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問撲朔迷離的河南省固始縣“鄭成功墓”

來源: sunduk 2010-04-18 14:47:4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295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sunduk ] 在 2011-01-08 08:16:3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追問撲朔迷離的固始“鄭成功墓”
日期:2009-5-13 8:34:58
來源:河南旅遊資訊網
作者:佚名 閱讀:490 次

http://www.gsw.gov.cn/html/gushilvyou/youji/22214.html

1970年正月初一,河南固始汪棚公社鄧大廟大隊宋大營生產隊的一片老墳地被“一紙文件”夷為平地。當時全村百十號壯勞力出工參與了那嘲滅絕墳頭”的運動。當最後一個大墳頭被削平,又繼續挖掘時,社員們認定他們發現了“鄭成功墓”。由於物證丟失,困惑人們30餘年的一樁疑案一直待解———

  時隔33年後,鄭大成老人仍然堅信他沒看走眼:那墓主穿的龍袍團龍上部繡著七個字“土部豐府鄭成功”。他說自己念過兩年私塾,還算識得幾個字。那“鄭” 字,是繁寫。

  1970年正月初一,固始縣汪棚公社鄧大廟大隊宋大營生產隊隊長鄭大成接到縣裏的指示:平整墓地的工作還得繼續完成。對於這項工作,鄭大成很不願意接受。雖說來自上級的理由是“農業學大寨”,平墳還田,可這扒祖宗墓地的事,在當年42歲的鄭大成看來無論如何都是一件缺德事。而且時間選擇得也極不是時候,正是大年初一。但鄭大成沒勇氣違命,於是隨著他的一聲招呼,本村百十號壯勞力出工了。老墳在村頭一片荒地上,先期已平整得差不多了,餘下的還有一個大個頭的墳堆。當四五米高的封土清除後,村民們在地麵上發現了一層白色的“洋糖滑”。“洋糖滑”是固始人的土話,學者認定這是一種石灰拌糯米做成的墓土。原本平整墳頭的任務到此就可以結束了,但堅硬的“洋糖滑”使當年參與勞動的村民感到好奇。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村民們不惜體力地繼續挖掘。於是,不久他們就發現了那個讓人震驚的“鄭成功墓”。這個消息像雞毛信一樣迅速地傳遍了固始縣和信陽地區……

  鄭大成老人今年已經是75歲高齡。那天他邁著碎步向我們走來,老人的背已駝,眼似乎也不大好使,但他的衣著很整齊。老人走到“鄭成功墓”前停下腳步,他像學生似的等待著我們這些陌生人的提問。我猜,老人已習慣了這樣的程序。在我來之前,兩位來自台灣省的學者剛剛見過老人。據陪同人說,台灣人問的話很刁。我學生般地向老人討教,鄭大成滿有興致地講述了那件往事。雖然已經事過33年,但老人仍然記得很清楚:

  一共有100個人去扒墓,挖了一天也沒把墓整平。最後土清了,還有40厘米的“洋糖滑”。大家覺得稀罕,就繼續挖,挖出了石板條。撬開石板就是棺木,棺木打開後大家都呆了,那死人穿著跟唱戲的一樣的衣服。一袋煙的工夫,人的顏色就變了。他的腰裏還有玉帶,胸前有護心鏡,衣服一撕還“刺啦”一聲。大家把棺材拉出來,看見棺材底板(即棺床?雪上刻著北鬥星,墓穴中的水是香的,不知裏麵有啥成分……

  當時的局麵,身為隊長的鄭大成已經無法控製。

  在那天的交談中,我再三問鄭大成:死者衣服上繡的那幾個字,你真的看清楚了嗎?老人長歎不已:“我要是留住那件東西,現在就用不著費這些口舌了。”

  老人說的“那件東西”,指的是墓主人穿的衣服上的一塊“四方布”。“四方布”當時撕下來後,被村民鄭大義拿去,說是能避邪。後來鄭大成被外來人問得多了,就去大義那裏討,誰知因為時間太長,那東西已經丟了。時隔12年之後,信陽文化局的文物考古學者歐潭生專程去了一趟上鄭莊(宋大營生產隊後改名為上鄭莊)。他沒有拿到物證,隻聽到了鄭大成的口述。歐潭生回城後寫了一篇《何處是鄭成功墓》,把固始縣發現“鄭成功墓”的故事又籠罩上一層神秘的麵紗。

