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國會爭議,豈可倒果為因
記者王貝林/特稿2010/01/24
學校校務會議老師意見不合大打出手,隔壁學校的教務主任卻跑來說,你們怎麽不叫學校的糾察隊來維持秩序?
立法院議事效率不彰,其來有自,問題不在有沒有糾儀長當糾察隊,將不聽話的立委「通通抓起來」;朝野猜忌惡鬥、缺乏互信,立委作秀心態、重表演不重問政,執政者隻問立法成效、吝於內外溝通┅,這些基本症結問題不改善,就算直接把警察叫進議場站崗盯梢,架還是照打。
處理國會爭議不比處理街頭抗爭,不是動輒把人抬走、堅壁清野,法案就都能順利過關。民主著重溝通,盡力求取最大公約數的共識,這才是尊重少數;窮盡共識無法解決歧見,最後不得已訴諸表決,才能要求服從多數。
如果該溝通不溝通,隻想挾絕對優勢席次硬幹,是曲解民主「多數尊重少數」的真諦。何況若連執政黨內都無法達成共識,又如何說服在野黨?先前擴大美牛進口爭議翻盤,藍營立委堅不買帳,就是最好的教訓。
若未做好溝通,堅持表決而發生衝突,就怪議場失序、在野蠻橫,希冀借助比優勢席次更強勢的警力,壓抑反對勢力,豈非倒果為因!動輒動用國會警察權,更是抱薪救火,徒然升高朝野對峙,治絲益棼。
當年立法院長梁肅戎動用警察權抬走立委盧修一,引發極大對立;英國也曾有國會議長動用警察權,隔天即被迫請辭下台。
執政者覬覦國會警察權,不但是執政的傲慢與墮落,更是飲鴆止渴的危險動作,就像「魔戒」在手,稍一不慎就會失去理性,後患無窮。國會秩序還是應回歸民主共識,而非霸權壓製。
套一句立法院長王金平的話∶國會,沒這麽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