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旺董事長蔡衍明蟬聯2013年台灣富豪榜冠軍

台灣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
 
(轉自鳳凰網)飲食大如天”,一句中國老話道出了食品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當大陸正樂享一些前所未有的繁榮時,這句話用在僅一水之隔的台灣首富身上再合適不過了——他主要通過犒賞13億中國人的味蕾積累起現在的財富。

中國旺旺[1.41%]的董事長蔡衍明以106億美元的財富問鼎今年的福布斯台灣富豪榜,其財富較一年前增長了26億美元。鑒於休閑食品及飲料銷售大好,他在香港掛牌交易的公司股票較上年大漲兩成多。蔡衍明還投資了金融、媒體和酒店行業。

借助於內地食品和飲料消費東風的還有今年的季軍——康師傅控股[0.21%]的魏氏兄弟,康師傅是大陸最大的茶飲料供應商。除飲料和方便麵之外,在中國與百事攜手合作的魏氏家族還通過德克士炸雞連鎖店和麵館進軍餐飲業。今年,他們的家族財富共計67億美元。

今年上榜的前五名還包括:憑借81億美元財富奪得亞軍的蔡萬才,其家族掌控著金融服務巨頭富邦金控;以48億美元財富排名第四的郭台銘,他的鴻海精密儀器是蘋果(Apple)的頭號供應商,並在去年克服了大量勞工問題;以及躋身第五的全球輪胎製造商羅結,其身家高達46億美元。

許多台灣富豪通過與大陸的聯係實現了財富的同比增長,今年大陸的經濟增速預計將超過7%。經濟學家們表示,台灣的經濟增長率可能僅有2%左右。

今年榜單上其他受到密切關注的商界人士還包括智能手機製造商宏達電(HTC)的王雪紅及其丈夫陳文琦。2011年,他們曾以88億美元的財富一舉奪冠。如今公司業務在與蘋果和三星(Samsung)的激烈競爭中一落千丈,而他們的排名也隨之連續兩年出現下滑。今年他們排在了第13位,淨資產25億美元。

 
旺旺蔡衍明:從“敗家子”到億萬富豪

旺旺,中國家喻戶曉的食品品牌,許多人童年甜美的回憶。鮮為人知的,是它的主人——來自台灣的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

作為台商,他霸氣十足,又十足低調,從湖南出發,靠賣一包一包米果成為休閑食品大王,並以財富500億元成為“2012胡潤中國大陸外來首富”。蔡衍明不是儒商,而是充滿江湖氣,這恐怕與他的成長經曆不無關係。最初,他隻是一個不學無術、愛當老大的風流公子。

  “敗家子”  19歲當老總賠掉一億

今年55歲的蔡衍明出身台北富貴家庭,在家排行老幺,深受父親寵愛,不愛讀書,卻愛當老大,大部分知識都從街頭和電影院獲取。在父親開設的中央戲院,他一天能看上十部電影。

高中時,由於兩次與師長的衝突,處於叛逆期的他索性退學,進入父親的製冰廠工作。

1976年,他19歲,父親從朋友那裏接下了主要加工魚罐頭外銷的宜蘭食品廠。因為父親沒時間經營,蔡衍明便主動請纓去廠裏當起了總經理。他回憶:“我賬也看不懂,人也不認識,我又不敢問。損益表是賺是賠,我也不知道。”

啥都不懂的毛頭小夥卻操心起食品廠的戰略轉型。他覺得做OEM要看別人臉色,決定轉做內銷,並開始生產“浪味魷魚絲”。結果一年多下來,賠掉一個多億(台幣),不得不找家裏貼錢補救,落下個“敗家子”的稱號。隻要別人多看他兩眼,他就覺得人家在笑他,更因而患上抑鬱症,一度想跳樓自殺。

