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長廷這句話很震撼:毛澤東思想不能抹煞

台灣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正在北京訪問,六號下午參觀798藝術區,謝長廷此行,是否將和大陸官方高層會晤,對此,謝長廷表示,沒有事先安排,不過不少熱心友人從中介紹,因此不排除各種可能性。

來到北京,台灣前行政院長謝長廷,除了闡述政治立場,也想了解北京庶民生活、文創發展。

來到北京798藝術區,謝長廷說,目的是想看看北京新的風貌。尤其是看到梁上鬥大的標語,謝長廷頗有感觸。

台灣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毛澤東思想、馬列主義,這些標語有些是過去,這是曆史,曆史也不能抹煞,說沒有這東西,還是存在,我們麵對它,超越它,融合,這很有啟示性。”

謝長廷一連逛了將近十個場館,一度引起部分關心台灣政局發展的大陸民眾好奇,但兩岸媒體窮追猛打,最關注的還是謝長廷此行,到底會不會拜會大陸官方高層。

台灣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坦白講,我們並沒有安排特別公開政治行程,或和任何人見麵,現在還是維持這個基調,但我昨天晚上來,很多朋友介紹見誰見誰,當然不排除我可能會見到誰。”

謝長廷表示,隻要有碰麵,事後一定告知,並且重申對這次大陸行的期許。

台灣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如果這一步走得不錯,當然就會很多人一起走,這一步走得不好,將來就不會有人走,現在為止還好,但行程也還沒結束。”

謝長廷同時強調,此行是替自己探路,盼能打下基礎,希望下次有機會,能夠再到大陸參訪,讓交流成為常態。

台灣民進黨前主席、前行政院長謝長廷10月4日抵達福建省的廈門,對大陸展開為期五天的訪問,由於謝長廷是主張台獨的民進黨的建黨成員之一,同時又是民進 黨訪問中國的最高級別的官員,兩岸各界因此都密切關注謝長廷的一言一動。謝長廷此番出訪大陸被觀察家普遍解讀為是民進黨試圖調整兩岸政策的第一步,但是, 以台獨為黨綱的民進黨又有多少與北京斡旋的餘地?

台灣政界以及輿論界對謝長廷出訪有何反應?為此我們采訪了台灣大學政治學教授葛永光先生,請他介紹一下他對上述問題的看法。

葛 永光:就謝長廷此番出訪,藍軍這邊主要都樂觀其成,綠軍這邊當然意見比較分歧。由於上次選舉失敗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的失策,所以,許多 人認為民進黨應該在兩岸政策上有所改變,應該有人邁出第一步;而另一些人,主要是獨派人士,他們認為民進黨沒有必要走出這一步,對謝長廷出訪不以為然,當 初國民黨展開破冰之旅時他們也是這樣批評的。

法廣:您是否也認為謝長廷這次出訪是民進黨調整兩岸政策的第一步?

葛永光:我覺 得民進黨要調整兩岸政策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謝長廷出訪當然與總統選舉失敗有關。民進黨內部要求調整策略也順理成章,但是,問題是如何調整兩岸政策?如果 同國民黨調整得一樣,等於是跟著國民黨走,那在下次選舉中如何與國民黨做區別?讓選民如何選擇?如果調整不大,大陸也不見得會接受。因此,如果民進黨內部 對應該調整有共識的話,對如何調整可能還存在許多分歧。所以,謝長廷出訪可以說是調整政策的第一步,但是,對應該如何調整很顯然民進黨內部還沒有共識。

法廣:民進黨新主席蘇貞昌提出要同大陸民眾多接觸,主張“庶民中國”這一理念。您怎麽看?

葛 永光:“庶民中國”這一說法實際上就是先不談政治。但是我們都知道所謂的庶民中國,跟中國老百姓接觸,這是很抽象的。因為大陸是一個政治控製十分嚴密的社 會,如果沒有官方首肯,民進黨要同庶民接觸,究竟怎麽樣才能接觸?接觸都是什麽樣的老百姓?這些接觸又有多大的意義?這些都是問題。所以,問題的關鍵是民 進黨的基本立場,也就是台獨的立場是否應該調整?如果不調整的話,民進黨同大陸的來往畢竟會受到限製,這是民進黨所麵臨的困境。

法廣:台灣輿論界對謝長廷出訪有什麽反應?

