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抗戰的黑暗一麵

本帖於 2011-01-08 08:16:39 時間, 由超管 論壇管理 編輯

盡管年歲久遠,但是一塊大約60厘米長、40厘米寬的石碑上,“紀念抗戰陣亡將士”八個刻字依然清晰可辨,其左邊落款刻著“義祭本境無祀同胞”;右邊還刻著“三十二年冬立”。這是記者12日上午在花街鎮倪宅村田坎上看到的奇事。

  找石頭老人偶然發現刻有文字的石碑

  本月初,象珠二村石頭收藏愛好者王敦賢老人,像往常一樣背著幹糧和水壺到全市各地找奇石。當他順著倪宅村小溪邊長滿雜草和荊棘的堤岸艱難前行了一段路後,臉上、手上全被荊棘劃出一道道傷痕,隻覺得一陣陣火辣辣的痛。他停下腳步正想休息一下,突然,一塊奇怪的方石板躍進他的眼簾。他頓時眼睛一亮,連忙趕過去仔細端詳起來,上麵似乎還有刻字的痕跡,愛石如命的他顧不上傷痛,連忙用手從田裏不斷地潑水過去,把上麵的泥斑小心翼翼地清洗幹淨,終於看清上麵刻著的“三十二年冬立”和“抗戰陣亡將士”幾個繁體字,盡管古體字“亡”他不認識,但是,他已猜到這是一塊抗戰紀念碑,就連忙打電話告訴記者。

  12日,記者跟著王敦賢艱難地穿過荊棘叢生的田坎趕到現場細看,從字麵上不難判斷,這是一塊紀念在本市境內抗戰陣亡將士的墓碑。據一些村民透露,它靜靜地躺在該田坎上已至少數十年了,他們從來不覺得它有什麽特別之處,隻知道過田坎時會用到它。因此,可以斷定,要不是近日王敦賢老人偶然發現了它,至今依然不會被關注,也許它永遠淹沒在曆史的長河裏不被人知曉。

  有碑就有墓,那麽,它的墓會在何處呢?又是什麽時候什麽原因跑到這個田坎上的呢?當天,記者向多名村民打聽,大家都搖頭表示不知道,許多村民還驚奇地說:“有這麽一塊文物?我們怎麽從來沒見過?”後來問到80多歲老人倪貽齋時,他說:“抗戰期間,我們村確實駐紮過國民黨第21師,並曾打死過一名日本軍官。但是,從沒聽說有我方將士陣亡的消息。當時我已十三四歲了,如果有的話,這麽大的事應該知道。”

  倪貽齋回憶說:“原先曾有幾十個日本人呆在村裏,一天下午,國民黨21師對其發動突然襲擊,把日本人消滅掉了。之後幾天,日本人采取過報複行動,連續空襲永康縣城,但是,我們村倒是沒有來騷擾過。”

  專家說是民間立碑

  倪貽齋說:“解放後,我曾當了17年村長,負責過分田到戶。平時村民自己從墓地裏移來墓碑的可能性很小,最有可能的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時村裏修水庫,又正值大興破除迷信之風,當時山上很多無主墓被推掉,一部分墓碑抬來搭橋鋪路和搭田坎。但是,這隻不過是猜測。”

  為此,記者特地請教了市政協文史方麵專家徐杲,他明確說:“由政府立的抗戰墓碑我市隻有兩塊,一塊在方岩,另一塊在原市氣象台附近。倪宅村發現的抗戰墓碑從碑文的時間推斷,應該立於1943年冬天,而且應該是民間群眾自發立的。”

  徐杲透露,在1943年至1944年期間,倪宅村駐紮過國民黨部隊,並發動了襲擊八字牆日本碉堡的戰鬥。至於那塊墓碑是立在倪宅村,還是從別的村搬過來的,他也弄不清楚,認為都有可能。

  有可能是下宅方

  抗戰陣亡將士墓碑

  去年,本報曾報道下宅方村有一座抗戰陣亡將士墓,當時下宅方村曾作為國民黨陸軍後方醫院,陣亡的國軍將士被安葬在那裏,並立有墓碑,解放後,墓碑不見了。前段時間遷建新墓時,隻好重新刻了一塊墓碑。因此,不少市民猜測,倪宅離下宅方比較近,倪宅村發現的墓碑很可能是下宅方失蹤的那塊。況且,在我市境內抗戰陣亡將士墓本來就很少,除了官方的2座和下宅方的民間墓,沒有聽說過其它地方有這樣的墓。

  但是,倪宅村老人倪貽齋認為,下宅方離該村路有點遠,那麽遠的地方抬一塊這麽笨重的石頭過來不是很容易,有可能還是在村裏修水庫的山上。這也隻不過是一個推測,最有發言權的是當年抬石頭的幾位當事人,但是,這些地方的田地從解放以來已幾易其主,要找到當事人還有點困難。

  這塊墓碑究竟從什麽地方來的,當時抬石頭的當事人究竟是誰,敬請當地讀者提供線索,並幫助考證。

  後續報道:173名將士大多死於自己人槍口

  看到8月21日《倪宅發現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的報道,退休老教師徐安欽很快向本報反映:“那塊紀念碑正是下宅方村蟹鉗山上抗戰陣亡將士墓丟失的。”他還透露一個驚天秘密,“墓中173名將士大多死於自己人的槍口。”

