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出門投票
中國國民黨主席換屆選舉今日投票,由於僅馬英九一人參選,料已篤定當選。盡管選舉並無多大懸念,但結果勢必對台灣局勢和兩岸關係產生影響。
根據國民黨選舉作業規定,黨主席由黨員直接選舉產生,9月12日正式就任。投票時間為7月26日上午8時到下午4時,投票截止後就會立即進行開票,結果可望在下午7時前出爐。馬英九競選總部隨即將舉行記者會,由馬英九說明對改革國民黨的理念和想法。
提出三個目標七項政見 巧用體製提高施政合力
這是馬英九第二次參選國民黨主席。他曾於2005年台北市長任內首次當選國民黨主席,2007年2月13日,因特別費的使用被起訴(後經法院宣判無罪),他曾承諾若遭起訴即辭去國民黨主席職務,乃於同日請辭黨主席,正式宣布參選2008年“大選”,並於次年順利當選。
今年6月10日,馬英九宣布參加新一屆黨主席選舉,他表示,這不是為了擴張權力,而是為了善盡責任,推動更緊密黨政合作。日前他發表競選黨主席的三個目標:一是樹立清廉形象,改革政治風氣;二是提升執政效能,擴大為民服務;三是強化台灣認同。
同時他還提出七項政見:一是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二是以黨輔政,黨政合作;三是中常會將扮演黨政溝通協調的平台;四是黨務革新還是民主清廉和效能;五是黨要提名正派、清廉、勤政、愛民、有理想、講道理的候選人;六是擴大培植人才;七是黨產將來處理掉,所得作黨務發展經費及黨工退休金、退休準備金,不作其它用途。
早在今年4月馬英九接受采訪時就說,“黨政合一”有助於提升施政效率。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劉紅教授認為,馬英九兼任黨主席就台灣政治運籌過程來看有實際作用,屆時可利用國民黨中常會這個正常體製來協調黨政以及行政與立法係統的關係,反應整個國民黨上層的意思。作為一個執政黨,有利於整體戰鬥力的發揮。
澳門《新華澳報》刊文指出,這樣至少是能使“立法院”國民黨團更加聽從指揮,不要再在審議“法案”時諸多扭擰。從而改變掌握絕大多數議席卻“立法”效率不高,令當局拚經濟的計劃塞礙難行的局麵。
定下規矩隻能喊馬同誌 打響下輪執政權爭奪戰
盡管身為唯一候選人怎麽也是贏,馬英九依然投入精力宣傳拉票,跑完全台灣25個縣市舉行政見說明會,爭取黨員支持。對此,劉紅教授分析說,這是一種秘密武器,馬英九正好把自己和國民黨的政見推向社會,選舉實際成了國民黨的宣傳戰。
據台灣媒體報道,為遵從行政中立原則,馬英九要求國民黨中央發文給各黨部,不僅競選費用全部自付,所有競選活動一律利用下班時間或假日進行,並且在政見發表會上一律不準稱呼其領導人職務,隻能是“馬英九同誌”,黨內不能帶頭喊當選,隻能喊“國民黨加油”。在他發言時,台上一律清空,不準任何幹部幫忙站台造勢。
劉紅說,馬英九到台灣南部下鄉進行競選活動,實際上就是跟基層見麵,跟各個地方實力派人物見麵。他一到競選會場,主席台擠滿了人,都是當地名流,下麵坐無虛席,每一場都爆滿,正好宣傳自己,這個在台灣特定環境裏是很有用的。
他指出,台灣選舉很多,幾乎每年都有,這次國民黨黨內選舉實質是下一輪執政權爭奪戰第一仗。今年年底是台灣縣市長選舉,明年是五個大都市選舉,2011年12月應是島內第八屆民意代表選舉,2012年3月又是領導人換屆選舉。馬英九可謂已在提前操演爭取連任。
今年底縣市長選舉是在馬英九施政一年多後舉行,劉紅認為,這可看成台灣社會和選民對馬英九施政總評價。要打好這場選戰難度很大,所以馬英九此時站出來,恐怕跟這一點也有關係,他從便於施政的角度,要協調內部、協調黨政關係,提高施政效率,都在這個因素之內,也包括為了國民黨下一步發展。
民意要求推進兩岸關係 胡馬會何時登場畫問號
自去年5月20日以來,兩岸恢複中斷九年之久的製度化協商,先後達成九個協議一項共同聲明,三通全麵實現。馬英九執政團隊在兩岸領域取得一係列成就,引來島內外高度讚譽。劉紅據此樂觀預判,馬兼任黨主席後會繼續促進兩岸關係前進,因為民意要求這樣做,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為潮流,很難想象這些事情會停下來。
不過,未來的“馬主席”何時與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會談仍是問號。台灣《遠見雜誌》最新民調顯示,島內受訪者58%認為馬英九有必要和胡錦濤建立直接溝通管道。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高希均指出,顯然過半民意相信見麵三分情,要創造每一個機遇化解所有可能的敵意。
台灣《聯合晚報》援引島內黨政人士分析說,“胡馬會”若不在馬英九本屆任期實現,現行國共兩黨主席頻繁會麵的互動可能麵臨“降級”的疑慮。但考慮到台灣內部情勢,2012年5月馬英九若順利連任,民意基礎將較現在更堅實,屆時“胡馬會”應水到渠成。
劉紅則認為,這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下一步的任務,目前來看主要是三大交流:經濟、文化和其他方麵,“胡馬會”實際上是一個更高層次的問題。這個問題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在兩岸之間的一些結構性矛盾、主要政治分歧沒有解決之前,還需要繼續創造條件。
他說,胡錦濤和馬英九適合見麵的地點很多,如果真能見麵,確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一個重大成果。至於有台灣學者提出今年下半年在新加坡APEC會議見麵的假設,劉紅持謹慎態度。但他也指出,台灣一批專家學者在學術交流會上的發言很有信心,有些不可能的事情都可能發生,現在和平發展的大背景之下,這是一個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