  當年汪棚公社發現所謂的“鄭成功墓”後,有人曾經向地、縣和北京有關文物部門寫信反映,但未得到任何回音。由於一直沒有得到保護,“鄭成功墓”現場遭到了破壞,“鄭成功墓”是真是假就成了一樁曆史疑案。現在我們所能見到的,隻是那殘存下來的蓋棺木的石板條,它四五寸厚,被閑置於村莊的地頭。如果不是村民的提示,它連引起人多看一眼的理由都沒有。一塊石板當然不能證明上鄭莊村民33年前挖掘的墓地,就是公元1662年收複台灣的大名鼎鼎的鄭成功長眠之地。

  這個墓不是衣冠墓,的確安葬過死人。如果弄錯了,讓人張冠李戴地去祭拜,那就荒唐了。在我詢問鄭大成時,另一位老者鄭大世也坐在一旁。他不時地插話,像是在為鄭大成的追憶作拾遺補闕。他提到了墓主人遺體的樣子,當遺體被人挪動時,身子被截成了三段。他還說到那遺體的臉色,紅撲撲的……

  我留意到,鄭大成沒有打斷鄭大世的話。兩位老人偶爾會搶話,但基本說法一致。如此具體的描述,使人深信他們33年前經曆的一幕是真實的。關於那具遺體的具體細節,後來我特意查閱了學者許竟成和歐潭生的筆錄。筆錄中有“人頭滾到一邊,頭特別大,牙齒也特別大”、“屍體斷成三截,即頭部、上身、下身”等內容。在相隔多年的幾份筆錄中,鄭大成老人的敘述都差不多。另外,鄭大成說當時墳墓扒開後“人山人海都去瞧”,可見那場子事不缺 “人證”。不過現在能夠具體講述那場挖掘過程的,隻有當事的幾位老人了。

  一個中年村民自稱也是目擊者之一,可能是當年他的年齡小的緣故,他的注意力不在墳墓被大人扒開後的情況。他當時挺失意的,因為那墳頭未被平整前一直是村裏夥伴玩耍的地方。他說,我們時常重複一個動作:屏住氣,一鼓作氣撒腿跑到墳頂,然後像滑滑梯那樣一屁股溜下來。那經常被孩子們的屁股摩擦的坡道寸草不生,留下了明顯的痕跡。

  時隔多年後重新隆起的墓塚,就在這位“人到中年”的村民的房舍後牆外。墳頭已生滿雜草,但封土的高度再也無力撐起一個滑道,供寂寞的村娃當滑梯玩。中年村民憨厚無比地笑著說:“俺說不清楚真假,反正大概是在老地方又重新堆了土。”

  那恢複的墓塚立有石碑,碑文表明它是固始縣汪棚鄉人民政府於2003年6月1日立的。鄉級政府“果斷”地在石碑上刻上了“民族英雄鄭成功之墓”幾個大字。我們設想一下,假如死者的名字正巧也是“鄭成功”,那死人無意間豈不愚弄活人一把?

  親曆過許多次未經核實的民間發現或傳聞,我已經學會鐵石心腸,不為所動。在古滎,當我被村民簇擁著去看周勃墓時,卻發現文物部門在那高大的夯土堆前立了個“小雙橋遺址”的牌子;在洛寧郭村,村民指著村外一個錐子形山頭說,那就是隋煬帝墓,但當我走近時卻發現它連一點封土的痕跡都沒有。那是一種深度的失望,可你不能對民間傳說發脾氣。老百姓隻是一代傳一代地說說而已,他們沒有請求認定。偶爾有一兩個文人著文附和,也隻是一種個人行為罷了。

  幾經折騰的鄭成功遺體,在幾百年後“臉色還紅撲撲的”,這可信嗎?

  既然那墓前曾經有碑文,那麽碑上是怎麽寫的呢?總不會是無字碑吧?

  還有,鄭克塽既然怕鄭成功遺骨被驚擾,又何必張揚地將祖父“鋪擺”於一些石人、石馬之間?

  “百姓造謠,文人起哄,專家論證”這一“考古三部曲”,偶爾還真能在現實中找到案例。故此,我對固始發現的“鄭成功墓”,先入為主地築起一道“質疑”的防線。但固始縣人們在茶餘飯後講述的關於“鄭成功墓”的傳說,還是引發了我的好奇。

  上鄭莊是發現“鄭成功墓”的那個生產隊今天的名字,它在固始縣城西南約5公裏處。那是一個相當普通的平原村落,由三個自然村組成。三個自然村若勾連起來,恰好形似一個等邊三角形。三村之間的一片空地是農家的莊稼地,早先也是上鄭莊的老墳地。那片墓地,當地人管它叫“莽牛地”,也叫“犯官之地”。上世紀上半葉,墓地尚存石人、石馬、石香爐、石牌坊。解放後,這些東西都不知去向了。如果村民的口述是真實的,那鄭家祖塋地中,該有不少顯赫的人物吧?既有“犯官之地”之說,倒也不會空穴來風,可既然這片墓地來頭不小,又為何地方誌上沒有記載?民間也沒有傳聞流傳?

