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複:zt America Alone:歐洲穆斯林化與西方的衰落-2

來源: dipper 2008-02-19 22:09:43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8601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dipper ] 在 2008-02-19 22:09:43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America Alone -1- 出生與死亡
  
  第一章 The Coming of Age: Births vs Deaths
  
  21世紀早期最重要的事實是除美國以外幾乎所有發達國家,加拿大,歐洲,日本的人口都迅速老齡化,美國很快就會發現他的夥伴們都老死了。維持人口穩定所需要的生育率是2.1,現在美國是2.1。加拿大1.48,歐洲平均1.38,日本1.32,俄羅斯1.14。
  
  老人並沒有錯,但是隻有年輕人才有創造力。對國家來說,老齡化是大政府的災難。與歐洲和加拿大相比,美國算小政府了,但美國的社會保障體係假設到 2075年人口比現在增長30%,而且即使這樣,在2017年以後也是赤字運行。美國尚且如此,你以為出生率隻有1.1但是政府什麽都管,福利體係大得多的西班牙會怎麽樣呢?
  
  第三世界國家的出生率也在下降,但這裏是誰下降的最快的問題,是最後剩下的人通吃。何況歐洲人還指望別人移民過去。十年之內歐洲就會穆斯林化,其政治-文化特征將徹底改變。14世紀的黑死病曾經使歐洲減少1/3的人口,而現在情況則更加嚴重,而這一次是自我選擇的。
  
  The Math of the Map
  
  人口統計可以解釋很多,比如說90%的事情。
  
  - 比如法國總統希拉克為什麽不願參與伊拉克戰爭?法國城市人口30%是穆斯林,大多數很年輕,而且很多失業的,正是鬧事的好時候。80年代人們擔心的"黃禍 "(Yellow Peril)根本沒有發生,日本也沒有崛起,因為他老齡化了。同樣道理中國能崛起麽?不能。因為中國將未富先老。
  - 為什麽波斯尼亞崩潰甚至導致大屠殺?因為二戰以後塞爾維亞人口比例從43%降到了31%,而波斯尼亞穆斯林人口則從26%增長到了44%。民主時代沒人能抵擋人口構成的威力,除非內戰。
  - 2006年一家丹麥報紙發表了幾個漫畫家關於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結果引發"卡通聖戰"事件,抗議,訴訟,死亡威脅,暴亂等等。這都是人口比例的問題:也許每個網絡博客都會支持丹麥報紙,但隻有500萬人寫博客。可是歐洲穆斯林的官方數字是2000萬。鹿特丹40%人口是穆斯林,比利時最流行的男孩名字是默罕默德。
  
  為什麽現在這個世界被西方文化主導,為什麽英國價值觀,英語這麽流行?因為19世紀英國是第一個真正降低了嬰兒死亡率的國家。這導致英國人口基數不大的情況下增長很快,使得他有富裕人力去占領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乃至印度,非洲,世界各地。而現在15歲以下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英國是18%,美國 21%,沙特39%,巴基斯坦40%,也門47%,正如上世紀英國做的,現在該誰把多餘年輕人口派往全世界了?設想一下各國議會和最高法院按照也門價值觀來運行的是什麽局麵。
  
  人口減少問題遠遠比什麽環保問題重要的得多。最寶貴的資源是人,不是石油。現在根本不是什麽人口過剩,而是社會自殺。環保主義者完全是杞人憂天。
  
  
  The West Runs Out of Stock
  
  出生率最高的幾個國家,尼日爾7.46,馬裏7.42,索馬裏6.76,阿富汗6.69,也門6.58,他們都是伊斯蘭國家。
  
  西班牙社會黨在2006年曾經提案給猩猩人權,因為猩猩跟人的基因有98%左右是一致的。作者調侃說可惜西班牙人不具備的猩猩的2%的基因包括繁殖基因。到2050年,意大利人口將減少22%,把家裏亞36%,愛沙尼亞52%,甚至更多。一個有意思的事實:2004年美國大選,選了布什的州出生率比選 Kerry的高12% ,其中有西班牙語係移民的功勞。但即使是白人婦女,美國也在1.85左右,高於加拿大和歐洲。這樣歐洲和加拿大隻能用引進移民的辦法來把社會維持下去。
  
  西方世界把製造業外包,等於把自己的孩子也外包,等於把未來外包了。即使是這樣也維持不了多久,世界總人口也在減緩增漲,2050年到頂。你想吸引高素質外來移民,但可能不久以後高素質人才會非常難找,因為中國人和印度人可能覺得何必非得去加拿大呢。
  
