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陝西批準6名原國民黨士兵為烈士
回應:不是新政策,一直在執行;湖南省委黨校專家稱,認識已在悄然改變
專家稱陝西省政府行為有很大意義
本報記者胡維長沙報道
4月10日上午,一條來自陝西省政府網的消息“陝西批準6名國民黨抗戰老兵為烈士”在網上熱傳,有人認為雖然文件還有不盡如人意的小尾巴,但具有標誌性意義,值得稱道。
對於網上疑問,陝西省政府網站官方微博則解釋稱,政策不是新政策,一直在執行,其他省也早有此類文件。
官方文件稱國民黨抗日士兵為同誌
事實上,早在3月28日陝西省人民政府做出批準徐治幫等5名同誌為烈士的批複,隨後又批準孫蔭芝同誌為烈士。
批複文件介紹,商洛市商州區徐治幫,洛南縣郝興泗,商南縣任丙楊,柞水縣吳宗樹、汪家強5名同誌係原國民黨陸軍第四集團軍96軍177師530旅1059團3營一等兵,1939年1月23日在山西省平陸縣洪池鄉西鄭村中條山對日作戰中犧牲。
孫蔭芝,男,漢族,河北豐潤人,生前係國民黨騎兵四師十二團上校團長,於1939年8月24日在河南獲嘉地區對日作戰中陣亡。
批文還指出,根據民政部《關於對辛亥革命北伐戰爭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國民黨人和其他愛國人士追認為革命烈士問題的通知》(民〔1983〕優46號)規定,批準徐治幫、郝興泗、任丙楊、吳宗樹、汪家強、孫蔭芝等同誌為烈士。按規定不發一次性撫恤金,其家屬享受遺屬待遇。
對於文件裏麵還留了小小的尾巴“按規定不發一次性撫恤金”,不少網友認為值得商榷。
4月10日,湖南省委黨校教授王學傑在接受瀟湘晨報采訪時說,認識其實已經在悄然改變,並肯定了陝西省政府的行為。
王教授表示,近年來不少地方都對抗戰中犧牲的國民黨軍人有紀念。南京曾在菊花台公園公祭抗戰期間被日軍殺害的國民黨政府外交9烈士;台兒莊也舉行台兒莊大捷74周年紀念活動,為新發現的兩名國民黨參戰官兵遺骨舉行隆重下葬儀式。
他認為這次陝西省政府的行為,仍然具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在抗戰結束68年後,以政府官方文件的形式,確認抗戰犧牲的國民黨士兵為“烈士”。這一立場,是尊重和還原了曆史。
陝西回應:不是新政策,一直在執行
10日上午11時許,對網友的疑問,陝西省政府網站官方微博(@陝西發布)還做出解釋:一、政策不是新政策,一直在執行。其他省也早有此類文件。@陝西發布微博是新平台,第一次發布這方麵的信息。二、民政部政策中是“不發”,而不是“補發”,沒有錯別字。
記者查詢發現,在1950年《內務部關於革命烈士的解釋》中就明確指出:“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五年因參加抗日戰爭犧牲的國民黨官兵(包括空軍)確因抗日陣亡者也包括在內。”
在“民[1983]優46號”文件中明確規定,對參加辛亥革命、北伐戰爭、抗日戰爭,確因對敵作戰犧牲的國民黨人和其他愛國人士,其家屬享受革命烈士家屬待遇。
另外,根據《軍人撫恤優待條例釋義》,1950年12月11日《革命軍人犧牲、病故褒恤暫行條例》、《革命工作人員傷亡褒恤暫行條例》和《民兵民工傷亡撫恤暫行條例》公布以前犧牲的,不發一次性撫恤金。
[鏈接]三年前國民黨抗日將領入駐湖南烈士紀念塔
早在2009年9月,瀟湘晨報曾有報道,湖南烈士公園紀念塔增補陳列63位湘籍著名烈士,其中包含蕭山令、李必蕃、羅芳珪、彭士量、呂旃蒙、齊學啟等6名國民黨抗日將領。
此前,這6名將領分別被民政部、湖南省人民政府等追認為烈士。
“將國民黨著名湘籍抗日將領陳列在湖南烈士紀念塔內,是尊重曆史的體現。”當年,長沙著名曆史學家陳先樞說,所有在抗日戰爭中為中華民族的利益而犧牲的英雄烈士,都應該獲得人們的崇敬,他們的事跡永遠值得人們懷念。
(責任編輯:林定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