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雖回避了“修憲、製憲”等用詞,說法幾乎是陳水扁當年的翻版。
中評社台北5月2日電(評論員 林淑玲)即將代表民進黨參選2012的蔡英文上周六和李登輝連袂出席群策會主辦的“終止動員戡亂時期20周年紀念研討會”時,重炮抨擊“‘中華民國憲法’是國民黨政府在中國製訂,以中國為設計主體,和台灣土地沒有直接連結”,訴求應該“讓‘憲法’成為台灣人民集體共識”。蔡雖回避了“修憲”、“製憲”等用詞,說法幾乎是陳水扁當年的翻版。
蔡英文投入2012,從初選開始即滿布獨派、扁係的影子,昔日被稱讚的“非典型形象”快速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典型的民進黨基本教義派風格。更讓人意外的是,當年陳水扁是在當選後才開始操弄“憲法”議題,蔡英文竟迫不急待的現在就開始談“憲法”,透露要改變台灣現狀的訊息。
回顧2004年11月27日,群策會主辦的“台灣新憲法國際研討會”,當天是一個李扁同台的場子,李登輝在會中痛批,“‘中華民國憲法’是二次大戰的殘餘”訴求一定要製定“新憲法”。陳水扁更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說,要按照既定時間表在2006年年底通過公投催生“新憲”,並在2008年5月20日他卸任當天付諸實施。扁還宣布,當時的府秘書長蘇貞昌已開始進行“憲政改造”諮詢工作,成立“憲改推動工作小組”。
對比2011年4月30日群策會主辦的“終止動員戡亂時期20周年紀念研討會”的場景有何不同?除了扁換成蔡,扁當時已經是“總統”說出來的話就是政策,蔡還是參選人談的是2012當選後願景,整個氛圍、談話走向,根本就是一模一樣!
陳水扁的“公投新憲”大夢,後來變成“春秋大夢”,道理很明,他是打著“憲改”之名,要行推動“法理台獨”之實。按政治學定義,“製憲”就是建立“新國家”,台灣若要“正名製憲”就是宣布獨立,即使沒有“正名”亦是改變現狀。如此茲事體大的事,不但無法在台灣內部取得共識,大陸不會接受,美國也不會支持,最後當然就是搞得“呷緊弄破碗”,兩岸關係緊張、台美關係低蕩收場。
蔡英文說,“‘中華民國憲法’是國民黨政府在中國製訂,以中國為設計主體,和台灣土地沒有直接連結。”這和李登輝、陳水扁的主張完全相同。這種說法和她拒絕接受“九二共識”,以及主張“在國際多邊結構裏尋找兩岸和平”都是來自同一套架構,也就是“兩國論”或“一邊一國”。對“憲法”議題,蔡受訪說,“當選後會讓社會討論,等到人民有足夠共識時,再進行下一階段進程。”儼然是預告,蔡一旦上台,台灣民眾的“修憲”惡夢又來了。
民進黨初選時,部分綠軍選民憂心蔡英文和馬英九太像,會變成“女版馬英九”,從蔡最近的言語,台灣人民更要擔心她是“女版陳水扁”,甚至成為比陳水扁“更衝”、“更猛”的領導人。
這種觀察是有跡可循的,我們可以比較陳水扁2000年第一次參選時的言行,當時的扁知道光靠民進黨基本盤無法當選,為了拉中間選票,他謹言慎行,根本不敢碰像台獨、“憲法”這類議題,對獨派的熱情也敬而遠之。但現在的蔡英文,明知道要爭取中間選民支持才能當選,挑戰馬英九不容易,兩岸議題對民進黨亦十分嚴峻,她卻毫不在意,讓獨派、扁係圍繞身邊,還大談有踩紅線之虞的“憲法”議題,強硬作風令人刮目相看。
從這個角度來比較扁蔡,陳水扁是一種“投機式台獨”典型。蔡英文身上則有濃烈的基本教義派色彩,流露出一種“宣教”擺第一,即使無法當選也在所不惜的性格。
綠營傳出蔡英文可能在正式成為民進黨2012候選人之後出訪美、日、歐洲大國。綠營別以為這種宣傳行程一定穩賺不賠,美國當時反對陳水扁搞“公投新憲”,以及2008的“入聯公投”與扁政府發生重大衝突,華府火大到拒絕扁出訪過境時登上美國本土。蔡英文現在亦步亦趨跟著扁在走,黨提名都還沒通過就迫不急待談“憲改”,華府為了避免自找麻煩,勢必有所關切。
至於蔡英文如果當選會不會特赦陳水扁,這種問題還須要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