3年後,22歲的蔡衍明觀察到台灣稻米資源過剩,盤算著如果做日本米果生意,應該可以扳回一局。於是,他找到日本三大米果廠之一的岩塚製尋求合作。64歲的楨計作社長連連拒絕,怕小夥子辦事不牢,壞了自己的名聲。

整整兩年,蔡衍明頻頻拜訪楨計作,終於獲得米果製造的技術輸出。此後,愛狗的他將公司取名旺旺,迅速成為台灣米果市場老大。至今,蔡衍明仍將楨計作稱為“旺旺之父”,在總部豎立銅像。

  價格戰  你定30塊我標5塊

1992年,35歲的蔡衍明生意已經相當成功,但台灣市場局限性太大,“不夠刺激”,他把目光投向了大陸。因投資額僅在千萬級別,他沒選沿海,而是成為湖南首家台企,因而享受不少優惠政策。

投產後,蔡衍明參加鄭州糖酒會,收到了300多份訂單,過後卻沒有經銷商來交錢提貨。第一炮沒有打響,眼看食品就要過保質期,情急之下,蔡衍明決定將產品分送給上海、南京、長沙、廣州等地的學生試吃,結果孩子們愛不釋手。

蔡衍明抓住時機狂投廣告,“你旺我旺大家旺”的台詞很快人盡皆知,可愛的旺仔貼畫更是隨處可見。最終,投產當年他創收2.5億人民幣。

1994年後,兩百多家食品廠加入“米果大戰”,其中就有同樣來自台灣的康師傅。激烈的競爭使米果價格由最初的1公斤50元降至30元。

麵對危機,蔡衍明推出四個副品牌的低價米果,並一口氣將自家產品驟降到1公斤5元,狠辣令人咂舌。他說,“除根之後,才好做”。

為了降低成本,他拚命擴大生產規模。“一下子要蓋很多工廠,我們又沒有那麽多錢。我就給各縣政府寫信說要投資,條件是政府出資蓋好廠房出租給我。”

正值招商引資熱潮,蔡衍明發了1000多封信,收到不少回應。此後,他又掀起幾番價格戰,將競爭對手殺得所剩無幾,米果老大的地位再無人撼動。

  兩上市  200天“光速”撤新登港

1996年,蔡衍明決定將旺旺掛牌上市。當時在台灣申請上市的程序非常複雜,而新加坡政府又正大力吸納中國企業去當地交易所上市,於是蔡衍明舍近求遠,選擇在新加坡掛牌。但新加坡股市交投不夠活躍,自從旺旺上市後表現一直平淡,雖然每年淨利率達16%,卻隻有15倍的市盈率。而同年在香港上市的康師傅市盈率一度達40倍。

在投行的建議下,蔡衍明決定轉投港交所。不過,精打細算的他不甘心讓投行與私募狂分利潤,他做了一個相當江湖氣的決定,用自己的團隊替代專業私募。

2007年5月28日,他以私人名義向12家銀行財團聯貸8.5億美元,用於收購新加坡上市的中國旺旺26.35%流通股股份,以完成私有化,轉投H股。

這一做法無疑極其冒險,因為他要頂著每天高達15萬美元的貸款利息,時間越久,對他越不利。

這一回,蔡衍明不僅讓外界體驗到他的決策之大膽,還看到其行動之迅速。從撤離新加坡,到登陸港交所,前後隻用200天,旺旺的市值則從35億美元提至51億美元。

同時,他還完成了公司的重組,把核心業務食品飲料業務單獨剝離在港上市,旗下醫院、酒店、房地產等業務則分拆至新成立的“神旺控股”公司中,作為家族私有,成為業界公認的近些年來亞洲規模最大、杠杆比率最高的巨額融資經典。

  惹爭議  變身媒體大亨被痛罵

2008年11月之前,在普通台灣民眾心中,蔡衍明還是台商英雄——事業有著大企業的規模,卻又如同本土小台商一樣具有親切鄉土氣息,但這一切從他變為台灣媒體大亨開始改變。