  East Meets West
  
  伊斯蘭教不是一個簡單的宗教,他有很強的政治性。穆斯林移民不是被歐洲同化,真實情況是歐洲被穆斯林移民同化:法國遊泳場的浴室分男女了(這一點沒看明白,難道本來不分麽?)澳大利亞醫院餐廳現在不提供豬肉了。歐洲受影響最大的還是左派,比如說女權主義者。一個本身不是穆斯林,但有很多很多穆斯林鄰居的法國女人出門,也要帶頭罩。
  
  可蘭經是一整套生活方式,杜絕一切好奇和問題。聯合國統計,2002年一年內被翻譯成西班牙語的書籍,甚至超過上千年內翻譯成阿拉伯語的書籍地總合。伊斯蘭國家不可能登月或者發明互聯網。他們不都是極端分子,但是2006年的調查表明,隻有17%的英國穆斯林相信9/11跟阿拉伯有關。作者2002年走訪中東,發現很多阿拉伯人同時相信兩件事情:a,9/11是以色列摩薩德幹的;b,9/11是穆斯林的勝利。
  
  The Seventh Age
  
  這一節作者用莎士比亞的 seven ages of man 來調侃世界局勢。

America Alone -2- 日本,俄羅斯和歐洲
  
  第二章 Going...Going...Gone: Demography vs Delusion
  
  這一章分析社會麵臨人口減少的三個不同類型:日本,基本不存在移民問題,就好像實驗室條件下的老齡社會;俄羅斯,未來前途取決於跟鄰居中國的關係;歐洲,客人們已經準備取而代之了。
  
  2005年開始日本死亡人口開始超過出生人口。這是一個最純粹的人口減少模型:沒有移民,沒有顯著少數民族,就是日本人。日本這麽擁擠減少點人口難道不是好事麽?但政府麵臨社會保障和勞動力方麵的問題。
  
  - 產科醫生減少了,不夠了。明知孩子越來越少的情況下醫學院學生誰願意學產科?比如在Oki Island,人口並不少有17000,但產科醫生隻在每周一工作,你想生孩子得準時,不然就得坐直升飛機到外地生。
  - 孩子不夠怎麽辦呢,日本人發明了人工智能孩子,成年女人的玩具。玩玩具?由此可見在社會民主主義國家,成年人本身就是他們所沒能生出來的孩子。
  - 沒有年輕人誰來照顧老人,誰來工作呢?機器人?或者給索尼公司發克隆執照麽?
  
  七十年代出生的日本女人中的51%到了30歲還沒有孩子。
  
  Red Sales in the Sunset?
  
  俄羅斯人口在1992年達到頂峰,148m。到2015,人口將減少到130m,到世紀末減少到50m到60m,最差的估計是到2050減少到 85m。俄羅斯的出生率隻有1.2,而70%的妊娠都被中止了!一部反墮胎的美國電影,The Silent Scream,在俄羅斯電視台播放的結果是,大部分女性觀眾被美國先進的醫療設備所吸引,認為以後做墮胎手術最好能去美國做。
  
  - 對於2000年出生的俄羅斯男子,其預期壽命隻有58.9歲,女性壽命則與美國相當。俄羅斯最致命的傳染病是肺結核。而其HIV感染率增長世界最快,俄羅斯5年內HIV陽性的人數超過美國20年總和,據說總人口的1%被感染了。
  - 俄羅斯甚至沒有足夠兵力守衛邊境,這種情況下怎麽防治核擴散呢?
  - 俄羅斯的確有些地區生育率不低:伊斯蘭地區。
  
  非洲有艾滋病問題,中東有穆斯林問題,北朝鮮有核武器問題 - 俄羅斯同時有這三個問題。
  
  俄羅斯資源多人少,中國人多資源少,那麽。。。其實俄羅斯還可以幫助中國解決光棍,一方是女多男少一方是男多女少,這個。。。
  
  基地組織認為並不是美國拖垮了前蘇聯,是他們在阿富汗拖垮了蘇聯。俄羅斯最終很可能四分五裂,導致世界上多出幾個穆斯林國家,中東核武器化,而且他的一部分領土會被中國取走,這樣就是一個更強大的中國 - 所有這些都是美國最不願意看到的。以前俄羅斯覺得阿拉斯加反正也守不住,幹脆賣給了美國,現在能不能把西伯利亞給中國呢?
  