葛永光:輿論界也都是有傾向的。主張與大陸交往的媒體基本上都持肯定態度,親綠的媒體基本上持懷疑態度,也有一些批評的聲音,和一些提醒的聲音,提醒謝長廷去大陸之後說話做事要非常的謹慎。

法廣:這次謝長廷出訪大陸中國官方的反應比較低調,中國民間倒是十分的熱烈,您怎麽理解?

葛 永光:我認為謝長廷訪問大陸是經過與大陸官方谘詢商討之後才決定的,訪問日程都是雙方安排已久的。同釣魚台等事件都沒有關係。這是民進黨高層官員首次訪 問,雖然,謝長廷此前已經去過大陸,但是,當初他的訪問還沒有代表性。這次訪問雙方對此都維持低調,民間熱烈,官方比較冷淡,但是,我相信大陸官方同謝長 廷還是會有所接觸,當然,我們現在還不知道是誰,很有可能是負責統戰工作的賈慶林。但是這個接觸也會比較低調,因為這對雙方來說都是第一次。我覺得,謝長 廷可能是想成為民進黨內部的連戰,連戰作為國民黨內部首次訪問大陸的高級官員,雖然隨後沒有被當選總統,但是,他在兩岸關係史上的地位是不可磨滅的。我覺 得謝長廷可能當選總統的機會也不會太大,因此,或許有意效仿連戰,成為民進黨內部打破兩岸堅冰的第一人。

行政院前院長謝長廷6日在中國社科院台研所表示,兩岸以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帶動關係發展,現在已到了瓶頸,如果要深化兩岸關係,未來必須麵對差異,也要相互尊重差異,再去處理差異;這雖然需要時間,但有誠意、善意就能解決。

點擊圖片看原樣大小圖片





他說,差異有很多種,有生活方式的差異、製度的差異,還有政治差異;大陸生產力及思想的解放,使大陸更有自信心,雙方不急著去處理差異,但不要負麵解讀對方,像認為對方會並吞,才有利未來發展。

台研所長餘克禮回應指出,兩岸的差異,通過交流及相互的理解、諒解,可能還需要比較長的過程,畢竟兩岸分隔幾十年,過程中也增加新的誤解或誤會,想要化解彼此的差異,需要時間。

謝長廷「開展之旅」5日晚飛抵北京,6日一早就前往社科院台研所,與陸方學者座談。謝長廷9點40分就抵達台研所,比預定的10點30分提早50分鍾,座談會到接近中午還沒結束。

中國社科院台研所是大陸對台研究重鎮,座談會由餘克禮主持,全程不公開。謝長廷抵達時,餘克禮親自接待,三位副所長謝鬱、張冠華、朱衛東也都在場歡迎謝長廷。

謝長廷5日晚自廈門抵達北京,他在北京首都機場簡短地表示,「十幾年前北京的氣氛較為緊張,現在感覺比較輕鬆」。國台辦聯絡局長劉軍川、北京市台辦主任馬玉萍前往接機,並安排謝長廷一行走貴賓通道。

被問到在北京行程是否安排與中共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會麵,謝長廷5日幽默回應:「你向我介紹,好不好?」還說台灣現在流行「拿著照片認人」。

謝長廷下榻長安大街上的君悅飯店,但因為幕僚先前對謝的住宿地點三緘其口,引發記者質疑為何不能公開。

謝長廷5日在廈門表示,兩岸這幾年在經濟交流上已有了階段性的成果,若要再跳躍、提升,就不能隻是求同存異,應該是要麵對差異、處理差異、超越差異。

謝長廷5日上午參訪廈門大學,並與台灣研究院學者座談。會議由廈大台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主持,廈大副校長鄔大光也出席,與會者還包括台研院前院長陳孔立、教授林勁等人,台研院學者幾乎到齊。

謝長廷表示,兩岸若隻是「存異」,便容易停留在局限中,而政治差異包括大家知道的政治定位、政治認同等,都有待麵對,但處理差異比較困難,也要有耐性、需要有互信,這也是他這次到大陸的目的。

謝長廷說,雙方從文化、教育談起,也討論民進黨與校方如何建立互信。他希望將來有比較正式的交流平台或管道,但他不代表黨,這隻是他個人意見。劉國深說,希望廈大能與台灣維新基金會有更多製度化交流。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