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房管局第一副局長陶校興被查一事正向縱深發展。
記者獲悉,徐家匯中心商圈的帝景苑項目自台商蔡青峰接手後,曾多次修改土地合同,增加建築麵積,減少土地出讓金,該項目僅此一項至少獲利2億元。陶校興都是上述合同簽署人。
帝景苑項目最早由印尼商人黃進益以旗下的香港榮福置業有限公司與上海無線電四廠自1993年起合作開發,1997年金融危機時因資金問題而導致項目擱置。後由台商蔡青峰接手,2004年時控股53%,原大股東香港榮福持股縮為46%。
而帝景苑項目這個“黑匣子”或因陶被查而徹底破譯。此前帝景苑已爆出朱文錦等多位官員涉嫌違規低價購房。本報記者獲得的資料顯示,尚有多位目前仍在位的官員涉嫌低價購房。
帝景苑的問題還不止此。因為黃進益與蔡青峰產生利益糾紛,黃一直持續向有關方麵反映帝景苑項目違規問題。記者獲得的資料顯示,蔡控製的榮福置業涉嫌偷逃稅款上億元。而低價購房的官員中帝景苑項目所在的徐匯區官員的名字也赫然在列。
由此引發的開發商與官員低價購房鏈條逐漸明晰,本報將持續關注事件進展。
四改土地合同獲利超2億
命途多舛的帝景苑項目所在地塊,在開發過程曾先後四次遭遇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變更。而每次變更都由陶校興簽名落實,也造就了陶校興與帝景苑項目的“不解之緣”。
1999年,陶校興初由鬆江縣縣長轉戰市房屋土地管理局之時,帝景苑項目也迎來了其發展的轉機。
1999年,台商蔡青峰與黃進益等簽署《合作開發協議》,重啟帝景苑開發,並成為帝景苑項目的實際控製人。
蔡氏入主之後的一大動作,便是完成了土地合同的首次改簽,將帝景苑由外銷改為內銷,盤回巨額土地出讓金。
當年6月,市房管局與榮福置業有限公司等三方股東重新簽署了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土地出讓金額由原來的1396.6萬美元,下調到了1683.3萬元人民幣,蔡氏輕鬆從房管局拿回近億元資金,能量之大可見一斑。
根據公開資料,並沒有證據證實當時陶校興已經開始分管土地工作,而他卻是這份“外銷轉內銷”的土地出讓合同的簽署人。
2002年,國土部開始推行經營性用地通過招拍掛方 式出讓,當時已經開始分管土地工作的陶也開始參與上海的土地出讓程序規範化。而恰在此時,陶又代表上海市房屋土地與資源管理局,與榮福地產等簽訂了一份補 充合同,上調帝景苑項目的總建築麵積為不得超過82778平方米,而1999年合同約定的建築麵積是64124平方米。由此補繳土地使用權出讓金200餘 萬元。
帝景苑所在的肇嘉浜路1001號地塊總麵積為1.6萬平方米,此次上調建築麵積後,該項目的容積率達到了5。而在1994年10月至2003年11月期間施行的《上海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明確要求,位於內環的居住建築的容積率應控製在4以內。
隨後的2004年1月及6月,陶繼續代表上海市房屋土地與資源管理局與榮福地產簽訂了兩份補充合同,使得項目的最終建築麵積超過了9萬平方米,容積率也接近6。
這完全突破了相關規定的上限。早在2003年,新版《上海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已開始生效,其對內環高層居住建築的容積率要求為不大於2.5。
容積率不斷增加,但要求補繳的土地出讓金卻一降再降。在上述兩次補充合同簽訂過程中,上海市房管局要求榮福地產方麵補繳的出讓金數字也一再下降,由 第一次的200餘萬元,下降到178萬,到最後一次補充合同時,隻要求補繳土地出讓金70餘萬元。而當時的上海房價已進入上漲通道。
通過三次提高容積率,帝景苑項目實際增加建築麵積2.6萬餘平方米。而根據帝景苑銷售資料顯示,帝景苑的銷售底價平均約1.1萬元/平方米,則僅依靠此項,帝景苑項目獲利逾2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