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劑潛伏台灣三十年 消費者怨每天都在給兒子喂毒(致癌性藥)

來源: hiaahiaa 2011-06-03 09:40:2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312 bytes)

塑化劑潛伏台灣三十年 消費者怨每天都在給兒子喂毒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03日 09:59  南方周末

  塑化劑潛伏台灣三十年——“每天都在給兒子喂毒”

  南方周末記者 孟登科 特約撰稿 袁端端

  塑化劑是致癌物質,並被普遍認為會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多家台灣知名食品飲料及製藥企業被檢出產品加入塑化劑。

  台灣以近三十年的時間建立起食品安全檢測體係,但屢被學界預警的塑化劑怎樣逃過監管?

  大陸規定塑化劑不得用於油脂及嬰兒食品包裝。但在多種日用品尤其是食用油容器、保鮮膜、玩具、化妝品和洗滌劑中均有檢出。

  超過兩百家台灣廠商的逾五百種產品檢出塑化劑超標。食品、飲料及保健品類問題尤為嚴重。 (CFP/圖)  超過兩百家台灣廠商的逾五百種產品檢出塑化劑超標。食品、飲料及保健品類問題尤為嚴重。 (CFP/圖)

  “安全食品台灣造”淪陷

  包括“統一”等龍頭企業在內,涉及飲料、保健品和藥品的超過兩百家廠商涉案。這是台灣版的“三聚氰胺事件”。

  “台灣版三聚氰胺”的蓋子被揭開,完全是一個“意外”。

  揭開蓋子的是一名52歲楊姓女士,台灣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的一名普通檢查員。2011年3月,在給某公司益生菌做例行稽查檢測時,意外發現了一個異常訊號,這本不屬於她的職責範圍,因為此次檢測主要是探究益生菌食品中是否含減肥西藥或安非他命。

  然而,這位細心的母親還是花了兩個星期的時間,將這個異常訊號與各種物質的圖譜進行了一一比對,她意外發現,這個異常訊號其實就是本不該出現在食品中的塑化劑DEHP(學名為“鄰苯二甲酸二酯”)。接下來的消息更令人吃驚:送檢的益生菌食品中塑化劑 DEHP的濃度竟高達600ppm(百萬分之一濃度),遠超過台灣人均每日攝入標準1.029ppm。

  衛生署直接將消息通知了台灣檢方,循著益生菌生產廠商提供的線索,最終查出,一家名為昱伸的香料公司在其生產的食物添加劑“起雲劑”中加入了塑化劑DEHP。

  塑化劑DEHP被稱為“環境荷爾蒙”,早在2006年9月間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行的第六屆“政府間化學品安全論壇”(IFCS)就曾明確提出,塑化劑DEHP是致癌物質。此外塑化劑還被普遍認為會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

  5月23日,當昱伸香料公司的負責人賴俊傑被彰化地檢署帶走後,這個揭蓋近兩月之久的潘多拉盒子終於向公眾敞開。

  昱伸香料公司是台灣最大的起雲劑供應商,它的淪陷隨即引發台灣食品業的地震。

  隨著對昱伸公司上下遊銷售網絡的監控和排查,涉案的企業和產品數量正與日俱增。涉案產品涵蓋了運動飲料、果汁飲料、茶飲料、果漿果醬類、膠錠粉狀5大類食品,此外還包括保健品和製藥企業在內其他行業,甚至這把火還燒到了寶寶吃磨粉藥用的調味糖漿。

  截止到5月30日,受台灣“塑化劑”風波牽連的廠商已達206家,可能受到汙染的產品522項。台灣食品界龍頭“統一”、悅氏運動飲料、知名藥企“宏星製藥”在內的多個名牌企業都未能幸免於難。

  台灣股市亦難逃厄運。從5月26日到30日為止,短短3個交易日,相關的食品、生物科技類個股,總計市值就蒸發掉了近百億元新台幣。

  風波遠未結束。

  為了應對此次危機,台灣“衛生署”發出最後通牒:凡含有“衛生署”確認塑化劑汙染起雲劑及其相關產品者,必須立刻下架回收;如使用起雲劑者,須於5月31日零時前提出安全證明,否則禁售;一旦查獲製造販賣或違法含塑化劑,將依法重罰,且一罪一罰。

  然而,這項重典的“藥效”並不樂觀。

  就在5月31日,全台灣終止食品含塑化劑行動日(D-Day)正式展開的當天,島內各地檢調、衛生機關對5大類食品展開稽查。一批供兒童食用的益生菌、乳酸咀嚼錠“比菲DODO錠”被驗出DEHP濃度高達2108ppm,比官方標準1ppm高出了兩千多倍。

