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僑報
“五都”選舉之後,台灣下一場大選就是2012年3月的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這是一場真正的大選,它將吸引台海兩岸及亞洲鄰國的關注,也將令世界上一切關心政治發展的人屏聲斂氣,為之注目。這是投進台灣政壇的一枚震撼彈,那些過氣的、不甘心退出曆史舞台的、原先與政壇甚少瓜葛的、隱退或半隱退的人物,勢必都來政壇湊熱鬧,比如,正式服刑才數天的陳水扁就已出來獻計獻策,年逾90歲的李登輝也乘機喊出“反對馬英九傾中”的口號。沉渣泛起之勢,頗讓人有眼花繚亂、撲朔迷離之感。然而,他們隻是鼓噪而已,提不出什麽新的,足以振奮人心的口號與政綱,經不起民眾的慎思和明辨。
其中引人注目者,乃是民進黨的“十年政綱”所透露出的一些意向。如:“互惠而非歧視”、“和平而非衝突”、“對等而非從屬”、“從全球戰略平衡與區域安全角度思考兩岸關係”、“中國改革的製定與執行必須遵循民主程序”、“堅持以自由、民主與人權的價值作為與中國的最大區隔”等。
從以上表述的意向中不難看出,在一些貌似中性的詞語後麵,仍然隱藏著“台獨”的意蘊。有的是並不對稱的範疇,勉強拉扯到一對概念中,顯然是虛擬的命題;而其餘一些問題的提出,則是從本身的立場出發,片麵地要求對方怎麽做,企圖以此來封住對方的談判之口,為堅持自己的“台獨”立場預留後路。因此,從這些意向出發所製定的“十年政綱”,隻能是一些不夠嚴肅與嚴謹的條文的湊合體,而不可能是具有探討價值的綱領性文件。
而國民黨,則以馬英九的16字箴言,作為“三都”勝選後要遵行的指南。即是“勿驕勿躁,團結一心,堅持改革,深化民主”,這是華而不實、無補於事、冠冕堂皇的“套話”。而選舉中暴露的“三中”問題(即國民黨與中南部地區關係疏離,中小企業對執政當局失望,中間選民離心離德),經濟工作中的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實力提升不大……不知道在國民黨領導諸公的公文中要飄浮多少時間?與之相聯係的,“兩岸投資保障協議”、“醫藥衛生合作協議”的簽署、“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的建立都是落實並發展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成果的關鍵所在。而賴幸媛所強調的“七大核心利益”,聽來卻與民進黨“十年政綱”中的用語有不謀而合之處,實則無益兩岸經濟政治的發展。
人事上的沉渣泛起,政治上的目標不明,台灣這隻飄浮在太平洋東海岸的不羈之舟,在風雨飄搖的海麵上,將如何繼續它的航程?這將不僅是掌舵人與舟中人的安危所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