近四年來,他收購中時、辦了《旺報》、投資了亞洲電視,買了中嘉係統台,現在更要買壹傳媒。

在他的指揮下,搖搖欲墜的中時集團轉虧為盈,原本各自為政的旗下媒體,也透過整合發揮了極大的聯合作戰能力。但譽之所至,謗亦隨之,甚至比正麵評價來得更加暴烈。

當上媒體老板後,蔡衍明鬥誌昂然,隻要誰批評他,旗下媒體便會炮口齊開,轟個體無完膚。學者黃國昌反對中嘉係統台被並購,結果黃因在抗議現場亂丟煙蒂遭中時與中天等媒體大篇幅炮轟,被人戲稱為“大炮打小鳥”。

他在去年一整年的許多言論,對於不同意見者充滿鬥誌的回擊,一連串的媒體並購動作,與壹傳媒爆發媒體對戰的“狗咬狗”,每一件都引起台灣巨大的反應。“我本想做學生、年輕一代的偶像,沒想到居然成為學生們嘔吐的對象。”蔡衍明曾傷心地對媒體表示。

但就算千夫所指,蔡衍明也不會輕言放棄。他說自己的性格受他少時愛犬黑皮的影響:“它的精神啟發了我。”他說,“黑皮精神”就是“很自信,也很敢鬥”,再大的狗麵前,都要迎向前去硬拚,戰鬥力十足。

  7個女人9個伢? 命令孩子不讀大學

蔡衍明對家庭狀況一向低調,20歲經人介紹下結婚,生下長子紹中、長女紹雲之後23歲離婚,再也沒踏入婚姻。

外界傳言,他至少有7個女人,共生了9個孩子。相比於事業上的成就,私底下的蔡衍明總說自己更得意能“搞定家庭”。蔡家從來沒有曝出“豪門恩怨”,也未曾被媒體拍到過什麽家族照片,這在狗仔橫行的台灣簡直是個奇跡。他坦言,不管是否登記過,隻要是他的女人生的孩子,一概都認。

由於自己高中都沒讀完就進入社會並取得成功,蔡衍明立下一條家規:孩子年滿18歲便不再升學,直接進入企業學習經營。這是台灣絕無僅有的例子。

對於念書,他有獨到的哲學,首先,他是“務實主義”者,他認為“街頭一年,更勝讀書三年”,而小孩跟在他身邊學習經營管理肯定勝過念什麽商學院。其次,他認為必須給小孩一定的缺憾,他們才能“確實地認識自己”,才不會自滿。

蔡衍明認為:“學曆高的人定性不夠,都不夠了解自己,要求的待遇比別人高,卻不懂得要求自己;反而是學曆低的人,比較有耐心,知道自己的不足,工作起來比學曆高的人更努力。”

  管理偏集權製 有點像宗慶後

一名業內人士表示,蔡衍明“有點像宗慶後”。一個靠一包一包賣米果,以500億元身家成為“2012胡潤外來首富”;一個靠一瓶一瓶賣飲料,以105億美元成為2012年中國內地首富。

表麵看來,這兩個人有相似的特點,都是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創業進入傳統食品快消行業,創始人穩定在位管理時間都超過20年以上,同樣是農村包圍城市的營銷策略,擅長渠道運作,都在金融危機後其實業家價值方得以體現,一方麵都極其低調內斂,但另一方麵霸道而充滿野心,管理風格更偏向集權製。

旺旺雖然取得不凡成績,但並非全身浸在陽光之中。從1992年進入大陸以來,旺旺至今仍未建立自己強有力的銷售網絡,隨著食品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這一軟肋帶來的劣勢或成為旺旺的“阿喀琉斯之踵”。“不要讓他們太完美,要有點殘缺,讓他們有機會多學習。”或許對於曾如此教育孩子的蔡衍明而言,旺旺發展上的“留白”也是他的一個妙招。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