  中國和俄羅斯也有穆斯林極端主義分子的問題,不過在作者看來,這兩個國家目前打算主要讓美國來跟伊斯蘭扛。
  
  Les Feuilles Mortes
  
  1775年弗蘭克林給英國國王寫了一封信:"你們英國花了300萬英鎊才殺死我們150個美國人,相當於2萬英鎊一個,而與此同時我們這邊又出生了60000孩子。。。"
  
  弗蘭克林有點說過了,其實當時很多在美國的人為了能繼續效忠英王寧願搬家。但其他人的自我認同則是"美國人"取代了"英國人"。那麽現在歐洲人的自我認同會不會從法國人,比利時人,荷蘭人變成穆斯林人呢?誰強才會認同誰。南亞的溫和穆斯林已經變成了極端穆斯林,尼日爾從非穆斯林社會已經變成了半穆斯林,歐洲呢?民主社會,人口的變化直接左右政治格局。
  
  2005年底法國發生穆斯林騷亂,媒體報道的時候不敢用伊斯蘭這個字,把暴亂者稱為"青年"。不過這也說明問題,穆斯林的優勢就是有青年。如果看人口統計,法國隻有10%的人口是穆斯林,但問題在於不是均勻分布的。城市裏麵45%的青年是穆斯林,街頭械鬥誰吃虧。2006年比利時一個54歲的火車列車員在上班的公共汽車上被6個"青年"毆打致死,結果車上其他人40來人沒人敢管,事後居然隻有4個人敢於接受調查。比利時人怕穆斯林"青年"。
  
  The Rain in Spain
  
  歐洲大陸的9/11是2004年3月11日的馬德裏。正好在西班牙大選之前,係列火車爆炸案殺死了至少200人。前政府是Popular Party,支持美國的伊拉克戰爭,而競爭者社會工人黨則要求撤出西班牙在伊拉克的軍隊。恐怖分子顯然是想通過爆炸事件嚇唬西班牙選民。
  
  結果怎麽樣?西班人人還真把社會工人黨選上台了。"We apologize for catching your eye." 國家打仗都是為了未來,一個生育率隻有1.1的國家有什麽未來啊。
  
  美國反恐戰爭是在外麵打仗,歐洲也有一係列的恐怖活動,但歐洲的反恐戰爭是內戰。誰能贏?在奧地利的Linz,穆斯林要求所有女教師上課必須帶麵紗。英國穆斯林要求取消大屠殺紀念日,因為這個紀念日隻紀念被屠殺的猶太人,而不紀念被以色列屠殺的巴勒斯坦人。麵對穆斯林的咄咄逼人,各國政府卻隻是一味退讓。泰國10%的佛教徒受不了穆斯林幹脆搬家了。
  
  歐盟,"西方"婦女的生育率隻有1.4,而同樣住在歐盟國家的穆斯林婦女的生育率是3.5。
  
  
America Alone -3- 男人來自金星
  
  第三章 Men Are from Venus: Primary Impulses vs. Secondary Impulses
  
  (再說明一下,我已經說了這本書的主題並不是說人口或者宣傳要抵製伊斯蘭,而是說西方社會的衰落。作者作為一個右派共和黨,他重點抨擊的是歐洲的社會民主主義,包括美國民主黨的政策。重點反對的是包辦一切的大政府。當然作者所描繪的人口和伊斯蘭問題,也是相當觸目驚心。本章所描述的大政府問題,跟當下中國沒關係。)
  
  這一章分析歐洲是怎麽到這個地步的,為什麽人不願意生孩子。作者認為低生育率與包辦一切的大政府有關,而且與政府和精英對道德優越感的追求有關。大政府加上道德優越感,現在的局麵就是加拿大和歐洲都女性化了。
  
  1945年的加拿大皇家海軍曾經是世界第三大的水麵艦隊,空軍是世界最有效率的,諾曼底登陸加拿大部隊負責最艱難的海灘。兩代人過去了,現在加拿大流行的是男人穿女人衣服。
  
  如果你看現在西方的競選議題,除了美國共和黨以外其他所有政黨的政治主張都是關於第二本能(Secondary Impulses):政府提供的醫療保險;政府提供托兒所(2006加拿大選舉的最重要議題);政府提供的父親產假(英國)。然而卻忽略了第一本能(Primary Impulses):國防,依靠自我,家庭,生育行為。如果你不前進不繁殖你根本負擔不起那些第二本能。而絕大多數第二本能是為了滿足自我:老人最好讓政府負責照顧,別占用他們時間。
  
