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臺北府城城牆及5個城門正式落成,1885年臺灣建省,1895年,臺灣被割讓給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回歸中華民國

來源: GU1212 2011-06-27 07:14:0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484 bytes)

19世紀中葉,淡水河流域的物產貿易(特別是茶葉)興起,先是艋舺(今萬華)成為重要貿易據點,然後是大稻埕(今大同)後來居上,臺灣經濟重心逐漸北移。此後官方決定在艋舺與大稻埕間的田野地,興建臺北府城作為行政中心。1884年,臺北府城城牆及5個城門正式落成。1885年臺灣建省劉銘傳擔任臺灣省首任巡撫,開始建設大稻埕至基隆新竹鐵路,加強道路等基礎建設,並將臺灣巡撫衙門及布政使司衙門設置於城內(現址為中山堂),臺北市的雛形至此已初步建立。1894年,繼任巡撫邵友濂正式將省會由橋孜圖(今臺中市)移至臺北,從此逐漸成為臺灣的政治中心。1920年實施市製,與同時成立的臺南臺中為臺灣最早3個

1895年,臺灣被割讓給日本日治初期,仍以原有的兩座衙門作為臺灣總督府,成為日本統理臺灣的政治中心,直到1919年臺灣總督府新廳舍(今總統府廳舍)落成為止。1900年起,日本人逐步拆除臺北府城城牆及西門,以原臺北城範圍內的區域(日人稱為「城內」)作為官方廳舍集中地,以及在臺日本人的商業活動地帶。並利用拆除後的城牆原址闢築4條3線道路,興建自來水及下水道係統,並分階段進行「市街改正」計畫,街道的建築風貌略為西化;另外也新設公園綠地及新建其他公共建築,臺北市逐漸具有現代都市的型態。日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中華民國政府代表同盟國在當時的臺北公會堂(今中山堂)舉行受降儀式,日治時期劃下句點。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