進黨應該坐山觀虎鬥,樂觀其“戰”,但事實卻是齊齊卷入。民進黨指責特偵組違法監聽,狠批馬英九違法亂紀,擬彈劾罷免,並反對到底誓不罷休。擔任過民進黨主席、代表民進黨競選2008台灣領導人的謝長廷表示馬英九搞政治像猛虎,拚經濟像病貓。現任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批評國民黨內鬥卻讓司法都陪葬(不過蘇貞昌身為法律人,隻會批判馬英九操弄司法、遂行政治鬥爭,完全無視柯建銘的關說司法個案的事實,其袒護柯建銘的心態一覽無遺,政黨利益高於民主、司法價值)。前任主席、參加2012年選舉的蔡英文則質疑:馬英九挑起政爭撕裂社會,怎能繼續治理台灣?

  世人自然不難從中看出王金平雖為國民黨人卻和民進黨剪不斷的曖昧關係。

  盡管如此,從政治的角度來看,馬英九要達到目的的手段很多,並非隻有打倒王金平這一成本極高的方式。就此而言,馬英九顯然打錯了牌。

  首先,以本人對台灣的長期觀察,馬英九缺乏打王金平這張牌的能力(治理和權謀)和實力(民意支持),僅就政治權謀、政治情商而言,王金平實是在馬英九之上。打的結果最後隻能是自取欺辱。

  從他處理王金平的過程來看,漏洞不少,甚至有違人情。比如選在王金平嫁女兒、不在台灣的時機發難,令人感覺政治高於人性。其過程正如一位國民黨“立委”所說,“通訊保障及監察法”規定監聽必須以特定事項為範圍,特偵組這次“意外監聽”,已經違法;特偵組甚至還先向“總統”報告監聽譯文,也違反“刑法”泄密罪。特偵組查到關說,應該先將該案交檢察官起訴,等到檢察官起訴確定,關說事實才算成立,現在王金平卻因此先被指控關說,未審先判。

  馬英九打不了這張牌,這就如同國際社會上,“達賴牌”隻有美國可以打,隻有法國、英國、德國可以碰,其他國家如果有非分之想,則必然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現在馬英九民意支持度這麽低,他居然還敢拿王金平開刀。如果在隨後的任期中馬英九再犯錯——這是百分之一百的概率——民眾對他的不滿會加倍湧來。假如明年“七合一”選舉失利,會令馬英九連本帶利償還。到時他不僅是提前跛腳,恐怕連2016年的主導權也會喪失。至於他任期到後,更會變成孤家寡人。

  其次,現在的台灣以及國民黨,如同大病、久病仍未愈的病人,需要的是調息和靜養。根本經不起馬英九掀起如此之高的政治風浪。蔡英文質疑馬英九挑起政爭撕裂社會,確實一針見血。台灣前“行政院長”劉兆玄感慨,“台灣禁不起這種搞法,這樣會把台灣搞垮。”

  現在國民黨內部分裂完全表麵化。名譽主席連戰力挺王金平,明日之星連勝文警告馬英九現在不是大明王朝,直指其為封建帝王。就是被認為與馬英九關係良好的新北市長朱立倫也沒有站在馬英九一邊,認為政爭與紛擾對台灣都是不幸。內閣外唯一公開支持的隻有台中市長胡誌強。另外一名藍營大佬、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更是立場鮮明地聲援王金平,抨擊馬英九是行政權肆無忌憚地淩駕立法權。實際上,馬英九對王金平痛下殺手,在黨內並不得人心。隨著王金平事件的進一步發展,這場政治風浪不會短時期內平息,將成為台灣社會對立和衝突的長期因素。

  最後,馬英九執政五年來,創造的都是民眾無感的“增長”和“發展”,支持率一降再降。此時的國民黨,即使團結一致都未必能贏得2014和2016年的選舉。現在又把王金平清除出黨,其勝算就更低了。過去,王金平雖然政黨立場模糊,但畢竟有連戰、宋楚瑜和他的特殊情誼,以致他最多采取“不合作”態度,而不會背叛國民黨。他所代表的本土派資源也不會流失。但現在,國民黨已失去對王金平實力的影響力。就在王金平被除名後,十幾位裏長宣布退出國民黨。裏長實際就是選舉時最為重要的樁腳。

  目前的王金平采取低調立場,並公開宣布不會成為第二個宋楚瑜另行組黨,永遠都是國民黨人,以此贏得同情,並為未來重新崛起奠定基礎。畢竟由於各種原因失去國民黨黨籍後來又重新加入的比比皆是。隻要馬英九下台,王金平重返國民黨便是易如反掌。如果形勢有利,他也會組建自己的政黨,以形成關鍵的少數。所謂政客的承諾,在全世界,在台灣都是浮雲。馬英九曾聲稱退出政壇,做大學教授,結果還是出來選台北市長,直至今天的最高領導人。謝長廷2008年大選承諾敗選就離開政治,結果不到一年就主動複出。

  所以被國民黨撤銷黨籍的王金平已成為未來台灣政局最大的不確定因素。他會借助時、勢,應聲而動,有太多的交叉組合和結局的可能。而民進黨將會以更大的能量衝擊立法院的運作,絕不會坐以待斃。一旦國民黨動用警察權,雙方的矛盾立即激化,並迅速從立法院轉移到街頭。一輪又一輪的街頭政治將會成為馬英九剩餘任期的風景。

  台灣朝野全麵對抗引發的亂局,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卻未必負麵。此時赤膊上陣相鬥、視對方為最大敵人的兩黨都隻能以外力做為外援。國民黨對大陸自不必說,民進黨恐怕也要積極調整對大陸的政策——至少也無力無心挑釁。這還不用說因日益內耗而更加衰弱的台灣隻能愈加依賴大陸。當然最重要的是,台灣模式對大陸殘存的影響力必然加速消失,並從另一個角度反證以“北京共識”為核心的大陸模式。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