  有人調侃說美國人來自火星歐洲人來自金星,其實應該說本來都是火星人,隻不過歐洲人愛穿金星衣服。現代西方民主除了生育之外個方麵都越來越女性化。美國人理解不了發達世界已經墮落到什麽程度了:歐洲國家內閣中,國防部的職位還不如衛生部有吸引力。
  
  福特總統曾經說,"A government big enough to give you everything you want is big enought to take away everything from you." 但中間其實有一個過渡階段,就是政府已經大到可以給你任何你想要得到東西了,但是卻沒有大到能讓你償還這些東西。結果就是政府寅吃卯糧。美國預計2040年養老金支出將占GDP 6.8%,而希臘這個數字是25%,社會崩潰。
  
  左派常常鼓吹道德,說多納稅就等於為為社會做貢獻,少納稅就等於自私。其實這種社會培養出來的人最自私:隻要他死之前都能拿到養老金,才不管下一代政府破產有什麽後果。公民在這樣的社會裏生活很容易上癮,很難改革。除美國之外西方其他國家都認為政府應該來運行你的醫療保險。大家在超市買東西都希望選擇越多越好,可是到了醫療保險卻放棄了選擇權。
  
  大政府其實不是錢的問題,更是追求道德優越感的問題。其他西方國家現在追求所謂"軟力量"(soft power),而鄙視美國的硬力量。日本自二戰以後就沒有一個士兵在戰場被殺,都去唱卡拉OK "給和平一個機會" 去了。"軟力量"起源於軟文化,根本原因是沒有維持自己"硬力量"的意願。但軟力量是不能維持長久的,無法麵對外來強硬的力量。9/11發生以後英國穆斯林青年上街遊行,敲打汽車讓司機們跟他們一起喊"本拉登偉大"。
  
  這種事情要放美國德州,早讓人拔槍打死了。可是在英國法律不但禁止你持槍,而且麵對騷擾甚至禁止你反抗。穆斯林在歐洲這麽牛,在美國就沒脾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國人比較能強硬。美國新罕布什爾州之所以犯罪率低,就是因為持槍率高。你讓槍支非法,結果就是隻有非法的人才有搶。作者同時認為宗教信仰也重要,你要讓宗教邊緣化,那就隻有邊緣人才有宗教。這就是為什麽法國的穆斯林聚集區比富人區更有文化自信。
  
  Moral Health
  
  政府麻醉劑下的歐洲軟文化已經如此普遍:國家養老,被保護的工作,每年6周帶薪假期,大方的失業補助,每周工作35小時,公民已經被麻醉上癮了。政客們已經意識到這麽搞下去不行,但說服不了公民,普通老百姓才不管20年後會發生什麽。大政府對人的控製甚至已經到了隻要他認為對你有好處什麽都管的程度:不要吸煙,健康飲食!政府什麽都管,幫你照顧老人和孩子,你自己就可以除去泡吧什麽的了。當人把把個人美德全都交給政府,最終結果是這些美德將從社會消失。就算沒有穆斯林,這些被慣壞了的人民也好不了。
  
  西方社會隻有一個例外,這就是美國。然而民主黨和主流媒體對此例外卻是指責,要求美國加入世界。
  
  其實曆史上的歐洲也是一直迷信中央集權製(statism),比如說法西斯和。。都起源於歐洲。這種集權主義的本質是少數精英代替人民決定"公共價值標準"。然後是每個人都樂於在這種社會生活 - 有誰會不喜歡那些福利呢?問題是這些福利無法長久運行。
  
  選擇歐洲標準的醫療保險就等於選擇得了什麽病必須等很長時間才能看。而且之所以加拿大和歐洲能有錢搞這種大福利,是因為美國二戰以後接管了其防務。這樣這些國家不必在國防方麵花太多錢。如果美國也象這些國家一樣,結果就是美國既沒錢搞軍事,沒錢讚助聯合國,也沒錢讓自己的國內機構為世界服務。比如說現在世界任何地方發現不明病毒,最後解決問題的是美國亞特蘭大的CDC而不是世界衛生組織。
  
