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的性格缺陷 失落的救災黃金七十二小時 (圖)

本帖於 2011-01-08 08:16:39 時間, 由超管 論壇管理 編輯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fdd1jr.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馬英九赴災區看望災民

被輿論連番痛批後,馬英九總統終於調整態度,日前弔唁救災罹難的三名飛官時,為政府的表現向國人道歉,並以擁抱、落淚表達感性的一麵。雖然慢了好幾拍,至少有在改,但馬總統的領導危機並未解除,今後必須深切記取教訓,補強自己的領導缺失。

 比較前後,馬總統的態度確有明顯差異。從一開始麵對災民哭訴要見他一麵好難時回說:「你不是見到我了?」「你要我做什麽?」乃至接受國外媒體訪問時表示,災民沒有作好淮備而未撤離。這些話都激發了強烈的民怨,不隻災民完全感受不到同情與關懷,許多民眾也聽不下去,網友更是譙到沒力。

 恰成鮮明對比的,是總統夫人周美青到災區探訪時,緊緊擁抱著哭泣的災民,讓人感覺到毫無保留的真心。低調寡言、無意作秀的她,從拜票時永遠的九十度鞠躬開始,始終以真情來對待他人,而這種「真」,老百姓看得懂的。

 馬總統總算也知過能改,放低姿態向國人道歉,並嚐試以更感性的方式撫慰災民。雖然對他自己聲望的傷害已經造成,現在隻能略作止血,但比起之前行政院長劉兆玄認為這次救災速度沒問題,馬英九起碼對民意趨向與政府的職責認識多一些。但這恐怕隻是技術上的修正,不是根本性的改變,更坦白講,這次風災應變再次凸顯了馬英九作為國家領導人,有些性格上的基本缺陷。

 第一是同理心不夠。馬英九好像始終和其他人在感情上隔了一層,潔身自愛做得很好,對別人的感受卻似乎無法感應。他人的悲歡痛苦,他似乎處於無感狀態,由於無法感同身受,與人交流溝通時常給人突兀不搭之感。而一開始對災民不得體的發言,也因為他對民眾的感受不夠敏銳體諒。

 草根出身的政治人物通常很懂得如何「搏感情」,對人情世故也比較圓融熟練,但官僚出身的馬英九在這方麵顯得疏離傲慢,不但安慰不了人還更讓人生氣。殊不知在災難時刻,領導人必須能觸動人的心,尤其在與民眾麵對麵接觸時,彼此心與心的互動更是無從偽裝,而這是馬英九的弱項。

 第二個缺陷,則是決斷力不足。這次救災拖拖拉拉被罵到臭頭,當民眾對既有行政體係已失去信心,要求總統頒布緊急命令時,馬總統卻不覺得有此必要,認為現行體製即已足夠。等拖到政治危機愈滾愈大後才召開國安會議,但作成的幾點決策又多為枝節,完全看不出一個領導人麵對突然災變時的決斷魄力。

 天災是無法預期、也不照計畫走的,依循法規一板一眼照章行事容易,但那是一般公務員的層級。總統是國家元首,不是小吏,不能隻拘泥在規章裡被動應付。尤其在災難的當下,總統就像惡海上的船長,必須迅速而主動地進行判斷與決定,這是領導人最困難的工作。

 九二一大地震發生在淩晨,當天李登輝總統就飛到了南投,接著召開國安會議,頒布緊急命令,軍隊也在第一時間動員投入救災。七十多歲的李登輝天天搭直升機來去災區,既辛苦又危險,同行的參謀總長湯曜明則隨時把災民的需要轉達為指示。這樣的因應速度,在當時都還被罵到不行,今天馬政府遲緩至此,怎麽可能不激發民怨?

 馬英九謹小慎微,不該做的事不會做;但這種個性當行政幕僚可以,做國家領導人卻不夠,因為領袖是必須及時作決定。當斷不斷,遲疑不決,瞻前顧後,結果會讓問題惡化乃至一發不可收拾。

 救災有所謂的「黃金七十二小時」,領導人能夠正確決策的時機,大概也隻有黃金七十二小時,而且如果做錯了,每個人都看得到,沒有重來的機會,顯然馬英九已經錯過了他的黃金七十二小時。

 性格特質很難改變,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但可以努力補強。馬英九在過去的歲月裡享盡讚美,如今必須正視自己作為國家領導人,有些個性上的缺陷必須克服,否則無法善盡職責。如果憑自己的力量做不到,就必須設法在幕僚群或決策過程中加強。馬英九擔任一國元首,未來還有很多很多的考驗,不能一再坐視黃金七十二小時流失了。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