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庫稱台軍將增購先進武器扭轉軍力失衡局麵(圖)

本文內容已被 [ 李小白 ] 在 2011-01-08 08:16:3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jc/2010-03-08/U1335P27T1D586210F3DT2010030810164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空射型AGM-84魚叉反艦導彈


美國智庫詹姆斯敦基金會5日發表題為“美國在台灣防務轉型中的角色”的文章稱,台灣軍隊試圖重新定義其防務戰略,以使其擁有一個戰略框架能夠解決台海兩岸軍力失衡的問題,同時優化其稀缺的資源部署。為此,台灣將繼續謀求從美國購買許多先進武器。

  文章稱,2010年1月29日,美國國防部國防安全合作局宣布通過了價值64億美元的對台軍售,包括配備有雷達及相關設備的“愛國者先進能力 -3”(PAC-3)導彈、UH-60M “黑鷹”直升機、“鶚”級獵雷艦、多功能信息分發係統(MIDS)終端和“魚叉”反艦導彈訓練彈。美國此舉遭到了中國的強烈反對——中方通過暫停中美軍事交流、威脅製裁與對台軍售有關的美國公司等方式對美國進行報複,它比以往表現得更加自信。

  不過,雖然眾多媒體和權威機構就中國這些反應對中美關係的潛在影響進行了大肆報導,但是他們卻忽視了一個與此同等重要的問題——台灣未來如何進行防務轉型以及怎樣從美國獲取武器。自2008年馬英九上台以來,中國大陸與台灣地區代表已進行了四輪對話,並就大陸台灣直航、金融合作、食品安全、大陸旅客赴台旅遊以及執法合作等簽署了12項協議。而且,雙方正準備進行第五輪對話,繼續就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相關細節進行協商。

  然而,兩岸關係的緩和也在台灣內部引發了一些爭論,這些爭論主要集中在台灣防務轉型和購買美製武器所需的大量資金上。一些人認為,台灣仍然需要對其軍隊進行現代化,並從美國購買先進武器,這是因為強化的防禦態勢能夠有效支持台北政府在保護自身利益同時為構建穩定、建設性兩岸關係所進行的努力。對此,馬英九在2009年12月接受采訪時表示:“(兩岸)緊張關係的緩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持續向台灣提供武器。若台灣缺乏足以保護自身安全的防禦力量,那麽就無法放心地走向談判桌。”而且,美國方麵也強調稱,軍售能使台灣在調解兩岸關係過程更加自信,並且有助於維護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

  文章稱,台灣高官在提及未來軍售計劃時表示,從美國購買武器是完成台灣防務轉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據台灣“國防部長”高華柱透露:“未來,台灣將繼續從美國購買更多武器,從而組建一支小而精的威懾部隊。”為此,台灣還需要購買一些重要武器。的確,最新的對台軍售列表中並不包括兩種最貴並可能最具爭議的武器:2001年通過的“喬治·W·布什”柴電潛艇和F-16 C/D戰機——台灣計劃使用這款戰機替代其部分老舊戰機。

  而其他台灣人則認為,隨著兩岸關係的逐漸升溫,台灣方麵已不需要采購諸如潛艇和 F-16 C/D戰機等昂貴的武器。他們聲稱與大陸之間更穩定的關係,使台灣能夠在不影響自身安全的情況下,減少防務開支。雖然台灣的防務轉型是可以理解的,但仍有一些人擔心大陸是否會在這一領域為馬英九政府提供支持。此外,台灣主要國防政策分析家黃介正(Alexander Huang)則明確表示:“兩岸關係的恢複減弱了台灣內部對其國防現代的支持。”而且,受財政困難的影響,一些台灣人開始提議減少國防開支,即使是在大陸軍力日漸增強的情況下。對此,一些觀察家明確提出,雖然海峽兩岸的經濟關係得以增強,但是台灣依然很難放鬆警惕,這是因為解放軍仍在增加其於台灣對岸部署的戰術導彈,而且北京政府仍然不願意放棄武力統一台灣的做法。

