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錫堃:民進黨的處境與挑戰

來源: crn2005 2009-06-12 07:25:5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494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crn2005 ] 在 2011-01-08 08:16:3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遊錫堃接受專訪

專訪合影。右起:孟義超、遊錫堃、鄒麗泳、林淑玲、鄒巧韻。
  中評社香港6月12日電/台灣前“行政院長”、民進黨前主席遊錫堃不久前針對年底的縣市長選舉,以及目前民進黨麵臨的方方麵麵的問題,接受中評社記者林淑玲、鄒麗泳專訪。《中國評論》月刊六月號以《民進黨的處境與挑戰》為題發表了這篇專訪,全文如下:   民進黨要有戰略觀 縣市長選舉隻是過程   問:請問您的生涯規劃?大家都在勸進您選花蓮縣,不知您的想法是……?   遊錫堃:生涯規劃是從十幾歲時就開始規劃了,不過你提花蓮縣,有好幾家電視台記者都來問我花蓮縣的事,我還反問他們我和花蓮縣到底有什麽因緣,他們說大家都這麽說。我說大家既然都這樣講,那我應該要瞭解一下我有什麽條件去花蓮縣選?有人說花蓮縣剛好在宜蘭縣旁邊,我說在花蓮縣旁邊的還有台中縣、南投縣、嘉義縣、高雄縣、台東縣;而且我不在花蓮縣出生,也沒在那邊讀過書、當過兵、上過班;太太也不住在花蓮,連女朋友都沒有交過花蓮人,也沒有任何親戚在花蓮,為什麽要我去那邊選?他們想想也覺得奇怪。   我的原則是縣市長選舉要有一個戰略。我先說明一下這個戰略觀的背景,早在去年10、11月,我們辦公室就在討論未來(民進)黨該如何走?黨打拚的目標是什麽?當時提出的看法有二:第一,民進黨的主目標不在縣市長,主目標是“總統”及“國會”大選。主目標確立之後,縣市長選舉隻是過程。第二,一個政黨要改革及改變形象,選舉是最好的時機,而縣市長選舉是一個機會,最終戰略目標還是要贏得“總統”與“國會”選舉,至少也要有大幅的進步。   如果大家都能接受這個看法,各縣市長提名人選就不再是民調高低的問題,而是大家來共同討論、找形象清新、清廉、正派、學有專長的人參選,媒體、企業界或四大天王等都可以考慮,不管提誰,大家都要接受。例如,徐永明(東吳大學政治係助理教授)可到台中縣,羅致政(東吳大學政治係主任)選苗栗縣,鄭麗君(台灣智庫執行長)到新竹市,也請鄭弘儀(媒體人)出來選,這些人形象都相當清新。而蔡主席出來選台北縣或桃園縣,那時還沒有蘇貞昌選台北縣的問題。由蔡英文領軍選台北縣,各縣市大家都有任務,大家都願意為黨犧牲奉獻,重點不在當選,誌在改造黨的形象。若是如此,那時把他派到哪裏去,澎湖、馬祖、花蓮,我都接受,這是為黨承擔,簡單說就是“戰士沒有選擇戰場的權利”。   我們辦公室最初提出這個構想,由中常委方升茂在中常會上提案,但沒被黨接受;當時縣市長選舉若采取此戰略,贏當然是贏,輸也是贏,因為這讓人民感受到民進黨的改革,有助於“總統”及“國會”選舉。   這個戰略不成後,就變成各縣市(有意角逐的人選)比民調。當初找陳唐山,陳說不選,但同意被納入民調,結果民調出爐陳唐山一枝獨秀,贏對方十幾個百分點,報紙登出來,陳說既然如此那就參選(台南縣長);民調贏那麽多之後,黨又叫人家不要選,這就是沒有戰略。有些縣市提名之後黨就不理了,像林聰賢是從優秀鄉鎮市長脫穎而出,但同鄉遇到他,還問“要不要回去選”?