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經由ROC-ABC稽核,自由時報以72萬發行量領先蘋果日報的經過

本帖於 2011-01-08 08:16:39 時間, 由超管 論壇管理 編輯

http://www.wikilib.com/wiki/蘋果日報_(台灣)

銷售量

《蘋果日報》是台灣唯二接受中華民國發行公信會(ROC-ABC)稽核發行量的報社(自由時報也在2007 年加入)。由於ROC-ABC在稽核發行量時不列計「免費報」(即免費供不特定人士自由取閱的報紙),所以台灣各大報紙之中過去僅有《蘋果日報》在其報頭強調「本報為中華民國發行公信會唯一報紙稽核會員」,暗諷台灣其他報社隻敢宣傳閱報率有多高、卻不敢接受ROC-ABC的稽核發行量。

《蘋果日報》、《壹周刊》發行部商務總監陳貴明曾指出∶「台灣報紙雜誌的灌水發行量,大部份來自贈閱的公關行為;但贈閱的讀者不會深入閱讀,廣告效益自然差。」

惟2007年《自由時報》在傳統三大報中首先加入ROC-ABC進行有費報發行量稽核(ROC-ABC在稽核發行量時不列計「免費報」,即免費供不特定人士自由取閱的報紙)結果2007年7月認證每日實銷量超過七十二萬份,大幅領先《蘋果日報》高達二十一萬五千餘份,正式認證為全國第一大報,消除過去「僅提供閱報率」的批評。

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執行長盧世祥說∶「很多媒體在發行量灌水,廣告主買他們的廣告,就是把廣告主當成冤大頭。」又說∶「以商業的角度來看,公布真實的發行量是對投資人負責的行為。美國曾有報社因公布灌水的發行量,膨脹閱讀率,誤導投資人,導致投資人損失而挨告;安隆案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安隆案的殷鑒
彭百顯
2007/02/01 新台灣新聞周刊第567期

台灣在美國的安隆案或博達案發生後,若能劍及履及也對公司治理及對會計師業務進行必要改革,相信力霸集團案的董監事及簽證會計師,都將更為謹慎小心。

台北地方法院羈押了一名力霸集團弊案的會計師,另一名會計師則以五百萬元交保,國內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竟有三家牽連。會計師的涉案,升高了弊端的嚴重性與複雜,也讓我們回想起五年多前轟動全球的美國安隆弊案。

2001年12月,美國第七大企業宣布破產,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安隆醜聞(Enron Scandal),造成安隆股票一文不值,二萬名員工失業,留下一百五十億美元債務,簽證的會計師事務所被勒令關門,導致在美國、英國分別有7500名、 1500名員工失業。安隆案弊端牽連很廣,除了司法之外,甚至驚動美國國會,共成立11個專案委員會調查,可見案情相當嚴重。

安隆弊案涉及嚴重的內線交易、綿密的政商關係,整個董事會在美國國會調查六個月後被指為失職,有違公司治理規範,致令公司走向毀滅。然而,最嚴重的是財務報表的公開揭露,竟是虛偽不實。安隆詐欺案的隱瞞技巧在於專業會計技術的運用,主要是利用創意會計的伎倆,使用特殊用途項目故意隱藏公司巨額負債,企圖欺瞞投資大眾。因此,要求會計專業者確守職業道德倫理,是社會大眾重視依賴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之基礎。

所有跟帖: 

綠營隻有自由時報獨家,發行量領先第二名的蘋果日報3分之1很正常 -sunduk- 給 sunduk 發送悄悄話 sunduk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28/2010 postreply 01:49:14

有人每天買一打,發行量不第一才怪。 -leister- 給 leister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28/2010 postreply 09:24:2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