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可以從馬英九學到甚麽」等,佳作三篇共賞

來源: us94305 2009-05-24 10:30:33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222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us94305 ] 在 2011-01-08 08:16:3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1.馬英九 把自己放在顯微鏡下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2006.11.18 01:56 pm

身處特別費風暴裏,台北市長馬英九處理危機的作為不斷遭批評,尤其是堅不辭職及捐款作公益的時機。但在馬英九腦中,四書五經的教誨恐怕是遠遠淩駕在政治智慧之上的。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謙謙君子如馬英九,當碰到綠營人士連番指他借馬小九「汙特別費」、靠父親喪葬補助費「賺錢」、財產爆增「發選舉財」,把他說成見利忘義的小人,對愛惜羽毛的馬英九來說,士可殺不可辱,讓他憤怒到了極點,仍要維持「馬英九形象」,口不出惡言。

九思立身 念念品格教育

「馬英九形象」曾是「完美」的化身,是學養、道德、品格、模範生等的總代名詞;56歲的他,仍讓老、中、青三代的媽媽都覺得,養兒就要如馬英九。

馬英九念茲在茲要以「九思」立身,以不負父親馬鶴淩取名「九」字的期望,立身處事以「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為原則。在出席各種教育場合時,三句不離「品格教育」,總說,「不管思想是藍是綠,品格都是核心價值指標」。

清廉自持 破西裝不舍丟

馬英九以清廉自持,襯衫、褲子、鞋襪一穿就是十年以上,西裝不小心被香燒破一個小洞,還送去修補不舍得丟棄,全身上下沒有一個名牌服飾,連太太周美青也是穿著輕便,常是一身牛仔褲勁裝,搭捷運上班。

其實在外界用放大鏡看視馬英九之前,馬英九早已將自己放在顯微鏡下自我檢視。當得知市府秘書以假發票核銷特別費,馬英九公開表示「羞愧」,「羞愧」二字,對那些「硬拗」的政客是輕如鴻毛,對持高道德標準的馬英九,卻重如泰山。

標準巨蟹 愛國愛家愛妻

馬英九是標準的巨蟹座,愛家、愛國、愛民族。他愛護家人,尊重妻子,維護家人的隱私,所以麵對綠營人士討伐他的財產爆增,他也要先取得周美青的同意,才肯對外公布財產明細。

馬英九的理財觀也很巨蟹座,主要以定存為主要理財工具,不做冒險性投資,這種保守的理財觀,還讓理家專家嘲笑說是「錯誤示範」,因為定存利率趕不上通膨率,還得扣繳儲蓄所得利息。但馬英九仍然堅持現金存款的理財方式,因為他相信這是最透明、也最公開的方式,不解為何民進黨人還不斷質疑。

馬英九對國家社會有高度的使命感,以劉銘傳為偶像的他,想常到一項施政對百年後的影響。他要求台北市所有中小學生畢業前都要通過遊泳檢測,也是「希望50年、100年後,人們會說,當年有一個台北市長要大家學會遊泳」。

也正是這種高調的特質,讓馬英九絕少有交心的朋友,他看似沒有架子,卻也給人儼然不可犯的無形距離。在特別費風波暴發後,黨內同誌跳出來護馬挺馬的聲勢力道仍不足,甚至不乏落井下石者,也讓馬英九難掩內心的孤寂。

內心孤寂 馬迷依舊相挺

如今,馬英九最大的支持者反是廣大的馬迷粉絲。民進黨人用盡心機想把馬英九跟貪瀆畫上等號,恐怕要先說服民眾,至少現在多數民調結果顯示,多數人民還是相信馬英九的清廉操守。

隻是當馬英九把父親喪葬費加碼捐出、財產也大把大把捐出,馬迷們也得了集體焦慮症,擔心馬英九會把政治前途也捐出去了。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古有明訓。大家都在看馬英九如何闖過這一關,來成就他心中的百年大業。


2.馬英九 一路走來始終孤獨
中時電子報 更新日期:2007/02/20 04:09
記者:?蕭旭岑

馬英九是很孤獨的人,在政壇紅塵裏,他一直站在孤峰頂上。但在被起訴後,馬英九被迫走下孤峰,迎向未知的明天。

從小在父親馬鶴淩期許下,馬英九讀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左傳、論語、孟子,每晚十時熄燈,早上六時起床念書,還要練毛筆,他很早就自然地把國家興亡重責攬在自己的肩頭上,對忠孝節義、道德操守,有著近乎執拗般的堅持。