這就是黨處理得不好。   問:現在黨中央有所謂“世代交替”的聲音,您的看法如何?   遊錫堃:如果說要“世代交替”,就應該要有普遍性與一致性,否則台北縣怎麽說?為什麽蘇貞昌可以選台北縣長,陳唐山就不能選台南縣長?這是一般民眾的質疑。民進黨的原則要一致,不要讓人感覺是為了派係或個人利益。像最近苗栗縣、台北大安區“立委”補選,也沒有戰略戰術,沒有清楚的原則及程式,同樣都是“立委”補選,為什麽大安區提名,而苗栗縣放棄提名?   現在選製都是單一選區,民進黨在苗栗縣頂多得到3到4成選票,民進黨放棄苗栗補選、支持康世儒,但是康當選後在“立法院”到底選擇支持哪一邊?表決一看就知道。我認為康站在民進黨這一邊的可能性為零;本來民進黨有3、4成實力,現在轉而支持康世儒後,反而帶走民進黨的支持者,像圈鴿子一樣,反倒吃虧。政治非常巧妙,康世儒若未當選才可能靠向民進黨,當選了怎麽可能靠向民進黨?   年底縣市長選舉變數很大   問:您怎麽看年底縣市長選舉情勢?   遊錫堃:依目前情勢來看,變數很大,輸贏雙方都有變數。對民進黨而言,第一,從陳水扁案、特別費案、蘇治芬案、陳明文案等,國民黨這段時間以來把民進黨營造成貪腐政黨,對民進黨很傷,民進黨要想辦法突破;第二,民進黨不團結,最大的敵人還是自己;第三,這段時間,民進黨對國民黨執政隻有批評,沒有清楚地突顯民進黨的理想與主張。   我認為,在野黨一定要突顯理想性。我特別跟蔡英文說,民進黨在“立法院”人數不到1/4,應該要突顯理想性,法案及預算不應該跟國民黨協調;國民黨可能拿出60分的計劃,民進黨就要講100分的理想方案,因為國民黨有人數優勢不缺與民進黨協調,民進黨去協調隻獲得國民黨一些妥協而已,但多數人反倒以為民進黨為國民黨背書,看不到理想與主張,無法與國民黨區隔。    2000年民進黨能夠執政,關鍵在於1990到2000年時“立院黨團”理想突出,黨團總召不管是施明德、陳水扁、謝長廷、張俊雄,表現都很好。現在表現不夠好,民進黨就走不出去。   國民黨也不見得穩贏,因為這段時間馬政府做得不好,633跳票,“主權”流失,施政無能,“治國”無方,股市腰斬,經濟崩盤,看不出執行力,問題很多。同時,在都會區的媒體報導多對執政黨不利,因為媒體會監督,是天生的反對黨。過去民進黨執政時,都會區的人對民進黨不滿,現在則對國民黨不滿。   陳水扁對縣市長選舉仍有影響   問:扁案會不會影響民進黨的縣市長選情?   遊錫堃:扁案有影響,要看最後累積情況。民進黨民調顯示,馬劉民調一直下降,但民進黨並未因此上升。   問:有人說民進黨應該和扁切割,才有利選情,也有人認為沒有必要,您怎麽看?   遊錫堃:我們要超越,切割是無效的。   問:要怎麽超越?超越跟切割有什麽不同?   遊錫堃:所謂超越,就是民進黨既然遇到了扁案,隻好把它放在那裏,然後營造民進黨的理想性,提出新論述,對台灣未來發展要有主張,對政策要有看法。若民進黨隻是被動回應問題,麵對媒體隻是口頭論劍,是無效的。民進黨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團結,再來是要有理想。如果不突顯理想、提不出主張,講什麽都沒用。   民進黨基層開始對蔡英文感到失望   問:您認為蔡主席到現在依舊沒有好好去論述這件事嗎?   遊錫堃:扁案剛發生時,扁說那些錢是要用來“建國”,我那時就對蔡英文說,民進黨若在這方麵沒有論述,黨會分裂;因為扁有論述、黨不論述,一些主張獨立“建國”的支持者就會跑到扁那一邊。