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扁拿全家三代押注,這個父親太無情

來源: crn2005 2009-07-04 06:27:4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169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crn2005 ] 在 2011-01-08 08:16:3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吳淑珍要阿扁認罪,正是指出陳水扁才是主犯與正犯。
  中評社台北7月4日電/聯合報今天社論說,在陳幸妤攜子“出國”求學未能如願幾近崩潰後,又傳出吳淑珍寫信給陳水扁促其認罪,並痛罵他隻顧自己的政治利益,不顧後代前途。至此,扁家弊案司法疑雲未清,又意外上演了家庭倫理大悲劇。   扁辦已證實吳淑珍確曾托扁媽將信轉交給阿扁,不論她是否在信中說出扁“隻顧自己做烈士,不顧家人”之類的話,扁家人的緊張關係已一覽無遺。扁珍多少年來是一對最佳拍檔,而今兩人卻無法彼此正麵對話,還要靠老人家代為傳信,足見妻兒子女對陳水扁的不諒解已至何等地步。   社論指,陳幸妤遭限製出境,連帶使她攜子“出國”念書、轉換環境的計畫也化為泡影;從同理心的角度看,外人應該也能體會陳幸妤的煎熬心情,並為她和下一代的處境憂心。但別忘了,讓她前進無路、後退無門的人,不就是她的父親陳水扁嗎?如果陳水扁誠實麵對司法,不采取硬拗、拖延戰術一味訴諸政治對抗,扁家人怎會墮入如此愈陷愈深的泥淖?   令人不解與憤慨的是,陳水扁寧可寫信向馬英九“求情”,以陳幸妤可能發瘋、甚至帶著三個孩子自殺為由,要求政府放她一馬;他竟渾然忘了,自己坦白認罪其實才是麵對司法的正確態度,也才是陳幸妤最後的救贖。可悲的是,都到了這種時候,陳水扁還在拿下一代的生死進行政治操作,絲毫無意自我反省;這樣的父親,豈不太自私,也太無情?   社論說,陳水扁與吳淑珍的關係也一樣充滿了扭曲。他一方麵放手讓妻子在權力的關卡間上下其手,出事之後卻把責任全推給吳淑珍。在陳水扁自己的描述下,吳淑珍變成一個貪婪無度、任性又不講理的女人;陳水扁難道不知,他為了自己脫罪,將吳淑珍塑造成如此醜惡的形象,留在世人心中,其實是對妻子最殘酷的傷害?   並不是說陳水扁對妻兒子女的愛都是假的,他之所以貪汙、洗錢,多少也是為了讓家人享受榮華富貴。但是,如今既然東窗事發,全家涉訟,且已無法開脫;陳水扁為了維護家庭三代,即應勇敢認罪並承擔起主要的責任,不能以抹黑妻子、嫁禍兒女,來作無謂的困獸之鬥。如今,全家困陷在司法審判及社會批評之中,竟演出夫妻骨肉在各自利益的盤算下被迫各奔東西,這又豈是“悲劇”二字所能道盡?   社論表示,吳淑珍和陳致中夫婦先後快速認罪,之後一同南遷,可見扁家兩代的利害衝突已掩藏不住。更令人意外的是,陳水扁的堅不認罪,如今在吳淑珍眼裏,竟也隻剩“隻顧自己政治利益”的私心。如果連阿珍都作如是觀,陳水扁能期待社會大眾相信他的非法聚斂是為了什麽高尚的目標嗎?   在阿扁的字典裏,大概沒有“錯”這個字,所以他能靠著過人的意誌及百變的身形與司法纏鬥。然而,這場戰鬥卻不是他一個人的事,他的妻兒子女、部屬親信都牽扯其中,乃至即將進入懂事之齡的孫兒也同遭其殃。尤其,在事證已然確鑿、且重要同案皆已認罪的情況下,他無罪脫身的機會已近於零;但他卻執意把戰線拉得越長,家人的煎熬也就越拖越久,第三代的孫兒孫女要得到一個健康成長環境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小。陳水扁真的忍心,將全家三代人的未來都押在自己的罪行上陪葬嗎?   社論又說,吳淑珍要阿扁認罪,正是指出陳水扁才是主犯與正犯;陳水扁若不認罪,全家人在法律、社會及良心上都無以救贖。莫非連吳淑珍也拒絕了阿扁派命她的扛罪角色?   身為“總統”,陳水扁用硬拗的“治國”手段摧毀了台灣人對民主的信任,用狡猾而粗暴的伎倆不斷踐踏司法;身為丈夫,他使妻子的人格形象醜化到極致。現在,麵對作為父親、阿公的最後角色,陳水扁如果仍選擇硬拗,做一個無情的父親和無恥的祖父,那麽他的人生必將全盤皆輸了。

所有跟帖: 

算錯了∶吳淑珍的母親也被傳訊出庭,應該是四代 -善男信女- 給 善男信女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05/2009 postreply 05:27:28

提醒林義雄無情不認罪,藍營砍殺老母13刀,7歲雙胞幼女各1刀喪命的慘案 -善男信女- 給 善男信女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05/2009 postreply 08:26:0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