  最後作者試圖從統計角度發現人口出生率與社會結構的關係:
  - 首先人口跟宗教沒關係。即使在伊斯蘭世界,兩伊戰爭之後的伊朗,其出生率也降到了2.33。
  - 跟經濟自由度有關。歐洲的情況基本上是經濟越自由的國家出生率越高。但是,世界其他地方,香港和新加坡經濟很自由,可是出生率也很低。
  - 跟結婚率有關。但,不能解釋日本。日本結婚率高,出生率低。
  - 跟講英語可能有關。西方世界,英語國家的出生率高於非英語國家。
  - 跟穆斯林人口有關。穆斯林人口多的歐洲國家,出生率高。
  
  真正的原因在於大政府還是小政府。比如加拿大從文化等等各個方麵都很象美國,唯一區別就是加拿大是大政府。而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加拿大無論是結婚率生率都比美國低,老齡化速度比美國快很多。
  
  現在不是美國要不要加入世界的問題,而是世界應該學美國。
  
  接下來的三章講伊斯蘭在歐洲的發展,為什麽歐洲穆斯林比中東穆斯林還激進的問題。這本書一共有10章。
America Alone -4- 沙特開的伊斯蘭全球連鎖店
  
  第四章 Flying the Coop: Big Mo vs. Big Mac
  
  1865年三月4日林肯就職演說的時候拍了張照片,幾個策劃6周之後刺殺他的人跟他同時出現在這張照片上。有時候敵人就在你身邊而你渾然不覺。今天這個時代感染非典病毒絕對不需要真去一趟亞洲。很多人指責第一世界國家借助全球化破壞第三世界,卻沒有意識到恐怖主義也是用全球化方式運行的。極端主義伊斯蘭在西方世界的傳播,不僅僅是穆斯林移民的功勞,更有幕後策劃。
  
  伊斯蘭不僅僅是一個宗教。它是政治:伊斯蘭會議組織(OIC, Oganization of the Islamic Conference)跟歐盟,Commenwealth 和 G-7 一樣,都是領導人定期會麵的國家組織。相比之下誰敢設想一個"基督教會議組織"?伊斯蘭同時也是一個法典。而對比之下基督教就沒有法律影響力,英國法典和拿破侖法典在哲學思想上十分不同。並不僅僅是聖戰潛伏在伊斯蘭教之中,而是伊斯蘭本身就是一個政治項目。
  
  倫敦2005年7月7日的地鐵爆炸案主謀之一是在紐約一個有英國軍方背景的清真寺裏麵被招募的,然後送到巴基斯坦受訓。恐怖分子不需要像前蘇聯那樣費盡心機在美國安插臥底,也不需要那種對間諜的垂直指揮係統,現在完全是"連鎖經營",鬆散管理。
  
  盡管西方媒體處於"文化多樣性"的考慮不願承認,大量恐怖事件主角都有個名字是默罕默德。這些默罕默德們不必像9/11那樣直接從基地組織接受命令,有的是鬆散管理 ,有的甚至完全是自發行為。穆罕默德這個名字同時是:
  - 西方世界很多地區最流行的男孩名字
  - 恐怖分子最常用名字
  - 西方增長最快的宗教的先知的名字。
  
  這些穆罕默德們,伊斯蘭教,與西方社會之間已經滲透到了什麽程度?一個例子是 Abdurahman Alamoudi,此人2003年因為幫助黎巴嫩恐怖組織洗錢被捕入獄,他的身份包括:
  - 美國軍方的認證穆斯林隨軍牧師,隸屬沙特資金支持的"美國軍人穆斯林事務委員會"(American Muslim Armed Forces and Veterans Affairs Council)
  - 幫助設計了加州公立學校的三周伊斯蘭教課程
  - 他也是希拉裏克林頓的前伊斯蘭事務顧問
  
  CIA永遠也不可能往基地組織安插一個這樣的人物。在鞋裏放炸彈的那個恐怖份子,Richard Reid,是在監獄裏被轉化成伊斯蘭極端主義分子的。轉化他的是監獄牧師,是英國政府因為感到本國伊斯蘭牧師短缺,而采取"伊斯蘭教長移民快速通道"的方法引進來的。
  
  監獄罪犯是聖戰組織的重點轉化對象。伊斯蘭教的特點是你有暴力傾向沒問題,隻要是為了安拉,什麽都可以做,包括奢侈生活。這樣一個宗教招人是沒有問題的,實際上還很有吸引力:你可以當它是終極全球黑幫,是後女權時代墮落形象的避難所,是新奇的東方神秘宗教,反猶太人陰謀之家,。。。。。
  
