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第二天,去了中正紀念堂。紀念堂的主體遠看碩大穩重,上蓋一八角亭,藍色的琉璃瓦,潔白的宮牆,映著藍天,在初夏的陽光下閃閃發光。待走近一看,感到其造型略見呆板。就像一個無比巨大的秤砣,壓在由花崗石台階圍成的平台上。想是取中正之義,以見中穩平正吧。(圖)
步入紀念堂,首先進入眼簾的是蔣介石的雕像,坐著,麵帶笑容,笑中又似乎有一點苦澀。像前鏤刻著他的遺囑,說他一身信守基督和中山教誨,為民主憲政奮鬥,雖江山失手,仍複國不忘。囑同誌們,“矢勤矢勇,毋怠毋忽”雲雲。曆史從來是成敗論英雄,一個失敗的國家領袖的遺囑,讀來終叫人感到愴涼。此外,我還想,基督和中山學說真能合二為一嗎?(圖)
蔣介石像背後的牆上,有三段蔣氏語錄,題為倫理,民主,科學。有趣的是科學後麵那段話,“為了解決民生問題……必須以科學的精神和方法,實現科學的民生主義”。這話怎麽和胡錦濤以民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非常接近。是老胡從老蔣那裏獲得了靈感、還是英雄所見略同?
紀念堂裏可觀換崗儀式,好像是每小時一次。屆時持槍的衛士正步而入,立正,轉身,揮手,舞槍,做著各種姿勢。槍托不斷敲擊石地板,梆梆地響。但整個儀式,雖認真莊嚴,但時間長了點,見繁瑣,看得人希望它快點結束。(圖)
看完換崗儀式後,上樓看了蔣介石的生平展覽:少年求學,北伐革命,統一中國,抵抗日寇,兵敗大陸,退守台灣,振興經濟,等等等等。麵對著一尊他坐在辦公室裏的雕像 (圖),我想到他的失敗。其敗,一恐怕歸因於日本的入侵,使共產黨亂中坐大。二也歸因於他本人,縱然被共產黨罵為匪幫,還是多了一點儒家的影響。關鍵時刻出手不硬,以致軍閥割據,腐敗橫行,民心失盡。聯想到最近讀的《蔣介石傳》,書裏說西安事變後,斯大林曾密勸他,如要人不背叛他,至少得準備殺450萬人,他沒有敢這樣做。倒是毛澤東建國後做了,終於成功了專製的霸業。
在展覽館裏,還看到好幾幅宋美齡畫的國畫,我不是行家,不敢就畫論畫。但記得一幅荷花圖上有兩句詩:風清時覺香來遠,坐對渾忘暑氣侵,讀來清雅耐品。最近在優酷上看了記錄片《世紀宋美齡》,不覺傾倒於她的風采,智慧,和能力。民國能有這麽一位第一夫人,也就夠世人矚目讚歎的了。由宋美齡想到宋慶齡,她們姊妹倆,倘能泉下相逢,回顧一生經曆,誰的遺憾更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