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2012總統大選前夕,三位候選人蔡英文、宋楚瑜、以及現任總統馬英九就下屆選舉進行公開辯論,吸引許多中國大陸民眾圍觀,民主選舉氛圍感染網絡。以下是自由亞洲電台駐香港特約記者心語的采訪報導 二○一二年台灣的總統大選首場電視辯論於周六舉行,此次參與辯論的有台灣的總統(兼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以及今年宣布參選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三方就兩岸關心話題、經濟、九二共識、民主等議題進行辯論,共分為四個階段,包括申論、媒體提問、交互提問、以及總結。在申論階段,三位候選人就未來台灣發展發表各自的政綱。台灣大選前辯論吸引圍觀 民主氛圍促進反思
2011-12-04
長年關注台灣選舉的北京學者莫之許星期天向本台表示:“總體感覺台灣的民主,通過電視辯論相互之間的主流共識就體現出來,也不主要是攻擊抹黑為主,而兩岸曆史遺留問題則沒有作為辯論中的焦點,主要討論,經濟、福利、政策等問題,所以感覺,其中就有共識的體現,比如兩岸的定位和認知,主流的共識在體現之後,就不再成為焦點,跟前麵的選舉是有區別的。”
在媒體提問環節中,問到中國大陸和台灣民眾都十分關注的兩岸關係政策時,馬英九表示“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不統、不獨、不武、維持台海現狀是多數台灣人所願意看到的,而我們現在做的每一個政策都是如此。”蔡英文則認為九二共識並沒有通過民主程序來簽訂蔡,英文表示:“首先我要告訴馬英九總統,你說九二共識就是「一中各表」我沒有聽過中國大陸說過這樣的話,顯然你跟中國大陸在這件事上也沒有共識。”宋楚瑜則表示希望維持現狀他說如果我們當選,我們非常明確的說兩岸必須要和平,台灣不會挑釁,但對岸也必須尊重台灣人當家作主的基本主張。
,包括美聯社、法新社等各大通訊社以及中國官方媒體各有報導。美聯社說,在選戰過程中,蔡英文試圖展現中間路線形象,對陳水扁強硬的中國政策興趣不大,她表示希望台灣各黨派能夠共同討論對中國的政策。法新社則以「台灣領導人不討論統一」為標題,提到馬英九在演說時強調不統、不獨、不武主張,並提到蔡英文質疑馬英九過度仰賴中國市場,傷害台灣的競爭優勢。相對於其它通訊社的報導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則顯得十分低調,隻有一小段引述台灣媒體的內容。
此次台灣2012大選電視辯論消息周六一早在中國大陸網絡中傳開,眾多網民通過社交網站、微博等平台,向好友分享直播網址,但都被刪除,也有網民將截取片段上傳到視頻網站遭到和諧。
新浪微博網民小蝦米兄表示:“真丟人,人家“大選”電視辯論你自己主流媒體都沒本事現場直播,有熱心網友想看還給刪了,好不容易出來個視頻還是截取一段李敖不讓鼓掌的畫麵,你是想讓我們看人家的笑話還是擔心我們看到不該看的。”四大門戶網站包括騰訊、新浪、網易和搜狐網雖然都做了及時報導,但網易卻將報道的評論關閉。對於尚未實現民主選舉的中國大陸,甚至還發生屢屢打壓獨立候選人的情況,有網民說“看了台灣大選的視頻,感慨頗多,同樣的中華民族,為何一條海峽差距如此之大,我有生之年能在國內看到這樣的辯論嗎?”
廈門網民郭寶峰告訴本台記者:“我們更希望我們大陸領導人可以相互競爭,公平辯論,而不是內定,我們這邊有個笑話說,我們都知道下屆領導人是誰了,而你們還在辯論。很多網民都是迫於無奈,了解不同的東西,對自己也有衝擊。”
四川學者冉雲飛周六在推特表示“今天下午無論是推特還是微博,就我有限所見,不少人在關心馬英九與蔡英文關於大選的電視辯論。我關心的是,以下各種人士感想如何:謂華人素質低,不適民主論者;謂要武統者和金錢收買論者;謂台灣民主亂糟糟者等。請用文明來說服我。”
台灣選舉已經越來越走入有序的國際慣例軌道,加上台灣社會本身在民主化之後激發的社會自我修正能力,也都在此次辯論前後展現出來。
很多中國的網友雖然有各自的評點,但是很多人表示對選舉辯論形式的支持,也同時指出中國大陸在這方麵的差距越來越大,形成了新的鴻溝。
日前,《旺報》主筆宮鈴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兩岸政治進程速度完全不同,也增加了民間對華人社會最終遠景的更大鴻溝。此前民意調查指出台灣年輕人對大陸超過五成覺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對台灣最不友好的國家。而大陸年輕一代透過互聯網了解選舉的生態,也增加了對當下政治僵局的更大失望,心理上反倒傾向於接受台灣的自治,如果大陸當局仍然固守甚至倒退,民眾這種心理可能還會繼續延續擴展下去。
台灣大選前辯論吸引圍觀 民主氛圍促進反思
所有跟帖:
•
自由亞洲電台代表的是誰的觀點?
-唐宋在線-
♀
(0 bytes)
()
12/04/2011 postreply
16:37:34
•
絕對不是新華社的。。。
-elander-
♂
(380 bytes)
()
12/04/2011 postreply
17:46:22
•
請問,你的文章和新華社是什麽關係?
-唐宋在線-
♀
(0 bytes)
()
12/04/2011 postreply
18: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