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聊龍應台的《大江大海 1949》
By happyreader
龍應台的名字,我幾年前就已經聽說過了,因為大陸經常有些人寫文章會引用或提及她所說的一些話,但是,認真坐下來閱讀她所寫的文字,尤其是閱讀她在台灣出版的文字,這幾天還算是第一次。
我在網上下載的龍應台作品,就是今年很多人熱議的《大江大海 1949》,台灣版,繁體豎排。為了閱讀方便,我還特意花了幾個小時,把原來模糊的雙頁掃描圖片,轉換成單頁的清晰pdf格式。然後,靜下心來,開始拜讀讓不少人癡迷的或熱捧的龍應台。
應該承認,龍應台的文字功夫,還算不壞,至少比大陸那個痞子作家王朔好很多,也比抄襲大王郭敬明簡潔不少,更比賽車作家韓寒婉約細膩。之所以提及這三個大陸作者,主要是因為這三個人的作品剛好是我讀過的,而且也都隻讀了一本。另外,這三個大陸作家,與龍應台一樣,最近幾年也是網絡上熱議的對象,可謂網絡紅人、明星作家,把這四個人放在一起瞧一瞧,也許是合適的。
龍應台的《大江大海 1949》,並非一部完整的小說,而是多篇有關國共內戰的散文集,內容涉及對參加過國共內戰的老兵所采訪的記錄和作家自己對戰爭的觀感。因此,稱這本書是反思戰爭的曆史散文集,基本上是可以的。既然是回顧60多年前的內戰,龍應台自己沒有親身經曆,隻能大量引用史料或轉述老兵的話語了。不過,如果僅僅是引用了史料,不管這些史料的可信度如何,而沒有添加一些作家自己的感悟和想像,那幺,這樣的曆史散文作品將是非常枯燥無味的,與學術文章沒有什幺差別。可是,正因為龍應台添加了不少自己的東西,塞進很多自己的解讀和想像,因此,這部曆史散文集,根本就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學術作品了。既然不是曆史著作,也不是曆史研究文集,而是文學作品,那幺《大江大海》書中對曆史事件的描述,其可信度自然是不高的。
然而,社會上多數人是不會這樣來看待與曆史有關或使用了史料的文學作品的。清末民初時期,社會上流行清宮野史,尤其是慈禧情史更是讓不少癡迷不已,全然當成真實的事件來看待。有人說,梁啟超為了泄憤,就拚命向社會上拋售自己想象中的慈禧醜態,甚至連慈禧和誰睡覺時所說的夢話,野史作家也能大書特書,似乎當年這些沒落而無品的文人,早就在慈禧的臥室安裝了竊聽器似的。
龍應台呢,雖說比民初的野史作家好一些,但也隻是一百步與五步之間的差別而已。為什幺這樣說呢?既然她“以失敗者的下一代而自豪”,那就應該說一說自豪的根據在哪裏吧,難道是因為裏麵那個當憲兵的“父親”當年在南京淪陷前臨陣逃跑、免於成為南京30萬受難者之一,因而龍應台就覺得很自豪?應該是這樣的,因為龍應台在書中不止一次強烈質疑堅持抗戰的必要性、質疑士兵堅守陣地、英勇犧牲的軍人氣節。為了支持自己生命第一的主張,龍應台接連引用了美國內戰、法國向德軍投降等外國例證,來說明軍人要是覺得打不贏,就不應該硬撐下去,不應該做無謂的犧牲,該及時繳槍就應該繳槍,該逃跑就趕快逃跑,因為生命隻有一次,而戰爭是接連不斷的,雲雲。可是,兩軍交戰,勝敗瞬息萬變,以弱勝強的例子太多了,如果剛開始就被對方的氣勢嚇壞,進而繳槍投降或者拔腿就逃,那幺,軍人的天職是什幺呢?軍人的天職難道就是稍微打不過就繳槍投降或臨陣逃跑?
這種觀點鼓吹叢林法則,鼓吹投降主義,鼓吹個人利益第一,對任何一個社會的健康發展,無論台灣的或大陸的,無論美洲的還是非洲的,都是極其有害的。按照龍應台的軍事理論,如果我們把她的繳槍逃跑理論當成一種軍事理論的話,那幺,世界上那些受壓迫的人群將永遠看不到自己解放的一天,帝國主義在第三世界為非作歹的習慣將永遠無法被禁止和鏟除,強者對弱者為所欲為的侵略和霸占將永遠持續下去。根據龍應台的價值觀,弱者麵對強者,任何反抗和犧牲都是沒有價值的,都是可笑的,甚至都是野蠻的和愚蠢的。請問,麵對身材魁梧的餓漢和惡狼,小女子不能反抗,隻能乖乖脫下褲子啦?這是最近跑到北京大學大講特講“文明崛起”的龍應台嗎?不錯,這就是龍應台,一個既虛偽又冷血的龍應台!
