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簽 ECFA後,台灣是走向世界還是走向中國?

來源: sunduk 2010-04-20 13:33:5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558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sunduk ] 在 2011-01-08 08:16:3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商業周刊》∶簽 ECFA後,台灣是走向世界還是走向中國?
2010-04-20 18:30:12?NOWnews?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馬政府力推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預計將於五、六月簽署,在簽署前夕,最新一期的《商業周刊》針對政府說不明白、立場搖擺,民眾疑慮深的六大問題進行提問。《商業周刊》質疑,台灣簽ECFA後,是走向世界、還是走向中國?談判過程不透明,政府如何確保台灣權益?簽ECFA的配套政策是什麽?九百五十億預算從哪來?商業周刊認為,台灣固然不能沒有ECFA,但也不能「隻有」ECFA。

針對兩岸即將簽署ECFA,最新一期《商業周刊》報導指出,不是市場大,台灣人就能通吃,請政府把中國當成可敬的對手。而有那麽多的疑問在眼前,《商業周刊》也特別就教馬團隊∶「政府準備好了嗎?!」

以下是《商業周刊》所提出的六項質疑和主張內容∶

第一問∶簽ECFA,是要搞自由貿易,還是保護主義?

政務委員、前經濟部長尹啟銘,日前召開記者會聲稱,在WTO架構下,ECFA未必要在十年內、將九十%以上的貨品降為零關稅,他並舉中國—巴基斯坦、日本— 新加坡兩項自由貿易協定為例。

但是,部長,你錯了。

在中國—巴基斯坦的自由貿易協定,清楚明言,三年內先將三五%到三六%商品互免關稅隻是「第一階段」,五年後還有「第二階段」!屆時,雙方將力爭在合理時間內消除九十%產品的關稅。

此外,在日本—新加坡的協定裏,以「稅目品項」來說,隻有開放七六%沒錯,但從「貿易量」來看,兩者仍然滿足九十%以上商品零關稅的國際共識。

根據WTO規範,簽約國在十年內、九十%以上貨品零關稅是慣例,ECFA也是在這個自由貿易架構下簽署。

《商業周刊》主張∶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應勇敢地告訴人民「具體的時間表」規劃,讓民眾知道何時會「得」,何時會「失」,產業才好作準備。我們希望,政府不要以隱瞞取得人民的不反對,而是要用說服來取得人民的讚成。

第二問∶簽ECFA後,台灣真能走向世界,而不是隻走向中國嗎?

2008年北京奧運前夕,聖火傳遞行經巴黎,遭到支持藏獨者幹擾,加上法國官方一貫同情達賴喇嘛的態度,引起部份中國民眾不滿,他們透過網路、簡訊串連抵製法國貨,示威群眾並包圍中國的家樂福店麵,阻止民眾前往購物。

台灣既然已是全球化的一份子,就不能隻放眼中國市場。台灣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已經那麽高了,如果簽下ECFA後,台灣不再與其他國家談判,一定會產生過度倚賴、受製於人的風險。何況,中國對台灣更有政治上的明顯意圖。

再看我們的貿易對手韓國,這些年來腳步從沒停過,自由貿易協定一個接一個簽,繼東協、美國、歐盟後,最近又找上了土耳其。韓國此舉,不僅分散了貿易風險,也在談判過程中,深化對他國的了解,更密切同國際接軌。

《商業周刊》主張∶ECFA隻是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我們要把全世界拉來和台灣作朋友,不是一步步成為中國的囊中物。

第三問∶談判過程不透明,政府如何確保台灣權益?

各國談判時,多讓產官學充分討論,以確保國內業者權益,降低衝擊。譬如韓國與智利談判時,種植葡萄的業者就反應,廉價的智利葡萄進口後,會讓葡萄農無利可圖,韓國因此設計出季節性關稅,誘導南半球的智利葡萄,集中在每年的十一月到四月進口,避開韓國葡萄的收獲季節。開放之後,韓國葡萄的栽培麵積有增無減。

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誌提醒,「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簽署時,美國和加拿大連森林如何砍伐都要討論!」這為的是避免環保法規鬆緊不一,讓任何一方的造紙、印刷業受到傷害。

《商業周刊》主張∶ECFA若要簽出雙贏的結果,豈能不經過朝野各界廣泛討論、集思廣益?如今談判資訊不透明,誰會被列入早收清單成為贏家,誰可能成為「早損清單」(中國的早收清單)裏的輸家?資訊紊亂。政府無法掀底牌,但起碼告訴人民,因應的準則是什麽?

