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口超過七成是閩南的移民,與閩南菜和廣東潮汕潮州菜淵源深厚,同時受到客家菜和粵菜的影響,在加上日製時期半個世紀的曆史,日本式烹調風格也加入到台菜中,國共內戰之後,中國各省人士相繼來台,也將各自家鄉的特色菜融入台灣社會,使得台灣菜顯得更加多元化。
台灣閩菜師傅喜歡用中藥材熬燉各種食材,醬油,米酒,麻油,豆鼓,九層塔,油蔥酥等是台菜常用的調味料和香料,總的來說,台菜比較重視鮮香清淡的風格。大致有海鮮豐富,醬菜入菜,節令食補的特點。傾向自然原味,調味不求複雜。
台菜素有湯湯水水之稱,早年男人們忙於農耕開墾,同時物質不是十分豐富,為了方便,常常煮一大鍋可為湯又可為菜的羹菜,簡單營養,羹湯在台灣至今仍然受到喜愛,常見的有魷魚羹,肉羹,魚羹等。台灣的飲食可以稱為小吃文化,特點是就地取材,全島可見發揚光大的庶民美食。
在墾荒時期,在信仰中心舉辦廟會,小吃市集多集中在廟街一帶。隨著經濟發展,都市大型百貨多規劃出小吃街,可享受冷氣免日曬雨淋,小吃被賦予現代化意義,然而,真要想享受道地的庶民味,還是要去夜市或是口碑相傳的老店鋪。
就台北的夜市有十家,例如士林、 公館、華西街、師大、饒河街、遼寧街、寧夏路等,這些地方不僅僅被台灣當地人經常光顧,也是觀光客聞名而至的美食天堂。而且,台灣東、西、南、北、中,小 吃各具特色,例如台南有聽上去毛骨悚然的“棺材板”,台中有太陽餅,台北淡水有魚丸、阿婆鐵蛋和阿給等等。 台灣小吃的種類太多,每個夜市,隻要逛上一半,恐怕就被小吃撐的走不動了。
台灣稱美食家為老饕,稱那種傳承了幾代的老店為古早味,今天讓小饕小艾媽帶大家把各地的古早味吃透透吧。各地都吃得到的幾種小吃
1 鹽酥雞
開始入口的是椒鹽的味道和酥的口感,咬一口慢慢咀嚼是甜甜的味道和嫩的口感。 既可以作為零嘴食用也可以作為席間菜品,配合炸的酥香的四季豆和九層塔,也是不錯的下酒小菜。
2 大腸麵線
大腸的肥香和麵線羹的粘稠,不可思議的組合卻有著絕妙的味道。
3 蚵仔煎
加水後的番薯粉雞蛋漿包裹蚵仔(生蠔,台灣的生蠔個頭小,鮮美)、豬肉、香菇等雜七雜八的食材所煎成的餅狀物。
4 碗粿
傳統的碗粿成分有米漿,瘦肉,蛋黃,肉燥,紅蔥頭,淋在上麵的醬汁是靈魂,喜歡重口味的可以加點蒜泥汁。
5 肉圓
以甘薯粉漿為皮,內部用豬肉和竹筍等為料,做法各異,有蒸,煎,炸,淋上獨特醬汁,皮Q餡多。
6 台式漢堡(1)-割包
將鹵肉,炒酸菜,花生碎,香菜一起夾入荷葉包即可。
台式漢堡(2)摩斯米漢堡(mos burger),用米餅取代麵包,中間的肉類選擇比麥當勞漢堡王更加多樣美味,價錢貴一些,但絕對是值得品嚐的快餐食品。摩斯漢堡起源於日本,在台灣,香港,新加坡有多家分店。
7 薑母鴨,羊肉爐
冬季在各地的街頭巷尾都能看到圍爐驅寒吃冬令食補的居民
8 鳳梨酥
台灣盛產菠蘿,以鳳梨為主的點心鳳梨酥是特色甜品。
9 蓮霧
台灣出產的一種水果,不像榴蓮,芒果等那樣甜糯,蓮霧清爽淡甜,台灣人用水果沾酸梅粉來吃,北美的超市偶爾看的到,價格巨貴,小小一顆要好幾刀。
接下來,咱們深入基層去各地走透透吃鼓鼓