在《大江大海 1949》裏麵,龍應台引用了不少史料,用來證明她的某些觀感,可是,她對史料的偏好取舍和邏輯銜接,卻是大有問題的。在書中,龍應台引用了老毛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然而她卻隻引用了老毛所舉的特殊又極端的例證,用於說明當年參加農民運動的人都凶神惡煞,而老毛在文中解釋說那些地主和鄉紳之所以會受到農民的極端對待,根本就在那些人平時作惡多端,農民才會為了泄憤而采取極端手段,如跑到他們的家裏,用很髒的泥腿子踩那些高貴的牙床和被褥,甚至給他們戴上高帽子遊鄉示眾,但也有不少地主和鄉紳,平時很不錯的,他們並沒有受到農民的極端對待。但是,老毛的這些話,龍應台就是不引用。因而,沒有讀過老毛全文的人,自然會得出結論,農民運動太可怕、太過分了,應該予以取締。在書中,像這種斷章取義的做法,龍應台幹得很不少。龍應台時常開口曰西方好,閉口說洋人高,她應該多少接受過西洋嚴格的學術訓練的,多少也應該知道,斷章取義是文人的恥辱,可是,她就是喜歡這樣斷章取義,就是喜歡這樣誤導那些比她更沒有文化的無知小讀者的。
與不少網絡寫手一樣,龍應台也喜歡談論戰爭的殘酷,用於支持自己的反戰價值觀。說到戰爭的殘酷性,人類幾千年來早就認識不少了,又不是龍應台第一個突然發現的,至少孫子在其兵書中早就再三告誡世人不可輕起戰端。然而,世界上的戰爭,還是世世代代不停地打下去。至於人類為什幺會有戰爭,龍應台在書中並沒有提及,也沒有探討。不過,在本書裏麵,龍應台倒是錄記了幾個老兵的戰爭回憶。有的老兵說,看到共軍有那幺多的民工幫忙搬運糧草彈藥,包紮傷口,而自己打仗卻沒有人理睬,更沒有民工前來幫忙,至今想來,還是覺得很淒涼。有的老兵說,自己在受傷逃跑的路上,看到共軍與農民在村裏麵親如一家人,農民和共軍可以坐下來閑聊,完全沒有軍人與民眾的隔閡,自己覺得太不可思議了。龍應台對此的間接解釋非常有意思。她首先拿出兩個例證,一個是共軍向農民征用了多少糧食,一個是日軍在華北某個村鎮向中國人征用了多少糧食,兩個例子並列出現,用來說明共軍之所以能夠輕易征用那幺多的糧食,根本的原因就在於那些農民完全被共黨洗腦了。讀了龍應台這樣的解釋,我不禁啞然失笑,蔣軍怎幺不也把農民的腦袋洗一洗呢?會不會老蔣當年太疼愛農民兄弟了,舍不得讓他們出一點點小力幫忙搬運糧草?哦,對了,老蔣根本就不需要農民幫忙,因為他有飛機空投物資呢,比農民搬運更加省力快捷啊。可是,既然那幺疼愛農民兄弟,幹幺又把人家的男人抓去當壯丁呢?龍應台好奇怪耶,你以為大家都是傻子呀?
一般說來,下一代人本來應該比上一代人有更開闊的視野、更寬大的心胸、更理性的思維,人類社會才會不斷進步,世人才會更加和諧幸福。上一代人失敗了,下一代人通常是不需要承擔責任的,也不需要背負上一代人的恩怨包袱。當然,下一代人也沒有必要覺得自卑,當一個光明正大的人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下一代人至今無法明了上一代人失敗的原因,甚至以虛偽、冷血、偏見和無知來充當認真反思的擋箭牌,那幺,這樣的下一代人,實在沒有什幺好自豪的;這樣的下一代人,枉費上一代人的苦心孤詣,比上一代人更為自私和虛偽,無法讓上一代人安心九泉,實在是上一代人的恥辱。
----------------------------------------
轉貼,僅供參考,不負責核實其內容真實性。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