第四問∶我們作好談智慧財產權的準備了嗎?

中國仿冒能力強大,對任何想要進軍中國市場的公司來說,確保智慧財產權往往是第一要務。將來ECFA若是簽署,「我們也可以先談智慧財產權,再談商品貿易協定。」前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說道。

以歐盟為例,加入WTO後,當局協助農業部門的辦法,便是大打「地理標示」的戰略∶由於農產品貿易自由化趨勢不可擋,為了避免海外競爭者魚目混珠,歐盟要求∶唯有法國香檳區生產的汽泡酒,才可以「香檳」命名,同理,任何不是在義大利帕馬地區生產的火腿,都不可以使用「帕馬火腿」的名號。

歐盟將地理標示認定為智慧財產權,以法律作後盾,強化原產地品牌,強勢行銷闖出新活路。近年火紅的薄酒萊(Beaujolais)葡萄酒便是一例。中國近來針對專利法修訂動作頻仍,儼然也大有一展智財權戰略之圖。

《商業周刊》主張∶政府若要給人們信心,請趁著ECFA談判時,先優先談妥智財權,讓企業主免於恐懼。

第五問∶簽ECFA的配套政策是什麽?九百五十億預算從哪來?

美國從一九六二年開始,就不斷修法協助受到自由貿易衝擊而失業的勞工,對於因貿易結構調整而失業的勞工,不但提供轉職的職業訓練、稅賦抵減,對離家前往其他地區尋職者,連尋職和搬家的費用都能申請津貼。甚至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中,放入「勞工合作協定」保障勞工權益。台灣的配套政策又是什麽?

政府宣稱將編列十年、九百五十億預算,協助受害產業,也一定會保護勞工到底。但這筆預算將從哪裏來?而這筆預算將由哪個機關統籌使用,如何確保其運用效率?

《商業周刊》主張∶十年、九百五十億的細節,請政府說清楚講明白,明定權責機關、經費來源、運用方式,並嚴格監督執行成效。台灣的政府債務問題越來越沉重,每一分錢都該用在刀口上。若是胡亂編列,浮濫運用,不但是慷納稅人之慨,也難以幫助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第六問∶政府如何幫我們解決中國市場的非關稅障礙?

關稅是看得見的障礙,但要在中國經商,看不見的障礙可能更難應付。

美國《商業周刊》報導指出,中國光是針對瓦斯爐,就有厚達五十頁的規範,其中一項條文要求∶在中國販售的瓦斯爐,必須能承受攝氏七百度以上的高溫,這意味著鋁製瓦斯爐必須淘汰出局,偏偏鋁是歐洲業者最普遍使用的材質,幾家義大利業者隻得無奈地退出中國市場。

瓦斯爐隻是一個例子,中國每年頒發一萬多項產品標準,規範對象從行動電話到汽車無所不包,本身就是一種「非關稅的貿易障礙」,外商若不了解,極容易吃上悶虧。

《商業周刊》主張∶我們對中國市場的種種障礙還有欠了解,值此之際,政府更該給民眾正確認知,告訴有心進軍中國的業者,十年的經濟戰爭才正要開始!況且今日的中國已非吳下阿蒙,別的不說,短短幾年,中國已經從高鐵技術進口國變成輸出國了,台灣高鐵蓋了那麽多年,尚且無法辦到。

所有跟帖: 

回複:《商業周刊》∶簽 ECFA後,台灣是走向世界還是走向中國? -flushinger- 給 flushinger 發送悄悄話 (229 bytes) () 04/20/2010 postreply 15:31:42

冷戰比民生重要,ECFA還是別簽的好.再請陳水邊折騰八年 -GU1212- 給 GU1212 發送悄悄話 GU1212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21/2010 postreply 04:21:1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