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上任一周年 處理兩岸比內部政策好

本帖於 2011-01-08 08:16:39 時間, 由超管 論壇管理 編輯

沈澤瑋 台北特派員
  “馬上一定好”,這句鏗鏘有力的競選口號還言猶在耳,台灣總統馬英九和其團隊一晃已經上任快一周年。

  檢視馬英九近一年的表現,受外在大環境影響,“馬上一定好”並沒有實現,而最重要的政績莫過於兩岸關係打破僵局,兩岸政策的軸線紮穩後,外交和經貿方麵的政策也一層層鋪開。

  受訪學者大致認為,馬英九的表現算是穩當且及格。很明顯的,兩岸政策比內部政策處理得好,經濟方麵受外在因素影響,六三三(經濟增長6%、失業率3%以下、國民所得3萬美金)恐全跳票,不過經濟慘況還算穩住。相較之下,朝野嚴重對立又比經濟問題的繩結,更難打開。

  未來,兩岸政策方麵,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是否能順利推動,將是一個重要看點,也是兩岸互動的一個指標;而年底的縣市長選舉將會是台灣選民對馬團隊的一次關鍵性的信心投票。

  馬英九去年5月20日上任後,“不統、不獨、不武”的兩岸政策,再加上“九二共識”的模式,構建了他的重要戰略模糊,也成了兩岸恢複協商和互動的重要基礎。有了這個雙方可向內部交待的模糊空間,兩岸兩會(台灣海基會、大陸海協會)於6月在北京恢複中斷了十年的協商。

  至今,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和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已經舉行過三次會談,共簽署九項協議,發表一項共同聲明。陸客來台,三通直航、定期航班、共同打擊犯罪、金融合作等事項陸續推動。

  三次江陳會落幕不久,連串好消息就跟著來。台股猛漲,創十年高峰,陸客來台達到了預期中的每日3000人的目標,甚至超過,出口最艱困時期也已經過去了。

  和大陸關係改善後,消除了來自大陸的阻力後,台灣采取的活路外交在國際空間上也取得突破。如外界所預期,台灣今年獲邀以“中華台北”名稱的觀察員身份出席世界衛生大會,38年來第一次敲開大門。時間點上連串巧合,都成了馬英九一周年的大禮。

  資深評論員江春男在報上發表了題為“馬英九洪福齊天”的文章說,“馬英九就職周年前夕,好事連連,擋也擋不住”。

民進黨民調:

49.9%民眾不滿

  馬英九去年以壓倒性票數當選後,一度獲得高達79%的支持率,不過後來多次下滑,去年7月金融風暴衝擊時,馬的支持率摔到35.5%。近日來,他的運勢似乎不斷上升,親藍營媒體《中國時報》這周公布的民調就顯示,馬英九的施政滿意度上揚至56%,回複去年四月時的水準;閣揆劉兆玄與行政團隊滿意度也達到50%,創下曆史新高。

  不過,民進黨的民調卻顯示,有49.9%的民眾不滿意馬團隊這一年的表現,並指不滿意度近達五成,主要是因為“馬上好”變“馬上倒”, 失業率上升、物價也上升,民眾痛苦指數創27年新高。

  兩個民調形成強烈對比,或許說明了台灣藍綠對峙的政治生態,已經讓外界無從判斷,數據的參考度到底有多高。

  受訪的淡江大學戰略所副教授王昆義則是給馬英九第一年的表現打了個70分。

  他認為,兩岸兩會能在這麽短的時間簽署那麽多協議是非常的,“馬英九在一年內,移開了60年的障礙”。他指出,就因為台灣是一個主權的國家,才更需要與大陸簽條約,而且越多越好,那是一種保障,現在不是革命年代,全球都在看,大陸不可能簽過的協議不算數。

  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教授蔡瑋則提醒說:“馬政府目前在兩岸上的收獲都是短期的,大陸不是搞慈善事業,長期而言,還是要拿回,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台灣必須要還。什麽代價呢?從民進黨的角度就是主權的問題啦,統一問題啦。有個別產業可能會受害,不過產業方麵可以技術性解決。”

  主權流失確實一直就是綠營強打的議題。親綠的《自由時報》本周更是猛打馬政府“拱手退讓主權”、“經貿倒向中國,失業率創新高”“對中一路開放,慘遭掐住咽喉”、“香港已經半倒 台灣步上後塵 ”。

  “一國兩製”最早是大陸針對台灣問題而提出的,不過卻是率先在香港推行,所以“香港化”的恐懼,步上香港後塵的恐懼,一直是綠營打的牌。雖然馬政府堅稱在兩岸議題的協商上並未對主權讓步,不過《財訊》雜誌的民調卻也顯示,傾向“台灣前途最後會統一或香港化”的比例,在馬執政一年後,已經從不到10%上升到3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