留學返國後,仕途一路順遂,晚近更成為鎂光燈前的熠熠巨星,馬英九很努力讓自己成為大家所想要看到、習慣看到的「馬英九」。維持標準笑容、如做功課般跑步遊泳,永遠對人彬彬有禮,應對進退不慍不火,談論遠景條理清晰,這就是過去一路走來、眾人熟悉的馬英九。

事實上,馬英九是很壓抑的。私底下的他,喜歡講笑話、調侃人家,一天累下來,喜歡輕鬆喝個啤酒,講起話來引經據典、喋喋不休。沒有鏡頭的時候,他會露出「三八」的一麵,會隨興引吭高歌、甚至跳起肚皮舞,也會毫無心防和人擁抱,真誠、熱切,又溫暖。

但是這般真性情的馬英九,隔天又會變成大家熟悉的馬英九,偶爾開開小玩笑,但大部分時候是「謝謝指教」。在父親從小教育的「大我」中,馬英九選擇將自己的「小我」封閉起來;隻是這樣壓抑的結果,有時難免會出現自我衝突,使得有些時候的馬英九顯得如此「不合時宜」。

下鄉走基層,他一雙手一雙手握,地方黨員座談,他專注聆聽,低頭認真做筆記,就像一個好學生,努力記下從裏到外的大小事情。可是從旁邊觀察,馬英九再怎麽認真,和這些地方人士始終有著看不見的膜,雖不致到格格不入,但就像一個鮮明的身影,無法融入背後的風景一樣。

有天晚上,跑完十幾個行程後,在澎湖青年活動中心的廣場,吹著海風,和媒體坐下來聊,有那麽一時半刻,馬英九兩眼望著遠處,彷佛在凝視什麽似的,穿透了層層暗沉的烏雲,卻落到了一片虛無裏。這時的馬英九,顯得特別孤獨。

對待部屬、同僚,馬英九秉持著中國古代「士大夫無私交」的觀念,和人互動,全部都是公務來往,從不過問私事。相交廿幾年的國民黨高層有一次私下說,這麽多年來,馬英九從來沒有問過他夫人如何、兒女如何,見麵隻談公事。核心幕僚妻子罹癌,媒體曝光後,馬英九竟也一句都不問。

偶爾,馬英九才會不經意地向幕僚流露出真性情。剛接黨主席時,發言係統的主管常會在午夜過後接到馬英九的電話,一談就是好幾十分鍾;有時主管會發現,馬英九是邊講電話邊在跑步機運動,和人像老朋友般地聊天、吐吐苦水。但隔天上班,馬英九又回複到客氣的距離。

對待客卿,馬英九顯得客氣,但對家臣,他就疾言厲色許多。許多在擔任黨主席之前就追隨他的幕僚,有時會被他直言罵到落淚;在老部屬麵前,馬有時也不加修飾,會捶胸怒斥黨務改革不力,會不假辭色指責做得不夠的地方。許多核心幕僚私下會對媒體露出茫然神色,不知道自己在馬英九心中到底是何定位。

僚屬如此,遑論政壇同誌。除了學界出身的多年友人如劉兆玄、金溥聰、蘇永欽、高朗等,馬英九在政壇幾乎沒有朋友;他不交心、不交換、不結盟,不群不黨,除了因公必要的往來,他都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前年選黨主席選舉,徹底突顯了馬英九的人際網路,即使當了一年半的黨主席,馬英九身邊,永遠還是依附者多、知交者少。

為了家國大業,馬英九或許不在乎政治盟友,但長年專注公務,犧牲了不少與一對女兒相處的時光,卻讓馬英九深深遺憾。一次在媒體人趙少康的節目休息空檔,馬英九難得地真情流露,跟趙少康講起女兒,思念之情再難遏抑,旁人無不動容。但收起情緒後,馬英九還是一天工作十七小時。

公開對外時,少數讓馬英九放鬆的時刻,就是談論起他景仰的先賢先烈,譬如孫中山、蔣渭水,他會眼神發亮,像個大學教授侃侃而談。專任黨主席後,第一次坐火車從花蓮到宜蘭,馬英九把發言人蘇俊賓叫到身邊談了很久,旁人以為在談媒體關係,殊不知馬就是在說蔣渭水的故事。

