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選舉和選舉疲勞
(2010-03-24)
吳俊剛專欄
如果沒有政黨政治,就不會有政黨之間的所謂“割喉競爭”,政治人物就不會“置國家政務不顧,隻顧選舉”。
台灣衛生署署長楊誌良日前上演了一出“先斬後奏”的請辭秀,未經行政院長批準,就公開宣布自己決定辭職,所持理由是在調漲健保費的問題上,無法達到行政院長吳敦義的要求。此舉收到非常戲劇化的效果自不待言,行政院長和馬英九也急忙相繼出麵挽留。
更加戲劇化的是,楊誌良向媒體發表了一篇以“頻繁選舉,禍國殃民”為題的書麵聲明,大力譴責台灣“連年選舉,割喉競爭,為求勝選,即使對多數人有利的政策,恐怕少數人受影響,選票流失,因而卻步。僅三數名立委補選,上至總統,都得前往輔選造勢,因沒有政權,一切免談。政治人物常因此置國家政務不顧,隻顧選舉,各部會重要政策就得停擺,不利國家長遠發展 ……”他因此建議各界共同推動公投(又要投票!),明定每隔一年至多舉行一次選舉。
據報道,經總統出麵挽留,楊誌良已決定留任。但他的頻繁選舉禍國殃民論,卻給人們留下很多思考的空間。選舉頻繁,使到台灣變成了“選舉島”,選民不是樂在其中,而是不勝其煩,因此,對楊的一番話聽起來“痛心疾首”的話,相信很多台灣選民都“心有戚戚焉”。看看每次選舉,不管是地方議會、縣市還是全島性的,出來投票的選民往往都不過半,足見許多選民對選舉已經提不起勁,呈現明顯的選舉疲勞症狀。
選舉疲勞,其實不獨台灣如此,多數民主政體都沒有強製性投票的規定,常常出現少數選民投票決定勝負的現象。台灣的政治樣板美國也不例外。但選舉是民主大義,為什麽會出現多達半數以上的選民不投票的現象,為什麽選舉反倒成了“禍國殃民”之事呢?
多黨政治 罪魁禍首
其實,楊把頻繁的選舉當成“禍國殃民”的罪魁禍首,隻是看到問題的表麵。更深一層看,真正的症結是在多黨政治。如果沒有政黨政治,就不會有政黨之間的所謂“割喉競爭”,政治人物就不會“置國家政務不顧,隻顧選舉”。而政治人物之所以必須把競選置於一切之上,則是因為要奪得政權或保住政權,因為“沒有政權,一切免談”。這是每個議會民主政體的政治現實。
所謂民主政治,本質上就是以算人頭來取代帝王時代的砍人頭。或者說,“馬上得天下”,變成了選票得天下。所以,政黨為了爭取選票奪得執政權,往往會傾向於在競選中使盡法寶,不擇手段,包括盡可能把對手抹黑;向選民許下各種美麗但卻難以落實或根本無法落實的承諾;賄選、買票;與黑勢力勾結,或官商勾結等等。
有時,一些地方的選舉也出現了可怕的血腥暴力,如在菲律賓,有個家族竟然敢敢把對手和同情對手的新聞記者統統給殺掉,棄屍荒野。當年,阿奎諾從美國返回馬尼拉準備參加總統選舉,一踏出機門,就被馬可斯總統的神槍手射殺。
選舉,理論上應是沒有血腥的,平和的,民主的,但在現實世界裏卻往往不是這麽回事。
更加要命的是,選舉本來是要選賢與能,但政黨政治往往卻隻是製造出大批的投機政客而不是政治家,因為政客往往更具詭辯能力,煽動能力,更懂得“偷”一般選民的心。政治因此變得肮髒汙濁,一般選民(不管是在什麽地方)則總是很容易被愚弄,相信巧舌如簧的候選人就是最有治國能力的人,相信治理國家有無痛苦的方案,最後,政客上台,選民失望,國庫被掏空。
選民一而再地上當之後,發現政壇充斥了爛蘋果,選不選都一樣,於是,感到無奈、無聊、厭倦;於是出現了選舉疲勞。這就是所謂的中間選民。但政客畢竟是聰明狡猾的,他們還是會利用政黨的機器和資源來收買部分選民,或給選民洗腦,贏得他們的忠誠。在兩黨主導的地方,這就形成了敵對陣營,族群撕裂的現象,在台灣有藍綠陣營,在泰國則有黃衫軍和紅衫軍。
當這樣一種政治生態形成之後,政治變成了一個大染缸,小人並進,君子卻步,並不是減少選舉次數就能脫胎換骨,回歸正軌。政黨政治的關鍵在政黨,要改變就須從政黨做起,隻有政黨本身能夠做到招賢納士,吸引賢能之士參政,選民才能真正有所選擇,選賢與能,把政權交給有魄力的政治家,這才是民主選舉的本義,選舉也才有意義,選民也才能擺脫選舉疲勞的困境。
台灣能走出這樣的困境嗎?馬英九總統看來有心想做,但心有餘而力不足,處處受到製肘。引發楊誌良上演辭官秀的“全民健康保險製度”(簡稱“健保”)就是一個例證。台灣健保曾被美國經濟學者保羅·克魯格曼譽為全球醫保典範。但這一保費廉宜的醫療保險製度實行15年來,因為成本逐年上升,保費卻因政治考量恐生民怨而無法調漲,因此,赤字逐年攀升。楊誌良以自己作為行政官僚的專業判斷,認為保費必須調漲的幅度將影響59%的投保人,但吳敦義卻承諾,健保費調漲以75%民眾不受影響為目標,楊說自己沒法達到這個要求,因此決定掛冠而去。
兩個百分比的較量,究實就是專業治理和選舉政治的較量。雖然楊認為台灣選民是成熟的,但執政者(民進黨執政時也不敢做)卻不作如是想。政治考量所得出的結論顯然是,大多數選民吞不下這帖苦藥,所以必須確保75%的人不受影響,保住三分二選票。
麵對這樣的困境,在野的民進黨當然暗自歡喜,它絕不可能會站到楊誌良一邊,支持保費調漲,更不可能支持執政黨,勸選民接受痛苦的決定。這也猶如美國的共和黨不支持民主黨總統奧巴馬健保改革一樣。台灣政治的基本麵並沒有改變,因此,楊誌良風波雖是平息了,馬英九政府卻依然深陷困局中,“頻繁選舉,禍國殃民”的現狀能否改變,則是一個很大的未知數。
作者是前資深新聞工作者
ZT: 頻繁選舉和選舉疲勞
所有跟帖:
• 也就是說∶藍營寧要綠衫軍倒馬圍城,暴力衝突,交通癱瘓,軍警疲憊? -sunduk- ♀ (0 bytes) () 03/24/2010 postreply 11:28:03
• 確實耗費巨大的社會成本. 某些政治家更是以分裂族群為樂! -河舟- ♂ (0 bytes) () 03/24/2010 postreply 12:40:12
• 回複:確實耗費巨大的社會成本. 某些政治家更是以分裂族群為樂! -presidentlovemaomao- ♂ (0 bytes) () 03/25/2010 postreply 13:39:10
• 從大陸的各項巨大的建設工程來看,貪汙腐敗的社會成本更大! -presidentlovemaomao- ♂ (388 bytes) () 03/25/2010 postreply 13:46:03
• 來了一位要戰秦瓊的. -河舟- ♂ (0 bytes) () 03/25/2010 postreply 15: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