扁已經離開民進黨了,黨不講“正常國家”、“獨立建國”的論述,讓人覺得黨不重視台灣成為“正常國家”,有人會說黨連台灣中國“一邊一國”都不敢講,黨就分裂了,事後看來的確如此。   蔡主席有自己的想法,基本上,她對於民進黨的傳統價值觀、“獨立建國”思維,比較少或不願意去論述;也許蔡想多爭取中間選民的認同,但就像磨刀一樣,角度要拿捏正確,刀才會利,太平或太偏都不好。     最近,我發現親綠的大話新聞、三立新聞及快樂電台call in節目,開始有基層民眾直接點名批判蔡英文;過去很多人對她期待很大,不忍心批評,慢慢地都對她失望了,最近開始發酵。   我認為,蔡主席要考慮調合整個民進黨,因為不管怎麽說,扁對台灣主體意識的貢獻難以抹煞,也深獲支持者肯定,對於堅持台灣獨立的深綠群眾,也隻有扁有辦法號召。   挽救經濟 首重產業競爭力與永續力   問:您卸任主席之後,現在關心的重點是…?   遊錫堃:第一個重點當然是黨,對黨當然是持續關心,還有就是“正常國家”,民進黨就是台灣,台灣就是黨;要恢複台灣的“主權”和主體性,也離不開黨。我辦公室原本掛名“正常國家促進會”,但當時沒登記,政黨輪替後到“內政部”登記,受到一些波折,說我們的“國家”已經很正常了,為什麽還要一個“正常國家促進會”?辦公室現在名為“台灣牽手基金會”。   第二個重點是產業經濟。我當黨主席時,就推“正常國家決議文”,裏麵有幾個重點:一是台灣國際關係不正常,二是憲政體製不正常,三是“國家認同”不正常,四是政黨競爭不正常,此外還有台灣的經濟不正常……,衍生下去還有很多。但是,大部分如轉型正義、政黨競爭、憲政體製等等,都已有完整的論述。唯有經濟部分,民進黨在這方麵有很多優秀人才,但經濟方麵研究論述偏少。剛好我又是台灣管理學會理事長,所以,我們辦公室特別針對經濟議題,讓台灣經濟走上正常道路。   譬如我最近特別研究DRAM。我之所以關心DRAM,是因為我當“行政院長”時,DRAM就是兩兆雙星的產業之一。那時台灣的GDP是10兆,如果這2兆產業成功,立刻可以再增加1/5,所以相當重要。DRAM是半導體產業的核心龍頭。DRAM有4個係統,一個是台灣華邦電的代工奇夢達(德國),但政府放任奇夢達倒閉,最主要它隻有技術沒有產能;第二是韓國Hynix(海力士);第三是日本Elpida(爾必達);第四是美國Micron(美光)。這四個其中一個倒了,Hynix又是我們的對手,剩下的Elpida和Micron技術又不一樣,而且他們要整並也有困難。   站在政府的角度,要判斷這個產業要不要救;政府不是救公司,不是救股東,也非老生常談老板或銀行,而是救產業。救產業就是救經濟,救經濟就是救失業、救台灣的競爭力。所以要看這個產業有沒有競爭力,如果有,就應該救,否則就應光榮犧牲。DRAM這10年來,政府差不多總共投資了9千億(新台幣),目前的企業貸款約4800億,員工約6萬人。這個產業對台灣的經濟發展、半導體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問:您支持“經濟部”以TMC(台灣記憶體公司)救台灣DRAM產業的政策嗎?   遊錫堃:我認為馬政府救DRAM的方向錯誤,他應該搶救產業,現在卻變為趁火打劫;TMC已經變成禿鷹,禿鷹專吃腐屍肉,他不是救產業而是救機器。他說TMC不整並,要用兩年買機器和設備,這不就是等著台灣力晶和茂德倒掉,再收購機器設備嗎?   我的思考是,現在用300億做TMC,還不如用500—1000億救競爭力。之前Micron聽說台灣政府和Elpida合作消息,馬上提供無償技術移轉2500項專利。