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國民黨如何「鎖國」 ◎李婉鈺
日前國民黨秘書長金溥聰在日本演講,引用明治維新的典故,高喊年底五都選舉,國民黨與民進黨是開放與「鎖國」的對比。緊接著台北市長郝龍斌成立競選總部,也 呼應金的說法,台北市選舉是開放與「鎖國」之爭,批評民進黨參選人蘇貞昌「鎖國」。換言之,國民黨年底選舉策略就是將民進黨定調為「鎖國」,卻絲毫不提自 己本身執政不佳及花博等弊案。
何謂「鎖國」?根據記載其名詞是由學者誌築忠雄在一八○一年針對日本德川幕府所採用的外交政策所提出的名詞, 但「鎖國」並非停止對外國貿易,而是僅限特定對象。後來,因美國軍官培裏率領黑船叩關,使幕府被迫與美國簽訂商約,終結鎖國,導致後來幕府大政奉還,及後 來的明治維新,讓日本邁入現代化。如今被國民黨用來比喻民進黨的兩岸經貿政策,卻是不倫不類的比喻,邏輯一點都不通!
首先,國民黨說反對ECFA就是「鎖國」,但民進黨之所以反對ECFA,是因為國民黨完全不願對人民說清楚利弊得失,無法化解對民眾解釋貧富差距是否擴大的疑慮,讓利更可能是隻有利於財團,而不利於中小企業。
國 民黨主張「從中國走向世界」,但其經貿政策卻陷入「一中」的陷阱之內,完全是「鎖進中國」之內,忽略到台灣長久以來的自由貿易發展,早就與世界接軌,應該 更積極扶植企業打入全球市場,而非把中國市場當作唯一。相反的,民進黨體認到所謂的「從世界走向中國」、「從中國走向世界」的經貿思維,或者「經由簽署 ECFA再與其他國家簽署FTA」與「從WTO的規範下簽署FTA再談ECFA」的策略,其實都已認知到台灣無法迴避中國經濟的立場,隻是路徑不同,但絕 非一味擁抱中國,重點在於台灣是否與其他各國簽訂FTA,才是對台灣極為關鍵。
且民進黨一向堅持任何政策必須在化解人民疑慮的前提下推動,並賦予人民公投的權利。這些戰略與格局,何來「鎖國」之有?
再 者,國民黨批評民進黨執政時反對直航,反對陸客是「鎖國」,但要不是民進黨堅持「主權、對等、尊嚴」的原則,並且按照正常協商機製,漸進逐步式的推動小三 通、陸客來台等政策,豈有國民黨今日所謂「開放」的成果?更何況開放,也不是一步到位,如果開放是讓主權流失,忽略國家安全,漠視民主自由等基本價值,那 國民黨的開放根本就是清朝時期的喪權辱國,門戶大開!
換言之,到底是誰在「鎖國」,鎖在哪一國之內?請國民黨應該不要再混淆是非,打口水戰了!
(作者為雲林社顧問、政治工作者)自由時報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