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研究曆史的幾個誤區

來源: Galahad 2008-02-07 15:09:5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657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Galahad ] 在 2008-02-11 11:19:04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點評研究曆史的幾個誤區

在研究曆史或者看待曆史的過程中,經常看到一些朋友陷入一些誤區中,喪失了看問題的公正性和客觀性。下麵就點評一下這些誤區:

誤區一:偏聽偏信

    在看待一些曆史問題中,一些朋友由於掌握資料的局限性,加上一些人和組織的誤導宣傳,使得看問題就十分的不客觀。舉例說明:2004年我在一個論壇中遇到一個曆史迷;在討論唐朝軍隊和阿拉伯帝國軍隊在但羅斯的戰役的時候;由於那個人隻看到了唐朝人留下的資料以及後來宋朝人寫的唐史的記載;就片麵認為唐朝軍隊戰線太長補給出了問題,導致唐朝軍隊作戰失敗的結論。而本人曾經看到過阿拉伯帝國留下的,經過英國人翻譯的,現保存在美國國會圖書館的曆史資料。發現阿拉伯帝國方麵關於這次戰役的記載是不相同的。他們說,在但羅斯地區不僅存在唐朝的軍隊駐紮;而且有移民城鎮、軍事要塞以及供農業生產的田地等完善的後勤補給體係。不存在中國方麵曆史資料所說的“戰線太長補給出了問題”的說法。後來通過其它資料佐證,關於“戰線太長補給出了問題”的說法隻是高仙芝為了逃避戰爭失敗的一種借口和托詞;不是戰爭失敗的真正原因。這個例子說明了偏聽偏信的危害。長期片麵接觸一種聲音對曆史事件就不可能有客觀公正的態度。

誤區二:隻重視文獻研究,而不重視考古發現

    這個誤區集中體現在如何看待中國五千年文明曆史的問題上。眾所周知,文明的定義是要有文字、金屬用具、城市遺址這三要素。這些是必須要有過硬的考古發現予以證明的。在中國境內,如果發現了存在文字、金屬用具、城市遺址這三要素的考古發現才能證明中國五千年文明曆史。這裏必須是考古發現;而不是曆史文獻記載。古代的曆史文獻記載是不準確的;甚至有些記載是子虛烏有的。就拿清朝皇帝乾隆的出生問題來說。清朝留下的《帝王起居錄》和後來民國時期寫的清朝曆史就不一樣;一個說是雍正的皇後所生,一個說是雍正和一個宮女所生;還有些野史更是說乾隆皇帝根本就是漢人的血統等等。這些眾說紛紜的說法隻能說明一個問題,就是人們所站的立場不同,寫出來的文獻就不一樣。而關於乾隆皇帝的出生之迷;我相信大家是明白人,誰是正史,誰在瞎編,大家心裏頭有杆稱。在這裏大家可以看到曆史文獻的不可靠性,它們遠沒有考古發現那樣客觀,那樣一目了然。回到中國五千年文明曆史的問題上。如果大家采用曆史文獻來證明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曆史;那麽,使用這個方法,古埃及將有三萬年的文明曆史;而古希臘也至少有一萬五千年的文明曆史。如此的將嚴肅的曆史問題當作兒戲。某些人和組織想達到什麽目的?大家心裏麵都明白!

誤區三:將純粹的曆史研究和其它問題做不恰當的聯係

    哲學中雖然有事物是普遍聯係的理論根據,但是本人認為,研究曆史就應該在曆史的框架和範疇中做學問、看問題。偏離這個軌道研究曆史是對曆史這個學科的不尊重。比如,曆史研究中的史學建設研究方向就出現了較大的偏差。史學建設應繼續加強其客觀性、學術性、科學性。但理論界、學術界都沒有對此進行過認真的思考和討論,革命時期的史學思想慣性地繼續下來,史學為政治服務的宗旨,因政治革命的成功而成為天經地義的原則,強調階級鬥爭的曆史觀念居於主流地位。隻是部分卓有造詣的史學家,認識到應當關注史學研究的學術性、客觀性,批評以片麵階級觀點對待曆史的傾向,並且擎起“曆史主義”的旗幟來糾正過“左”的曆史觀點。主要的問題如下:一、提出以曆史主義原則和方法研究曆史的史學家,他們沒有或沒有條件重新思考政治與學術的關係,未能完全擺脫曆史研究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意識,曆史主義僅為階級觀點之後的補充或有限度的並列。二、主張曆史主義原則的史學家,由於種種原因,大多未能在史學批評中貫徹曆史主義的方法,例如翦伯讚批評“有些同誌見封建就反,見皇帝就罵”的風氣,曆史主義地指出了剝削製度在上升時期具有進步作用,但卻沒有對“見封建就反”思潮從社會的、學術的曆史根源予以深入剖析。與此相對照,以狹隘階級觀點研究曆史的極“左”派別,則不但在論述曆史問題上,而且在史學批評上將階級鬥爭觀念貫徹到底,即對曆史主義的批判最終上綱到階級鬥爭、路線鬥爭。這樣的研究曆史的方法不僅不能提高曆史的研究水平;反而使得曆史淪為政治鬥爭的工具;喪失了曆史作為獨立學科的存在性;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這樣的方法隻能把曆史學科推上絕路。這是大家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