因為不光是台灣虧損,大家都慘賠,台灣提供產能,他們提供技術,美國和日本損失更多,所以應該大家合作。現在政府要朝這個方向走,開出條件,有技術才有競爭力,技術要先進來,該合並就合並。台灣現在6家DRAM廠最後都可以整並,若有困難,兩個係統內至少要有一個係統整合成功。這就是用優先特別股投資,5年之後再回本,有競爭力的話,你不怕血本無歸,除非你研判錯誤,若此才有可能把產業救回來。   馬政府現在這種做法,台灣6家DRAM廠通通會全軍覆沒。TMC沒產能也沒技術,你花2、3年買產能買技術,業者早就破產了;又不幫忙紓困,這就叫禿鷹。   呂秀蓮要訪問大陸 目前時機不宜   問:前陣子呂秀蓮說要訪問大陸,引起關注,您對這件事有何看法?您有可能到大陸看看嗎?   遊錫堃:目前時機不宜。第一,馬英九上台後已過度西傾,現在去中國大陸,容易讓海內外解讀成台灣在野黨也在趕“中國熱”;第二,若是時機適當,也是在台灣已成為“主權獨立國家”的條件之下,以“國對國”關係,任何時候我都可以去。   問:但是呂秀蓮的想法似乎不一樣,她好像想去看一看,您怎麽看?   遊錫堃:要去看沒問題,隻是時機點不宜;馬英九才上任不到1年,已經過度且快速“傾中”。這時候在野黨象征性人物登陸,會讓整個國際解讀成台灣一麵倒向“中國”,對台灣主體性或邁向一個“正常國家”有傷害。再來,為了顧及台灣主體性,台灣是一個“國家”,不能被矮化,民進黨長期主張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不能因為登陸而被矮化。我個人不排除有一天也會去,但是要符合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的身分。     問: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要是民進黨的政治人物都不去看看,怎麽能夠瞭解大陸的發展現況?   遊錫堃:日俄戰爭時,日本戰勝蘇俄,絕對不是因為日本天皇去過俄羅斯,“知己知彼”這個論調似是而非;現今信息發達,一個領導者應該廣納各方人才,注重專業,組織團隊。我領導“行政院”近3年,不是因為我個人能力好,而是整個行政團隊的功勞。作為一個領導者,廣納人才、團隊成員各有專業又可互補,大家對這個團隊有歸屬感、認同感,共存共榮共辱,就能把事情做好。   現在劉兆玄內閣雖然號稱有多少個校長,他們在某方麵確實都是專家,例如前“衛生署長”林方鬱,沒有人會懷疑他的衛生醫療專業,但他獨缺政治專業。我擔任“行政院長”時在院會上常說,做一個政務官,不能認為跟政治沒關係;政務官就是政治人物,除了發揮所長,還要有政治專業。劉內閣閣員也都有專業,但沒有政治專業,欠缺團隊精神。   遊錫堃小檔案:   遊錫堃,1948年4月25日生,台灣宜蘭縣冬山鄉太和村人;東海大學政治係畢業;曾任民進黨主席,與呂秀蓮、謝長廷、蘇貞昌合稱民進黨“四大天王”。2000年民進黨執政前,曾經擔任過2任8年(1981-1989年)的台灣省議員和2任8年(1989-1997年)的宜蘭縣長。1998年,應台北市長陳水扁邀請,擔任台北捷運公司董事長一年;陳水扁市長連任失敗之後,在民進黨主席林義雄邀請下擔任民進黨秘書長。2000年5月20日民進黨執政後,先後擔任“行政院副院長”、“總統府秘書長”、“行政院長”(做足三年,是民進黨執政期間任職時間最長的“行政院長”)、民進黨主席。現擔任台灣管理學會理事長。   (完)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