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位專研台灣問題的重要學者近日在智庫撰文表示,北京不可能找到比馬英九更好應付的台灣領導人,因此讓兩岸關係正麵發展,符合中國利益;但如果中國未來斷定,台灣沒有任何領導人可以處理北京的期待,也可能對台喪失耐性。
「到了那個時候,就意謂馬英九兩岸和解的方向,已經玩完了(game over)!」美國著名台灣問題學者任雪麗(Shelly Rigger),近日在華府與民主黨關係密切的自由派智庫布魯京斯研究院撰文,對馬英九引以為傲的兩岸政策,下了一段警語。
任雪麗表示,如果馬英九當選意謂「回歸正常」,兩年來,就台灣的內部政治而言,「正常」卻是馬政府一麵要應付在野黨,還得被迫考量應付立法院的同黨同誌。
此外,任雪麗說,就兩岸關係而言,「正常」意謂極少出現明顯緊張,但在永久解決台灣與中國的衝突上,也沒什麼大的突破。
任雪麗說,原本因為反對陳水扁的兩岸挑釁政策,同意讓馬英九有空間發揮的選民,發現馬執政令人失望後,就開始失去信心,其中馬決策缺乏透明度,尤為人詬病。
「北京不可能找到比馬英九更好對付的台灣領導人了!」任雪麗說,因此,讓兩岸關係維持正麵發展,即使進展不如中國期待,也符合中國的利益。
但任雪麗也點出,北京對台灣要求國際空間,讓步有限。
她表示,北京去年不再反對台灣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的觀察員,馬政府將這項發展,標榜為「突破」;但他的政治對手,卻用過程不透明,誇大了台灣從而得到的好處,質疑馬英九。
「事實上,與其說WHA的決定是創下先例的突破,倒不如說是僅隻一次(one-off)的交易。」任雪麗說,這項交易未來也可能失效,但如果不這樣做,台灣仍續被孤立。
任雪麗說,在兩岸交往上,北京正忍受台灣內部政治導致的緩慢進展,但中國領導人似乎有信心,認為時間一久,中國的立場就能強化,因此目前也無需促進兩岸關係快速的進展。
但任雪麗也說,如果兩岸關係進展速度太慢,中國領導人仍可能斷定,包括馬英九在內,沒有一位台灣領導人,有能力處理北京所尋求的任何事情,也因此喪失了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