(一)新竹科學園區
新竹出產米粉和香菇貢丸(豬肉和香菇做的丸子)
(二)淡水
淡水阿給
阿給是日文油豆腐的發音,淡水的老街,幾乎一二十步就有一家阿給店,油豆腐皮中塞入肉燥粉絲,再用魚漿封口蒸熟。淋上偏甜的醬汁。
(三)萬巒
萬巒豬腳
在南部屏東縣萬巒鄉裏到處可見一盆盆的豬腳,據說當年豬腳的創始海鴻飯店,因為受到蔣經國的讚譽好評而聞名,如今滿眼滿桌的饕客啃豬腳也是那裏的一景。
(四)高雄
高雄是貨運的重要港口,也是吃海產的好地方
(1)烏魚子
高雄人愛吃魚籽,配著蒜頭。也用比較貴重的烏魚子逢年過節饋贈親友。
(2)土托魚羹
漁港的土托魚鮮嫩,在六和夜市裏即可吃到這樣的魚羹。
(3)旗津區的海產
旗津區是有名海產區,大小餐館沿著碼頭林立,在這裏可以吃到最新鮮的海產,也能吃到奇特的海產。章魚的生殖器(台語LP)是高雄男人比藍色小藥丸還經濟實惠美味的威爾綱。有需要的男士也不靦腆,隻要給老板一個暗號:)
海香菇爆炒九層塔
炒海瓜子
鹽酥蒜香小卷
烤風螺
麻油魚漂
(3)木瓜牛奶
木瓜養顏美容,坊間傳說木瓜牛奶還有豐胸的效果,女士們,千萬別錯誤呀,咳咳~~
(五)台南
台南是陳阿扁同學的故鄉,想當年也是個苦大仇深的好孩子,糞土當年萬戶侯,誓為人民謀幸福的,權力欲望讓多少豪傑馬失前蹄。
台南是小吃的發源地,小吃文化經久不衰。
(1)棺材板
聽著有點嚇人,所謂棺材板,即是將厚麵包中間挖空,填入雞肉、蝦仁、馬鈴薯及牛奶等配料,再於厚麵包麵上沾上醬料,然後用刀叉逐塊逐塊的切來吃。由於材料豐富,一片棺材板便足以令你飽腹三日,滋味畢生難忘!但要謹記,棺材板要趁熱吃才夠滋味!
(2)周氏蝦卷
台南的老字號,蝦卷口味鮮美彈牙,店內經常客滿。
(3)品香大肉粽
台南的粽子以個頭大聞名,每個400公克,八寶粽子是招牌。
(4)檳榔
檳榔西施是台灣街頭的特色,尤其在南部地區,隨處可見的檳榔攤位,穿著清涼的辣妹,騎著摩托車買檳榔的大叔,吐出一口夾著石灰紅顏色的口水是吃下檳榔後的習慣動作,勇於冒險的人絕對要試試據說提神的檳榔,順便多看幾眼辣妹,那也不是啥原則性錯誤:)
(六)澎湖
澎湖是外島,也是休閑度假吃海產的地方。
(1)小管是澎湖產的一種魷魚,肉厚鮮甜,不用沾任何調料,煮熟了直接吃就能鮮掉眉毛。
(2)金瓜米粉
澎湖產的南瓜也叫金瓜,用金瓜炒出的米粉是當地的家常菜
(3)絲瓜炒蛋
土產的絲瓜和蛋清炒,鮮嫩簡單,味淡而美。
台灣的美食小吃舉不勝數,掛一漏萬,不能全部介紹。
累死小饕了,台灣話吃飽了說成“甲罷飽”,同誌們,看了這麽多美食,你們甲罷飽?
吃飽喝足了最後還是來段小曲吧,殘疾人的生涯常伴隨著傳奇,咱們以前有盲藝人阿炳拉著二胡奏出悲悲切切的《二泉映月》,最近失明人陳光成同誌夜奔逃亡再創佳話,台灣也有一對盲藝人金門王,李炳輝抱著吉他和手風琴在淡水一帶流浪賣唱,不過這老哥倆很能苦中作樂,欣賞他們的成名曲《流浪到淡水》,曲調歡快自娛自樂,有緣無緣,大家來聚一聚,小酒喝一杯,都幹了吧。目前金門王已經去世,留下老李耍單,你們說說李炳輝,跟李登輝名字就差一個字,咋命運差這麽多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