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節目屢屢走紅引台灣反思 政客指責頻惹爭議

來源: 河裏的石頭1 2013-04-23 05:42:3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105 bytes)

4月12日晚,曆經3個月的《我是歌手》落下帷幕,內地組合羽泉擊敗其他六位實力強勁的歌手,獲得“歌王”稱號。當晚的總決賽可謂是眾星雲集,除參賽的各位實力唱將外,周華健、黃貫中、等也紛紛現場獻唱。圖為楊宗緯深情演唱《我離開我自己》。湖南衛視供圖

2月27日,第二季《中國好聲音》獨家官網暨第二季《中國好聲音》全球學員官方征集平台在北京正式宣布啟動。李代沫、吳莫愁、張赫宣、張瑋、金池、金誌文、平安等第一季好聲音學員也前來助陣獻唱。對於外界最為關注的第二季評委陣容等製作信息,總導演金磊透露,第一季出現的導師那英、劉歡、庾澄慶等都對第二季有極大興趣,正在溝通錄製檔期中,王菲和張學友也是正在洽談的導師人選,而孫楠代替劉歡當導師的消息則純屬謠言。圖為李代沫、吳莫愁、張赫宣、張瑋等第一季好聲音學員代表助陣。中新社發李學仕 攝

中新網4月22日電 2011年,《步步驚心》在台灣爆紅,讓清宮劇發燒; 2012年,台灣播出《後宮甄嬛傳》,收視一飛衝天,半年內回放數次。2013年,《我是歌手》總決賽吸引台灣島內民眾關注,使得收視率比平常時段成長近220%,上演萬人空巷看電視的狀況。近些年來,大陸電視節目在台灣越來越受追捧,讓曾經引領潮流的台灣望其項背。

大陸電視節目在台爆紅原因何在?

從《宮鎖珠簾》、《步步驚心》到《後宮甄嬛傳》,從《中國好聲音》到《我是歌手》,以及現在大熱的兩檔跳水節目,為什麽越來越多大陸電視節目能夠引起兩岸民眾的共同關注?

分析認為,《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之所以火爆,不是因為這些節目籌辦的多麽華麗,而是因為綜藝節目本身凝結了近40年來兩岸音樂文化的共同回憶。

《甄嬛傳》的大熱,除了大陸電視製作圈肯砸錢,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大眾文藝創作人才的崛起。台灣《中國時報》報道說,大陸在影視與出版產業的結盟合作上跑得比台灣快。台灣沒有鼎盛的大眾小說創作團隊,沒辦法扮演內容產業火車頭的角色,恐怕才是台灣沒有好作品可以源源不絕地推出的原因。

報道說,要希望能改善台灣的影視產業環境,得先改善台灣的出版環境。可遺憾的是,台灣的出版業高度仰仗翻譯作品獲利,對於投資本土創作人才的興趣缺缺,能夠單靠寫作維生的人如鳳毛麟角,能寫之人又大多往獎金豐厚的文學獎鑽去,使得高雅創作領域人才濟濟,大眾文藝創作卻凋零稀落。

對於大陸電視節目能夠在台灣引起大反響,美國《僑報》評論一陣見血,文章稱,台灣在缺少官方資金支持下,文化產品質量大幅下滑,電視節目不是色腥羶的奇聞怪談就是泛政治化的鬥嘴罵戰,有創新、有“正能量”的作品如何收獲觀眾擁躉,這是島內人士應予反思之處。

新華網文章則認為,大陸勝在市場大、資金多、文化底蘊深厚,出現文藝界“台灣開花、大陸結果”的現象並不為奇。相比之下,由於市場、投入和當局主管部門有關“置入性行銷”的政策限製等因素,台灣電視節目製作經費少得可憐,質量江河日下,無法做出像《我是歌手》這樣“大氣磅礴”的精品節目。齊秦、辛曉琪、彭佳慧、林誌炫等在台灣被視為“過氣”的歌手,卻在大陸“鹹魚翻身”、身價上漲,開創事業第二春,更值得台灣社會反思。