  伊斯蘭極端主義是怎麽滲透得這麽快的?瓦哈比(Wahhabism)是最具有軍事性質的穆斯林教派,也是本拉登和9/11的11個恐怖份子的教派, 也是沙特國教。沙特通過讚助學校和清真寺來向全世界輸出他們的這個信仰,結果就是本來不激進的穆斯林人口也變得激進了。
  
  輸出宗教需要錢,沙特的錢恰恰來自美國。9/11之後五年內,石油價格從每桶12美元漲到70美元,沙特每天多賺5億美元。他們的最主要出口產品不是石油,是宗教。除了清真寺和學校,沙特還在美軍基地和監獄滲透,收買退休外交官,左右美國政治和媒體。作者這裏直接點名老布什夫人和鮑威爾的夫人。
  
  Global Take-out
  
  現在西方流行文化多元主義(Multiculturalism),人人標榜自己頭腦開放,鼓吹所有文化都平等。你要真是文化多元主義者你至少也要積極去了解別的文化,瓦哈比教派怎麽回事你知道麽?沙特運用現代世界的一切便利,去推行他宗教。1974年石油占沙特總出口的91%,到2001年,石油占91.4%。兩萬億美元的財政收入,沒有被用來發展工業或者旅遊業什麽的,很多都被用來在海外發展清真寺和學校了。
  
  2005年一個23歲的美國公民被控圖謀刺殺總統,他是在弗吉尼亞州的高中裏麵被轉化成極端主義穆斯林的。媒體未能報道的事實是這所高中是沙特出錢,在美國開辦的伊斯蘭沙特學院。學校課程由沙特教育部製定,鼓吹聖戰。這所中學,和沙特在西方建立的其他學校,其一年級一道典型的練習題是這樣的:填空題,
  - 除__之外的其他宗教都是假的。
  - 伊斯蘭以外的人死後進入__。
  第一題的答案是"伊斯蘭",第二題的答案是"地獄之火"。
  美國總統和國務卿怎麽看沙特?沙特是我們的__。對了,答案是"朋友"。
  如果二戰時期德國和日本在全球開辦教堂和中學會怎麽樣呢?
  
  西方的鼓吹所謂"文化多元"的主流社會對此是縱容態度。2004年一個英國女孩要求有權在學校穿戴 " jilbab"(伊斯蘭服裝,把人從頭包到腳,隻露出眼睛和手),在法庭上被判決獲勝,直到2006年改變判決。布萊爾的夫人,居然和一個穆斯林極端主義團體,一起支持這個女孩。首相夫人的理由是支持"穆斯林保留自己的伊斯蘭認同"。
  然而實際情況是 "jilbab"根本不是什麽伊斯蘭傳統服裝,這種服裝實際剛剛起源於1970年代 。
  
  當年比利時人移民加拿大的時候是新移民適應東道主國家,而現在是東道主國家去適應穆斯林移民。更嚴重的問題是這些穆斯林移民本身也要不斷適應這個越來越激進的伊斯蘭教。在西方長大的年輕穆斯林,比其父輩要激進得多,很多人同情甚至讚賞恐怖分子。7%的英國穆斯林認為針對平民的恐怖襲擊是正義的,如果是軍事目標,認同比例是16%。倫敦穆斯林的官方數字是一百萬,也就是說英國首都有7萬恐怖活動的潛在支持者。與此同時很多人支持恐怖分子的戰略目的, 60%的英國穆斯林希望在英國生活在伊斯蘭教教法(sharia)之下。
  
  伊斯蘭組織不斷要求西方政府對其讓步,盡管其與恐怖分子的理念是相同的。而在政府還樂於與之打交道,甚至認為不極端的伊斯蘭組織不是真正的伊斯蘭組織。
  
  有人鼓吹西方文化要與伊斯蘭"共存",但現實是伊斯蘭拒絕與別的文化共存。穆斯林根本想法是把美國變成伊斯蘭國家。作者認為恐怖活動隻是症狀,意識形態才是疾病。認為西方必須致力於摧毀這個意識形態,至少要摧毀瓦哈比教派。同時為了對付這個全球化了的意識形態,作者認為應該把西方自己的意識形態也給全球化。
  
  最後作者調侃道,這樣下去21世紀的全球化局麵是,美國人開餐館,中國人開診所,沙特人開教堂。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