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今日發表評論員署名文章說,在陳菊選擇去大陸訪問之後,下麵該蔡英文麵臨選擇了。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可能會出現新的變化。
文章摘錄如下,
民進黨中央在“嗆馬、反中”遊行之後,支持陳菊訪問中國大陸,引起島內外各界人士的矚目。對此,蔡英文表達了如下態度:一、尊重陳菊的大陸行;二、“民進黨的支持者必須成長”。這是否意味著蔡英文讚同陳菊訪問大陸,並且要民進黨的支持者也讚同這一行動,要大家認識到與大陸接觸的必要性,要改變以往“逢中必反”的舊思維,要務實地麵對兩岸關係?如果是這樣,民進黨的大陸政策就有可能出現新的變化。
其實,蔡英文任民進黨主席之前,在檢討民進黨失敗的原因時就表示要“建立新的中國論述”,換句話說,民進黨過去的兩岸政策以及對待兩岸關係的態度必須有所改變。筆者當時就認為她已經抓住了要害,可是一年來在這個方麵卻沒有太大的進展。
當然原因是多方麵的。她首先需要“重拾民心”、“團結全黨”。保證民進黨不分裂似乎成為她任內第一要務,在這個方麵她需要付出很多精力。此外,年底的台灣地方選舉是她麵臨的第一次重大考驗,如果選舉失敗,她就要鞠躬下台。麵對民進黨財務困難,募款也是一件頭痛的事。再加上“三不五時”還要舉辦一些“嗆馬反中”活動,這一切已使她疲於奔命,因而就無法致力於建立“新的中國論述”了。既然沒有新的論述,隻好一直沿用舊的論述。
但是,形勢的變化迫使她必須麵對現實。由於馬英九上台以來徹底改變了陳水扁與大陸對抗的政策,兩岸關係出現和平發展的局麵,兩岸關係緩和,開展交流、相互合作符合台灣民眾的意願,台灣社會也因此獲得收益,馬英九顯然得分。馬英九說:“兩岸交流一年來進展巨大,多數民意認同,民進黨卻上街頭反對。”麵對多數民意,蔡英文不可能不有所反思。
當然,民進黨內對兩岸關係的看法並不一致,蔡英文要獲得全黨的共識相當困難。但應當指出,民進黨內有相當多的人士有比較務實的態度。早在民進黨執政時期,就可以看到以下的言行:
呂秀蓮說:“兩岸和平共存,不應有仇恨。應當合作,共存,共榮。”謝長廷說:“由兩岸政策帶動經濟成長。要化解現有困境尋求突破,台灣隻能選擇同大陸直接協商對話。”他又說:“保持對話,避免衝突。兩岸要和平,經濟要發展。”2000年謝長廷擬以高雄市長身份訪問廈門,廈門市長朱亞衍發出邀請,民進黨內有人認為“能交流就是好事”,希望促成“黨對黨談判”,可是卻受到陳水扁的阻撓。台灣“陸委會”則以“與現行法令不符”為由,不予放行(當年的台“陸委會主委”就是蔡英文)。
現在,呂秀蓮表示有意訪問大陸,提出民進黨要“調整兩岸關係”。許信良也提出民進黨要“改變兩岸關係的立場”。李文忠說:“民進黨是怎麽麵對主權與兩岸經貿這些議題的?直到目前,台灣社會看到,我們所做的,就是反對!”於是他主張“找回民進黨兩岸主張”,“鑒於大陸在台灣對外經貿重要性,我們必須正麵看待與大陸的經貿往來”。段宜康也表示,“民進黨必須承認,台灣與大陸的交往已是無可回避”。從這些事實,使我相信許信良所說“民進黨對兩岸關係調整的想法和力量在積聚中”,應當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但他認為調整的“時機未到”。
陳菊訪問大陸給蔡英文提供了一個機會,如果陳菊能夠正確地傳達她與大陸高層接觸的感受,轉達大陸方麵對開展與民進黨交流的誠意與善意,蔡英文就不必擔心被“統戰”,而能大膽地麵對現實,致力於兩岸關係的調整。
如果蔡英文敢於利用這個機會,在民進黨內開展一次兩岸政策大辯論,敢於說服支持者向正確的方向“成長”,認清當今局勢,正視台灣人民的利益,放棄過去對大陸的成見,分辨出“登陸”、“西進”不是“賣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才符合台灣人民利益的觀念,及時調整兩岸政策才有希望挽回民心。
蔡英文不久前表示,民進黨對大陸的態度與關係沒有“故步自封”。這是正確的態度。大陸方麵一再表示願意與民進黨溝通,陳菊到訪就是一個例證,也是民進黨調整兩岸政策的一個時機。
當然,要建立“新的中國論述”需要時間,民進黨內有許多對兩岸關係有深入研究的人士可以在這個方麵發揮積極作用。不過,在“論述”出台之前,調整兩岸政策則可以先做。在這個方麵,蔡英文應當做出果斷的抉擇。
陳菊訪問大陸給蔡英文出了道選擇題
所有跟帖:
• 蔡英文很有可能去北京 -幾許瘋語- ♂ (36 bytes) () 05/28/2009 postreply 05:53:19
• 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 -扁辦發言人- ♂ (0 bytes) () 05/28/2009 postreply 08: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