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通訊》年薪跌三成,北上大陸發展「港人」不再吃香

來源: sunduk 2010-03-06 19:40:45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956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sunduk ] 在 2011-01-08 08:16:3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http://www.zaobao.com/zg/zg100307_012.shtml
北上大陸發展 港人 不再吃香
(2010-03-07)
● 戴慶成

香港通訊
圖@尹路

香港去年的調查發現,北上工作的經理級或更高職管理層,年薪已由逾80萬港元下降至逾60萬港元,跌幅達25%。香港征聘公司顧問估計,北上港人數量未來仍會持續下降,而且會出現年齡愈來愈輕、薪金和職位要求愈來愈低的趨勢。


香港文化人梁文道的2009年大約有150天是在中國大陸度過的。

  過去一年,梁文道在大陸一口氣出版了簡體版的《常識》《噪音太多》《我執》和《讀者》,成為大陸讀者最熟悉的香港麵孔,熱銷20萬冊的《常識》還入選“2009年度十大好書”,創下學術文化類圖書叫好又叫座的出版奇跡。

  此外,梁文道所到演講之處,也都擠滿大批久候的粉絲。曾親眼目睹若幹盛況的香港女作家塵翎憶述,梁文道的大陸粉絲多為年輕男女,“二三十歲上下,熱血而具理想之輩,對世界潮流與知識充滿好奇,發表欲強,但不乏獨立思考能力,算得上是大陸知青界優良的種子。”

  相比之下,梁文道在香港舉辦的講座,能有四五十人出席,已算盛況了。

  梁文道在大陸吃得開,隻是近年大批北上發展的港人中,為數不多的成功例子。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去年公布的《第49號專題報告書》指出,在2008年,約有21萬8000名港人北上大陸工作,占香港總就業人數的6%,數據對比上次調查(2005年)劇減了2萬人。

  “港人北上工作的主觀意願愈來愈強,但競爭優勢愈來愈弱;北上的港人少了。”對於香港與大陸經濟融合日漸增強,但近年到大陸工作的港人數目不升反降,香港合眾人事顧問總經理蘇偉忠一針見血點出個中原因。

第一批登陸港人大多賺錢

  回顧大陸開放30年,香港人到大陸發展,經曆了多個階段。

  伍淑清是第一代北上開拓商機的港人。1978年,這名當時30歲的香港美心集團“太子女”,在新華社的安排下,首次到大陸多個省市考察,找尋商機。

  盡管伍淑清在行程中受到盛情的招待,但飛機上的冰涼食物,使她感觸良多,回港後立即向父親伍沾德建議投資成立中國首家航空食品公司。但由於當時大陸開放不久,商談並非一帆風順,一切都要摸著石頭過河。

  伍淑清笑說,那年頭的她,膽大、喜歡挑戰,見過鄧小平後,批文未下已投資數百萬港元購買機器,要做飛機餐,“現在回頭看這件事,確實要有膽量才行!”

  幸好從1979年6月一直談到9月,終於將合同簽定。1980年,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在(中國)國家工商管理局注冊編號為001。

  香港《信報》形容,伍淑清這一批於七八十年代捷足先登、北上的港人多是企業家,大部分都獲利。伍淑清投資第一年便賺到錢。

回歸初期 港人專業吃香

  踏入90年代,隨著鄧小平南下,要求各地加快改革開放,北上掘金的港人也持續增加。1997年之後,北上港人的種類開始發生顯著變化,會計、律師、測量等提供專業服務的人士數量劇增,在2003年CEPA實施之後尤為明顯。莫康孫這名跨國廣告公司中國區的高管,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80年代初,莫康孫還是麥肯香港廣告公司的助理創意總監,當時他根本沒有將廣告和大陸聯係到一起,直到1986年,已獲擢升為麥肯新加坡創意總監的他,偶然間聽到一兩個關於中國廣告的演講,才萌發了對大陸市場的濃厚興趣。

  “我一直想將我的創意發揮在華人的地方,當時我發現,大陸是一個非常獨特的華人市場,這是香港、台灣、新加坡又或者北美華人圈無法比擬的,我感覺到大陸是我事業的另一個起點。”莫康孫早前接受香港傳媒訪問時說。

  於是,當1994年麥肯亞太區總裁示意莫康孫將事業放在大陸進一步發展時,他欣然接受了公司的安排,開始了穿梭北京與上海之間的生活。

  莫康孫承認,那一代港人多數是獲高薪聘請北上,不過對他而言,待遇並不是選擇工作地點的最重要因素,“機遇會製造更好的回報,這樣的回報遠遠超過金錢。”

  事實上,莫康孫在大陸工作的滿足感,更多是精神上的回報。從1998年起,他在大陸26個城市巡回演講廣告專業課題,並在大陸各高等院校擔任客座講師及學術顧問,“學生虛心聆聽我演講一小時,比一小時眾口紛紜的商業會議,更讓我有成就感。”