  一位母親在網上撰文說,“自責到眼淚快掉下來,每天都在給兒子喂毒”,更多家長開始計劃成立自救聯盟,要向廠商索求賠償,甚至不排除通過訴訟幫孩子討回公道。

  短短一個星期,台灣30年來苦心經營的食品安全的口碑就被徹底摧毀。台灣食品一度成了安全放心的代名詞,高規格的食品安全標準和完備的食品安全管理體係,不僅讓台灣自豪,也令世界矚目。2008年大陸發生三聚氰胺事件時,“安全食品台灣造”的廣告語曾令海峽此岸的大陸人民無比豔羨。

  “這是全球首例DEHP汙染案例,汙染規模亦為世界罕見,是台灣版的三聚氰胺事件。”長期研究塑化劑的台灣清華大學化學係教授淩永健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2011年5月24日,生產悅氏運動飲料的名牌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進原與副總葉振業舉行記者會,為飲料添加塑化劑道歉。 (CFP/圖)  2011年5月24日,生產悅氏運動飲料的名牌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進原與副總葉振業舉行記者會,為飲料添加塑化劑道歉。 (CFP/圖)

  塑化劑如何逃過監管

  塑化劑屬於 “第四類毒性物質”,事實上廠商在使用時不需要向監管部門報備。

  令公眾疑惑的是,這個原本就不該出現在食品中的DEHP,是如何成為台灣食品安全管理體係的漏網之魚的?

  在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詹長權看來,DEHP之所以釀成一次重大的公共衛生事件,最為關鍵的就是台灣管製架構的失效,“政府沒有辦法管理最新出現的一些化學品”。

  目前,台灣市麵上的化學物質有10萬種左右,大部分都有毒性,而被台灣“環保署”列為毒性化學物質的隻有271種,其中隻有78種屬於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

  DEHP就屬於第四類毒性物質,其管理采用“事後報備”,這意味著廠商在使用之前是不需要向監管部門進行備案說明的,“潛台詞是相信廠商不會隨便使用”,而所謂的事後報備往往就成了不報備,所以,“對於第四類有毒物質,監管隻是名義上的”。

  塑化劑DEHP對人體的危害,在台灣早已有了確定性研究。成功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李俊璋教授曾對76名體內含有塑化劑的孕婦做過長達4年的跟蹤研究,結論是台灣島內孕婦體內的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類代謝物濃度過高,是美國孕婦的4到13倍,這將導致孕婦甲狀腺素分泌過低,恐怕會影響胎兒中樞神經係統發育。在之後3年的追蹤觀察中,65個嬰兒裏,有31個嬰兒觀察到有雌性化傾向。“我們對DEHP的毒性認識已經是得到證實的。”李俊璋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事實上,DEHP早就該被列入第一、二類毒害物質了。如果被列為第一、二類有毒物質,對其使用、買賣的管理都將更為嚴格,該物質的使用、流向,都須在管理部門進行嚴格的登記,如果是使用到食品企業的,就會很容易被發現,“今天的DEHP悲劇或許就可以避免了”。

  中國大陸三聚氰胺事件以後,國務院辦公廳所要求的從三聚氰胺的生產到銷售到流通環節的全程實名登記製度,就是為了防止三聚氰胺產品及其廢料流向食品和飼料加工企業。

  詹長權還建議,對於添加到食品裏的化學品應實行分類管理製度。“我們竟然允許食品工廠買化學品,這是不對的。如果化學品要放在食品裏,就必須另開一個工廠,專門針對食品添加的化工廠。”

  不過,再縝密、嚴格的監管,黑心的商家總還是有辦法突破防線,此時檢測體係就顯得更為重要。

  台灣清華大學化學係教授淩永健將此次事件的矛頭直指檢測製度。“三聚氰胺的含氮量的確很高,所以被用來替代蛋白質,而我們的檢驗方法隻是針對氮含量,並不直接檢測蛋白質,所以,三聚氰胺就成了偽裝的蛋白質,根本原因就在於我們的檢測既不直接測蛋白質,又不針對測三聚氰胺。”淩永健解釋說,“同樣的,我們的檢測中心也不會檢測DEHP,因為這並不在檢測列表中。”