大陸電視節目大熱 台灣綠營政客不安分

《我是歌手》最近爆紅台灣,讓民進黨和親綠媒體心裏很不是滋味。民進黨主席蘇貞昌14日稱,這是大陸對台灣的“統戰”,讓台灣民眾警惕大陸對台“入島、入戶、入腦”,更斥責台媒褒揚大陸、唱衰台灣。

無獨有偶,2012年,民進黨“立法委員”因為大陸與香港電影幾乎囊括所有金馬獎大獎,而要求停辦金馬獎;看到《後宮·甄嬛傳》在台灣爆紅,“陸流”崛起,部分綠營人士又發聲批判抵製。

對此,台灣《中國時報》16日發表社論指出,蘇貞昌“統戰說”實在令人失望,也與事實有明顯差距。《我是歌手》轟動兩岸這個現象,清楚呈現了兩岸交流的深化,民進黨上下都應該放下仇恨與恐懼,好好正視這個節目所呈現的兩岸現況。

台灣文化部門負責人龍應台表示:“台灣歌手可以在大陸或紐約等任何地方大放異彩,我第一個心情是開心,都是文化力的輸出;第二個心情是,美學深度是要培養的,要看是否有原創力。”

龍應台還表示,《我是歌手》的大成本製作帶給台灣觀眾許多震撼,也讓大家看到(台灣)不可能和對岸比經費和資本;要思考的是政策問題,包括硬件建設和軟件的人才培育,如何讓歌手的光芒能被看見。

對於大陸電視節目在台灣走紅,許多台灣娛樂圈人士則抱持積極向上的態度。

台灣著名音樂人黃國倫認為:“其實參加《我是歌手》的台灣唱將是大贏家,充分展現了台灣文化的軟實力。”他表示,《我是歌手》走紅不是政治問題,“是現實問題,對岸的軟、硬件的確在崛起,要改變必須在體製上作整體修正,不然台灣在華人娛樂的優勢上會逐漸消失”。

《流星花園》編劇毛訓容覺得兩岸編劇素養及成長背景不同,若要她寫,恐怕一輩子也寫不出《甄嬛傳》這樣的劇本。

《我可能不會愛你》金鍾編劇徐譽庭覺得,《甄嬛傳》最初在華視首播時收視也還好,一旦話題被炒起來,成為流行,大家就開始追戲,“人性難免追求流行,因為大家都在談,若不想被淘汰,追戲就成了一種熱潮。”

如何看待大陸電視節目的崛起

《甄嬛傳》、《我是歌手》在一片歡呼與喧囂聲中落下帷幕,而其他綜藝節目如《星跳水立方》、《中國星跳躍》、《中國最強音》等也已粉墨登場,在台灣依然有著不俗的反響。隨著大陸電視節目的異軍突起,應該如何看待這股“陸流“的興起?

《海峽之聲》報道指出,台灣社會對於《我是歌手》走紅兩岸,心頭泛起的不應是“美麗與哀愁”,而應從中看到越走越寬的兩岸文創產業合作之路,通過兩岸合作將文創產業越做越大、越做越強。台灣創意和音樂的表現在華語地區仍走在前列,但台灣市場狹小的困頓也越來越明顯。而大陸方麵,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文化消費需求和能力空前旺盛,一個龐大的文創生產與消費市場正在形成。這為兩岸文創產業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台灣知名節目製作人王偉忠認為,現在大陸急起直追,台灣類似節目“質量做不過人家”,必須尋求突破。“台灣錢少,所以有很多怪點子,另類變主流是我們的優勢。”

文化的勃興就在於開放視野下的交流、融合與創新。同文同種,文脈相通下,兩岸間的文化交流是曆史大勢。兩岸三地以及整個華語文化圈中,依賴的正是開放之下的交流去承繼中華文化,延續中華民族的脈搏。

台灣有網友說,大陸節目正在麵向全球華人,應該試著關心大陸火紅的電視節目,豐富自己的觀看經驗。

看來,台灣的一些政客應該放下仇恨與恐懼,正視大陸電視節目在台灣的走紅。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載請注明本文鏈接:http://youth.m4.cn/2013-04/1206110.shtml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