  此外,黃介正還補充稱:“兩岸關係的緩和在某種程度降低了台灣民眾對大陸現有軍事威脅的警惕,以及對兩岸軍力的天平日益向大陸方麵傾斜的關注。不過,與此同時,逐漸升溫的兩岸關係也為台灣的防務建設創造了一些機會。它所帶來的重要優勢之一就是向台灣提供了期待已久的放鬆軍事警戒、集中精力進行全麵轉型的時機。

  文章進一步指出,在台灣防務轉型的過程中,有三件極其重要的工作:重新考慮台灣的防務戰略並發展創新的非對稱作戰能力,以解決海峽兩岸日益嚴重的軍力失衡問題;增強台灣武裝部隊執行災難救助和人道主義援助的能力;應對朝全誌願兵役過渡的潛在高成本。而台灣高官之所以將改善台灣防務戰略列為重中之重,是因為台灣需要一個能夠使其解決台海兩岸軍力失衡問題、優化其稀缺的資源部署的戰略框架。

  而且,台灣防務高官還重申了在台灣防務轉型過程過程中,“創新”與“非對稱”概念的重要性。2009年9月,在美台防務工業會議上,美國國防部主管亞洲亞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葛瑞格森也強調了非對稱方式和創新思維在應對台灣防禦挑戰中的重要性。

  文章稱,台灣軍隊不但要為應對常規挑戰做好準備,而且還要執行災難援助、人道主義救援和反恐等非傳統安全任務。對此,台灣方麵高官雖然堅稱增強作戰行動能力仍是台軍的第一要務,但他們也注意到了非傳統安全任務的重要性。而且,為進行災難援助做準備已明顯成為了台灣軍隊的核心任務。對此,一些評論家表示,隨著海峽兩岸緊張局勢的緩解,自然災害對台灣所形成的威脅要大於解放軍造成的威脅。

  最後,盡管外界對台灣軍隊朝全誌願兵役過渡的關注相對較少,但它卻是台灣軍隊未來幾年要麵對的重要挑戰之一。鑒於這種過渡對未來台灣武裝部隊的重要影響,其已被確定為台灣最優先事項之一。作為此次過渡的一部分,台灣軍隊的規模將會減至215000人左右,有關部門將會為士兵提供更高的薪水和更好的居住環境,以便瞠目並留住高素質的軍事專業人才。

  重要是,要推動所有這些領域的工作,台灣需要獲得美國的支持。雖然中國對美國的重要性日益增強,而且海峽兩岸關係的緩和是一種倍受歡迎的進步,但美國對台灣安全領域的支持(包括但不僅限於對台軍售)仍是防務轉型的重要目標。而且,美國也應該將海峽兩岸聯係的增強視為幫助台灣增強其防禦態勢的機會。

  或許更為重要的是,美國的安全援助能夠向台灣提供其所需要的信心,使其在麵對中國大陸時能夠奉行更為現實的政策,而不必擔心在尋求解決兩岸差異的方案時受到威脅。此外,美國的支持還能阻止大陸利用武力威脅迫使台灣就範的企圖。這些就是美國對台軍售的主要原因,雖然北京方麵認為美國此舉的真實意圖是破壞兩岸和解、遏製中國崛起。

  文章最後指出,美國與台灣當前麵臨的挑戰是製定相關政策,穩定兩岸緩和的局麵,使台灣能夠在不必擔心其核心利益受損的前提下,解決與中國大陸的分歧。加強對話是達到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但對穩定而富有建設性的兩岸環境而言,台灣防務轉型也尤為重要,即便是在兩岸關係朝更具建設性的方麵發展的時候。事實上,台灣高級官員強調稱,維持可靠的國防及威懾能力是進一步緩解兩岸緊張局勢的先決條件。展望未來,如果台灣海峽兩岸防務最終超越經濟合作,雙方開始解決更敏感、更具爭議性的政治及安全問題,美國支持台灣防務改革將變得更加重要。因此,台灣與美國必須繼續協作迎接最緊迫的防務轉型戰。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