在對「大我」無止盡地追求下,馬英九形同放棄了「小我」,但這一切都在被起訴後出現钜變。馬英九意外被逼進了紅塵浪裏,他被迫挑戰司法、宣布參選,驀然回首過去的一切,如今看來不過是個倒影。馬英九從孤峰頂上走下,迎向未知的明天,環境不再如過往平順,他也不可能再是過去的馬英九。


3.青年人可以從馬英九學到甚麽?
世界日報社論,April 19, 2008

今天是329青年節,一個已漸被大家遺忘的節日。
碧血黃花,犧牲流血,一群青年人的壯烈行動,為中華民國的創建作了開路先鋒。

那些往事已經進入曆史,留下來的是∶「時代考驗青年,青年創造時代」的呼聲。中華民族繁衍數千年,中華民國建國已經97年,當年鼓蕩風潮、領導革命的中國國民黨也已是「百年老店」。

然而,一代又一代青年,風雲繼起,永遠不老。

在「百年老店」裏,58歲的馬英九是春秋鼎盛、如日方中的新星。

他領導國民黨仆而複起,號召台灣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終結了台獨政權,正是「青年創造時代」的典型。

這位品學兼優、年富力強的青壯年,即將就任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各方深切期望,他在任內能夠創造曆史的新頁。

馬英九於青年節前夕,接受本報係專訪,暢談今後治國安邦大計,尤其對於開展海峽兩岸關係,深入淺出,情切義真,讓國人同感興奮,提振了大家「明天會更好」的願景與信心。

馬英九談話的內容,本報已有刊載,無需重述。

我們倒願意以馬英九的立身行事當作一個榜樣,期勉新時代裏正在接受考驗的青年們。

中國古老的傳統,講求格物、致知、正心、誠意那一套,聽起來未免繁瑣,但關鍵在於「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修身就是自己把自己管理得很好,然後才談得上齊家治國平天下。

我們看馬英九的修身之道,在保健、勤學、與品德涵養這三麵,都有值得青年朋友參酌之處。

第一、有健康的體魄,方能作健全的國民。

馬英九每天晨跑,經常遊泳,數十年如一日。

這種持續有恒的良好習慣,年輕的「粉絲」們最應學到,決心一定,可能是最容易見效的功夫。

第二、馬英九學識優良,不僅法學專精,更能貫通中西,博識多聞,自幼好學,以至得到哈佛博士學位,使他不愧為「學問最好、且非書呆型」的國家領導人。他的好學勤學、愛讀書又會讀書,青年朋友值得效法力行。

各方都很重視馬英九哈佛法學博士得來匪易,可是紐約時報在報導他當選的消息時,第一段就指出,他在台大讀書時,回到家,老父督促他一定要讀中國的聖賢經典,要花幾個小時去練習書法,寫毛筆字。

青年人愛慕新奇,中外皆同。自五四運動以來,新學已成顯學,「打倒孔家店」的聲浪頗能撼動一時。但這過度反應,事實證明是害多利少,並非完全正確。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改造了百年間的科學奧秘,而孔孟之道卻曆經千餘年影響世道人心,連馬克斯信徒也不得不信。

我們期待新一代的青年,對國家民族的曆史應該多幾分了解,多幾分愛敬;對經典學問,即使不能天天研讀,至少也要具備基本的理解和認識。

馬英九之為馬英九,並不是光靠哈佛的培育,融匯貫通,人總不可忘本。

最後,談到品德。馬英九未必是十全十美的完人,但從他曆年來作學問、服公職的經曆可以看到,他是一個誠實、正直、負責、廉潔的君子。有人譏笑他是「不沾鍋」,我們願稱道他「出汙泥而不染」的風格。

特別是在經曆了陳水扁當政八年、也貪汙了八年的慘痛經驗之後,當代青年就更需要向馬英九的廉潔自律看齊。

天天運動,身體好。努力讀書,學問好。砥礪品行,道德好。

新時代需要的也許不再是碧血黃花,驚天動地。但身體好、學問好、道德好的青年,千年萬年都是需要的。

鼓勵青年學習馬英九,絕不是搞甚麽「偶像祟拜」,更無意要造一座「新神」,而是就近取譬,用大家都看得見的事實,期勉繼往開來的青年世代,好好鑄造自己、鍛鏈自己,無負「青年創造時代」的期望。

所有跟帖: 

月初批評馬英九的毛筆字者應該一讀,人家可是天天練幾小時的喔 -us94305- 給 us94305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24/2009 postreply 10:38:5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