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難~如何消解堅固的台灣主體意識?

本帖於 2011-01-08 08:16:39 時間, 由超管 論壇管理 編輯

江宜樺:八成五民眾有「想像的共同體」 

江宜樺:國家認同與族群問題並不是同一個議題,但很容易被操作成一個問題,即本省是獨派、外省是統派,這些其實都是政治操作,可是實況不完全是這個樣子。

 研考會每年都做民調,民進黨執政時期,認知族群問題「不嚴重」的比例上升,顯示族群問題雖存在、但減緩。以我的觀察,愈來愈多民眾已經看穿,不會一直被操弄。

 國家認同的問題裡,各種民調中,贊成統一或獨立的,約各占十%到十五%;其他約有六成都是「維持現狀」,這與本省、外省人的比例match不起來,更有趣的是,「維持現狀」是什麼樣的國家認同?

 假使告訴人們沒有「維持現狀」的答案,就是要其在「獨立」與「統一」當中選一個答案。有意思的是,認為可以「獨立」的、「自成一國」的比較多,不管這個「獨立」的、「自成一國」的國家是叫「台灣」或是「中華民國」,這表示人民心中「想像的共同體」確實存在,更顯示人民以台、澎、金、馬作為一個地理範圍、政治共同體,這個客觀基礎是非常強的,超過八十五%的人都認為如此。

 近期,馬英九總統加強與中國的關係;又一再強調台灣北邊麵對日韓、西有中國、南有東亞國協、東有美國的樞紐位置的「新地理思維」,這是否對族群問題造成影響?

 我認為,他是在「鬆動」這個邊界,民進黨把台、澎、金、馬的疆界「硬化」;現在則是軟化、鬆動化。這樣有何意圖?其實是跟「認同」到底是「內視型」或「外開型」有關。「內視型」是看我們有什麼,來回答我是什麼,這是一種形成台灣意識的作法;「外開型」是視我們相鄰的有什麼,意識還是會出來,但不一樣。

 至於為何要推動「外開型」認同,則與政經策略有關。現在走開放路線,把台灣跟外界的一些障礙去除掉,讓台灣成為經貿匯流之地,使得流動更為快速。且台灣將來必然要麵對因外籍新娘帶來的新移民後代,不用「外開型」的態度,難道要在台灣,因為你媽媽是越南人再製造另一個族群問題?外開型對族群來講有個好處,就是將來在處理上不會太保守,心胸會比較開放。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