  好心鄉紳捐錢建公墓

  徐安欽說:“我雖然是花街鎮雙溪村人,但是,我小學一直在蟹鉗山上九安鄉中心學校就讀,當時我已是十四五歲的少年了,那一幕記得特清楚。”

  原先,這些國軍將士死後全部分葬在公路邊,個個墳頭朝公路,一座座墳前都豎有一塊小木排,木排上寫著死者的名字,一到晚上更顯得陰森恐怖,附近村民嚇得不敢從那裏過。

  1943年冬,一些好心鄉紳捐錢在蟹鉗山上建了一座公墓,把173名國軍將士全部安葬到公墓裏,並立下這塊紀念碑。當時,儀式非常隆重,做了“水陸道場”,請來紹興的篤班(越劇的前身)、東陽婺劇團和永康省感班3個劇團,演戲3天3夜。

  前兩天,記者特赴蟹鉗山上向一直為抗戰陣亡將士守墓的下宅方村村民潘茂威求證。潘茂威說:“前兩天,倪宅村的倪貽齋老人也來問過這事,我明確答複,倪宅村沒有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附近鄉村也都沒有,那塊碑毫無疑問是這裏丟失的。這裏過了公路便到了倪宅村的田,離搭田坎的地方也不遠,抬過去還是方便的。”

  下宅方村民證實陣亡者大多死於自己人手中

  徐安欽說:“這座公墓中的國民黨部隊將士大多數並非抗戰陣亡,而是死在自己人手中。”

  徐安欽永遠也不能忘記1942年5月19日這個日子。當時,聽說日本人快要進永康了,他與父母親一道將生活用品搬到附近的山上,突然,從下宅方方向傳來一陣密集的槍聲,他大吃一驚:“日本鬼子這麽快就打進來了?”嚇得他一家連忙卷起鋪蓋逃往山上。

  第二天,聽人說才知道那是虛驚一場,頭一天的槍聲是國民黨部隊槍殺自己的傷病員。他們怕日本人,準備往麗水方向逃,這些傷病員不會走路,是一大累贅,就這樣當“包袱”甩掉了。他不敢相信這個傳聞,就特地跑過去看了,但見公路邊多了幾十座新墳,每個墳頭都插著一塊寫了死者名字的木排。

  “傷病員自己不會走路,可雇些民工來抬走嘛!也可以留下來讓他們與日本人拚命,至少還能解決一些鬼子,何必要殺自己的同胞呢?”記者疑惑地問。

  “國民黨部隊不是共產黨部隊,與當地群眾關係不好,他們還經常抓壯丁,年輕男子早就嚇得逃往深山老林裏去了,他們能到哪裏去找民工?再說雇民工要工錢,這樣就地解決掉既省糧食又省錢。至於為什麽不讓他們死在日本人手裏,我猜測是為了防止他們被俘虜後受淩辱。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大概怕他們被俘後經受不住酷刑,而將軍事機密,特別是部隊的行蹤泄露出去。”

  徐安欽老人的話從下宅方村87歲老人方陳東和83歲老人應桂葉口中得到了證實。這 173名國民黨部隊將士確實大多數死在自己人手中。方陳東說:“平時傷病員不太會動了,就活生生扔進棺材裏,釘上棺材板將他們活活悶死。當時,他們住在村祠堂裏,我的房子就在後麵,我常常聽到被活葬的人大聲喊:‘不要葬我,不要葬我,我還活著’。有的棺材抬出去時,裏麵還有響聲。最慘的是1941年農曆過年前一天,有一傷病員被推進棺材裏,他一邊用手抓住棺材沿奮力往外爬,一邊喊:‘讓我過了年再死。’一名軍官模樣的硬是把他的手掰開塞進棺材,叫人把棺材板釘死。”

  應桂葉說:“我出生在塘頭應村,11歲到下宅方當童養媳,婆家房子就在祠堂後,當時的情況我都見到了,我婆婆每次看見他們這樣活生生處決傷病員,都傷心得暗自流淚。有一次,她看見他們又準備處決傷病員了,就將其中一名傷員拉到家裏偷偷藏起來,連續幾天熬粥給他吃,後來,那位傷員竟然康複了,又是一名活蹦亂跳的小夥子。”

  不過,村民黃根有證實,他父親曾親眼目睹8名傷病員被日軍打死。

  士兵特別怕受傷,老百姓特別怕抓壯丁

  徐安欽說:“‘國軍’如此殘忍對待傷病員,士兵們都特別怕受傷,倪宅村確實駐紮過‘國軍’第21師,但日本人從來沒有駐紮過。當時日軍曾駐紮在大屋,跑到倪宅、雙溪等村頂多是搶糧食吃,跑到村民家裏抓豬抓雞。而21師頂多是在大老遠的山上放幾聲空炮,人卻躲在遠遠的不敢靠近,包括曾經炮擊八字牆日軍碉堡也是如此,這樣能打死日軍那是‘瞎貓碰到死老鼠’,而‘國軍’連受皮毛傷都不可能,更不可能在抗戰時陣亡。”

  方陳東說:“因為當國民黨兵這麽苦,當地百姓特別怕抓壯丁,一聽說有人來抓壯丁就像逃日本人一樣,逃到深山老林裏躲起來。我就曾在灰鋪裏躲了很長一段時間。”

所有跟帖: 

轉帖到“幾曾回首”,可不可以? -鄭老發了- 給 鄭老發了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07/2009 postreply 20:21:3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