  在台灣,通常的食品檢測隻是去看肯定性列表的物質是否含有、否定性列表物質是否沒有,至於不在這兩項列表上的物質,通常並不會引起檢測員的注意。

  然而,正是這樣的小概率事件釀成了影響如此深遠的食品安全事件。“今天隻是意外發現了包括DEHP在內的六種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但以後說不定還會有什麽我們不知道或長期忽略的物質出現。”“所以要建立完善的實驗室檢測製度,加強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實驗室專業檢測,以彌補一般的政府檢測部門所作的例行檢測的不足。”淩永健解釋說。他建議,每年都應做一次例行性的食物檢測,並建立它的酯紋圖庫,後一年跟前一年相比,就會發現有什麽新的化學物質出現。

  除了提高DEHP一類的毒性物質監管、完善實驗室檢測體係,詹長權認為,還應繼續完善食品追溯製度。

  台灣是世界上第一個實行加工食品追溯製度的地區,將食品從原料來源、生產養殖、加工製造、運輸倉儲直到銷售全過程中的每個階段都視為下一階段的源頭,在各階段進行登記。“衛生署”設立了專門的“加工食品追溯網”,消費者根據產品包裝上的追溯碼,可以全麵了解生產者、產品來源地、農藥檢驗是否合格等資訊。

  “詳細記錄食品從農場到餐桌的履曆,甚至是你買一塊肉,刷下追溯碼,就能知道這頭豬是哪個廠生產的、怎麽喂出來的、飼養員是誰。”詹長權說,“但是很遺憾,這個製度隻局限於生鮮領域,肉製品、蔬菜、海鮮魚類,且最近3年都是停滯的,如果追溯製度能擴大到其他領域的食品中,或許DEHP早就被發現了。”

  然而,此次DEHP危機給台灣食品行業最大的打擊,或許是公眾對政府權威認證喪失信心。

  台灣民眾一直引以為傲的“台灣製造”有一 個 特有的標識 ,即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微笑認證,這是一種特別注重製造過程中產品質量與衛生安全的自願性認證體係。

  自從台灣“經濟部”上世紀90年代推行GMP製度以來,一般民眾都認為,GMP微笑標誌的食品是絕對安全的,而有關部門確定這些食品安全衛生的方法,就是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檢。“過低的抽檢率和對業者自覺的過度依賴是釀成此次大禍的重要原因。”

  5月31日,台灣“經濟部”官方網站最新公布的食品GMP認證產品塑化劑檢驗結果顯示,不合格產品的生產廠家已增至9家,這9項食品的GMP認證資格被立即撤銷。“重新樹立台灣製造在全世界的信用,這對台灣是一個嚴峻的挑戰。這是DEHP事件最大的影響。”淩永健說。

塑化劑事件波及大陸、香港、東南亞與美國。 (CFP/圖)塑化劑事件波及大陸、香港、東南亞與美國。 (CFP/圖)

  “毒”波擴散

  問題產品確認輸往香港、大陸、東南亞與美國;香港民眾已檢出含塑化劑血液樣本。

  重塑台灣製造的世界美譽,首先要消弭此次塑化劑事件所引發的世界範圍內的“毒”波。

  台灣衛生部門表示,含DEHP的悅氏運動飲料,確認輸往香港、大陸;成偉公司將問題起雲劑外銷到菲律賓與越南;傳佳公司與雲丞公司的問題果汁則輸往美國;統一企業的有毒蘆筍汁據稱也已賣到了大陸……

  台灣塑化劑事件已然成為了一起國際食品安全事件。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5月30日檢測出,台灣製造的“動力運動飲料”和“動力運動飲品檸檬口味”兩款產品的塑化劑的含量在11至43ppm之間,遠高於每天可允許攝取量,因此從5月31日起禁止其進入香港,並停止其在港供應和銷售,直至得到台灣官方的安全證明。

  更令人震驚的消息在於,香港浸會大學生物係抽取了200位香港民眾的血液樣本,檢驗過後居然發現高達99%以上的樣本含有塑化劑。盡管尚未有任何確切證據證明香港民眾體內的塑化劑和食品有關,這一消息還是在香港島內引起了軒然大波。

所有跟帖: 

台灣版的“三聚氰胺事件"?三聚氰胺有用了三十年嗎? -上坡道- 給 上坡道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03/2011 postreply 10:22:15

出這等事,是兩岸的不幸,差別在於台灣一向以食品安全自居,對大陸指手畫腳。 -GU1212- 給 GU1212 發送悄悄話 GU1212 的博客首頁 (80 bytes) () 06/04/2011 postreply 23:58:34

不吃台灣食物。瞧以前他們罵大陸黑心商家的,自己有好到哪裏去? -swj2000- 給 swj2000 發送悄悄話 swj2000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03/2011 postreply 10:36:3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