  固始一些學者至今還在論證:鄭成功的最後葬地可能在固始。不過,他們的論證因為沒有物證和史料的支持,推測的成分很明顯。1984年的《信陽師範學院學報》上有篇對固始“鄭成功墓”進行推測的文章,是曾在信陽市文化局工作的考古學者歐潭生寫的:

  鄭成功的靈柩被施琅獻俘北京以後,又過了16年(即康熙三十八年,鄭成功死後37年),鄭成功靈柩被(康熙)“特旨恩準”歸葬鄉裏。但是,鄭克塽(鄭成功的孫子)為了使鄭成功安眠地下,不再受幹擾,他一方麵秘密地親自護送鄭成功靈柩從北京到固始鄭家饗堂安葬;另一方麵,為了遮人耳目,又派其弟鄭克舉到福建南安刻了一塊《鄭氏附葬祖父墓誌》,聲稱鄭成功附葬在“鄭氏樂齋公塋”祖墳裏。

  按照歐潭生的推測,鄭成功的遺體曾被從墓中扒出來,再越海登陸,然後運到北京。在北京擱置多年後,鄭成功的遺體又被運到固始安葬。而根據村民的描述,他們當時從墓中挖出的那具遺體臉色還紅撲撲的。以清朝初年的技術條件,鄭成功的遺體在幾經折騰之後即使不是麵目全非,恐怕也很難在幾百年後“臉色還紅撲撲的”吧。

  還有一個疑問,既然那墓前曾經有碑文,那麽碑上是怎麽寫的呢?總不會是無字碑吧?還有,鄭克塽既然怕鄭成功遺骨被驚擾,又何必張揚地將祖父“鋪擺”於一些石人、石馬之間?

  也許正因為這些疑問的存在,歐潭生在論述中並沒有以肯定的語氣斷定:河南固始發現了鄭成功墓。這位現居福州的資深考古學者也被疑問所糾纏,他隻是提出一種推測,把問號留下,並希望“作進一步的調查研究”。他唯一的結論是:村民鄭大成等人挖掘的古墓肯定是明清墓葬,而且墓主人身份較高。

  那天在固始看過“鄭成功墓”後,我和固始學者許竟成和鄭文煥說,若想下個結論也容易,用DNA進行測試———從福建省南安鄭家祖墳地裏的遺骨中取樣,再把固始上鄭莊的那座古墓扒開,截取一段骨頭,然後進行測試和比較。有無“血緣”關係,一測試不就有結果了嗎?免得許久以後,又有人糾纏不休地追問,到那時向誰討教呢?扒資料去吧!

  我已經覺得自己很類似一個“文人”在獨自起哄了。33年來沒有哪家文物機構試圖揭開這一曆史疑案,隻有幾個固始籍的學者在設法找出他們的新論據,然後分發給更多的人,還有固始的民眾仍在沿用多種“版本”,向外鄉人講述發現“鄭成功墓”的故事。

  有一個理由可以支撐他們的傳說———鄭成功的先祖是固始人。《鄭氏石井宗譜序》中說:“夫我鄭自唐光啟間入閩,或居於莆(田)、於漳(州)、於潮(州)、於泉(州),是不一其處。”鄭成功便出於泉州鄭氏。

  廈門鼓浪嶼鄭成功紀念館內的《鄭氏附葬祖父墓誌》(鄭成功長孫鄭克塽撰文、次孫鄭克舉勒石)雲:“先世自光州固始縣入閩。”這篇墓誌同時還記載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即鄭成功死後37年,鄭克塽派弟弟鄭克舉於公元1699年附葬祖父於南安康店村鄭氏樂齋公塋內。

  永曆十五年(公元1661年)十二月二十三,鄭成功率3萬餘人,把荷蘭鬼子從我國台灣趕了出去。鄭成功的部下大都是泉州人,而泉州人的先祖就來自河南固始。曆史就這麽巧合,在鄭成功收複台灣21年後,另一個固始人的後裔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奉旨進攻台灣,殲滅了鄭家主力。鄭成功的長孫鄭克塽兵敗降清,還領了個公爵的虛銜。