  到了今天,“香港十個專業領域中有五個,即建築設計、會計、測量、城市規劃及園境設計,在大陸的收入已超過香港的收入。”身兼行政會議召集人的香港專業聯盟主席梁振英,去年在公開場合點出專業界近年北上發展的收獲,他以建築師為例說,香港建築師雖然目前仍未能在大陸承包全套建築程序,隻可做前期工序, “但大陸市場大,有660個城市,即使隻做前部分工序,但廈門三項、蘇州幾項,加起來已足夠了。”

  2001年,梁振英發起成立香港專業聯盟並擔任主席,聯盟十大專業包括了會計、建築師、律師、牙醫、工程師、園境(園林設計)師、醫生、規劃師及測量師。他說,聯盟初成立時,香港專業人士對大陸認識不多,“香港專業人士收費較大陸昂貴,難以競爭”的質疑時有所聞。豈料,數年過去了,形勢不同,大家都向北望。

大陸崛起 港人優勢消退

  最近兩年,歐美國家備受金融海嘯蹂躪,中國則被視為國際避風港,港人北上發展又迎來另一股熱潮。根據去年一項調查顯示,六成香港大學生打算畢業後北上發展。

  但與上兩批人相比,這一批當中不少都是“無資本、無專長、無經驗”的“三無”年輕人,要求較高。該調查也顯示,半數香港大學畢業生期望到大陸每月賺取逾1萬1000港元(約1980新元)的薪酬。

  對此,有香港人事顧問公司認為,十多年前,香港管理層與大陸員工相比,十分吃香,一來因具有國際視野,二來是英語優勢。但十多年過去,大陸經濟發展迅速,薪金相對便宜許多的大陸大學畢業生質素明顯提高,加上海外學習歸來的海歸派、來華發展的外國人日增,港人漸漸失去優勢。

  阿強是去年由大陸回流香港的年青人。他去年北上在一家廣告設計公司擔任中層,但沒過幾個月就放棄工作回港了。他說,大陸人越來越看不起香港人,而且大陸的工作和生活文化與香港格格不入,索性回港另找機會。

  一名曾被問可有興趣到大陸做雜誌編輯的香港傳媒人不久前在報章撰文表示,十多年前已有香港傳媒人轉戰大陸,負責策劃編采生活潮流文化等雜誌,大陸老板當時網羅港台傳媒人,一因視野不同,二因專業,但“近年的實情是,上述優勢一朝失效就完了,沒有利用價值就要人間蒸發。更糟的是不少港台傳媒人,被嘲吃老本,不思進取。”

  這名香港傳媒人說,近年大陸的雜誌市場發展實在驚人,單是外國雜誌的中國版,幾乎什麽都有。更有趣的是,“看到這班雜誌編輯穿衣行頭的變化,由當初有點土包子但帶點崢嶸個性,到時下走在潮流尖端,既有名牌撐場,也有很國際化的穿衣打扮。光聽聲音,會以為是來自台灣或新加坡。”

北上港人年輕化 薪金職位走低

港人北上發展,由昔日的天之驕子,變為今日的凡夫俗子,或許也可以從管理層薪酬跌勢略見一二。

  香港去年的一項調查發現,北上工作的經理級或更高職位的香港管理層,年薪由2008年逾80萬港元(約14萬4000新元),下降至2009年逾60萬港元(約10萬新元),跌幅達25%

  香港征聘公司顧問估計,港人北上發展人數未來仍會持續下降,而且會出現年齡愈來愈輕、薪金和職位要求愈來愈低的趨勢。

  他們建議,港人北上找機會,可以先考慮到大陸二線城市或較小型的外資公司工作。同時,香港新一代也可考慮到大陸修讀一些學位課程,以便在當地建立人脈關係。

  梁振英則在1月22日撰文認為,香港的年輕人當中,有興趣到大陸工作或創業者不少,隻是苦無門路,香港社會應該盡量為這群人排除或減低北上的障礙。

  “我們是否可以安排已經在大陸各地生根的香港人,為這群人提燈指路?我們是否可以就大陸的稅務問題、生活問題、子女上學問題為香港人提供全麵而且準確的谘詢服務?”他說。

  梁振英指出,香港人在大陸還有優勢,大家要保留敢闖敢試的意識,而協助港人北上的設施,也要趕緊做。

  他意有所指地說,“一個魚缸裏,放大魚小魚,小魚是大魚的飼料。把大魚和小魚用玻璃分隔,大魚想捕食小魚,碰了幾次玻璃,不敢再試,改吃缸中的水草。過了幾天,把玻璃拿走,大魚已經沒有捕食小魚的本能本性。”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