  固始老人說:“施琅與鄭成功有仇,所以才扒了鄭成功的墓。”持類似觀點的一位福建學者曾在他的《鄭氏史事管窺》中說:施琅攻取台灣後,曾奉命挖掘鄭成功墓,把鄭成功的遺體作為戰利品運往北京。這一語焉不詳的說法,成了鄭成功靈柩可能歸葬固始的理由,使猜測變得仿佛能夠自圓其說。

  從上鄭莊回到固始縣城的第二天,我去了固始縣郭陸灘鎮青峰村的燕子山。在那裏,由海外施氏宗親會捐資修建的“施氏祖墳地”工程已經接近尾聲。青峰村黨支部書記萬中明說,施琅的後代是自行到這裏尋找祖墳地的。

  兩個同鄉前後兩次收複台灣,都是功德之舉。一個是朱姓王朝大明的“孤忠”,另一個是愛新覺羅的“忠臣”。施琅的墓地在福建泉州惠安縣,目前公認的鄭成功的墓地在福建南安水頭鎮附近的康店村複船山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安人恐怕從未想過鄭成功的遺骨會在別處,他們根本不清楚33年前固始的幾位農民曾掀起過一場不大不小的發現“鄭成功墓”的風波。

  南安鄭成功墓由水灰三合土構築封土堆,墓碑墓道皆用花崗石雕砌而成。整個墓占地997平方米,墓前有石質華表一對,高14米。目前,為擴大保護範圍,南安鄭成功墓建起了陵園大圍牆,設立了文物管理所,新修築了墓道,種植了林木花草。

  南安漂亮的導遊小姐還以流利的普通話向遊人“背誦”:鄭成功積勞成疾,於永曆十六年(公元1662年)農曆五月初八病逝於台灣,享年三十有九,葬於台灣的台南州仔尾。其孫鄭克塽降清後,於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五月二十二卯時遷柩歸葬於南安縣,附葬於康店村的鄭氏祖塋,隨同遷葬的還有其子鄭經的靈柩。當時康熙帝除下旨遣官兵護柩外,還賜挽聯一對,曰:“四鎮多二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諸王無守土一隅抗誌方知海外有孤忠。”同時遷葬於鄭氏祖塋的還有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和母親、妻子。

  出固始後,記者又去了廈門、泉州、南安,有關鄭成功的文字極大地豐富起來:1929年,南安鄭成功墓被盜,有關方麵及時搶救,找到石質墓誌銘兩塊,一為鄭經1674年回鄉修祖墳時所立,另一是遷葬鄭成功時鄭克塽所撰之《鄭氏附葬祖父墓誌》。鄭成功靈柩用棺槨兩層,裏麵一層油漆成朱紅色,棺內布滿水銀,骨骼完好。從棺內取出將盔一頂,龍袍一件,腰圍玉帶鑲玉十七塊,靴、鞋各一雙,還有頭發等珍貴一級文物。這些都由南安石井鄭成功紀念館收藏。

  物證猶存,無話可說。除非推翻物證,證明它是偽造的。

  1970年正月初一那天,固始上鄭莊村民在平整墳地時曾挖出金葉子、銀葉子。這些金葉子、銀葉子後來被一村民悄悄地拿到了安徽合肥。有人說那村民當時想倒賣文物,被安徽省博物館沒收了,也有人說他是主動上交的。鄭大成說那金銀葉子不是從“鄭成功墓”中挖出來的,是從旁邊的一個墓裏挖出的。他說這些時語氣相當肯定。可在另外一些固始人的講述中,包括歐潭生在文章中也認為,金銀葉子是從“鄭成功墓”中出土的。沒有物證的追述筆錄,看來是靠不住的。

  時隔33年後一個記者的追問,是否有助於事情的水落石出?讀者不必作如此奢望。不過,我倒也有一個意外“發現”,是關於鄭成功身世的———在福建泉州文廟內的“泉州名人展覽館”裏,讀到如下文字:1624年農曆七月十四,鄭成功誕生於日本長崎縣平戶市千裏浜。迄今在日本平戶還立著一塊“鄭成功出生石”。7歲那年(1630年),鄭成功隨叔父鄭芝燕從日本回國。

  還有一些資料顯示,鄭成功的母親田川氏被認為是日本人。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早年浪跡四海,亦商亦盜,其實通俗地說就是海盜。後鄭芝龍歸正,成為明朝的官員。清兵南下時,鄭芝龍降清。不降的是鄭成功,具有海洋意識的他,奪廈門後渡海取台灣,以喜怒無常的海水做屏障,與清室分庭抗禮。

  一代民族英雄的長眠之地,萬萬不可弄錯了地方,糊塗了後人。

PS: 鄭成功的母親田川氏是日本人的話,還用DNA進行測試?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