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眾將死亡順序之謎:哪五人最先被滅

本文內容已被 [ icebreaker ] 在 2008-01-20 21:41:06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梁山眾將死亡順序之謎:哪五人最先被滅

昨晚讀《水滸傳》,就發現梁山眾將的死亡順序就很有意思,死的人數也很有意思,這又讓俺有要寫的衝動了。從今天開始,我們就說說脫離梁山革命集團的好漢們,包括離開和死亡的眾將,他們的離開或者死亡都代表了什麽意思。
   
    從梁山革命集團的發展來看,大致有這麽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揭杆起義、反抗朝廷的晁蓋時期,第二階段是擴大影響、尋求招安的宋江時期,第三階段是招安之後,為抗擊外敵入侵的抗遼自衛時期,第四階段,則是以宋江為首的梁山投降派甘當朝廷鷹犬、打擊昔日同盟的反動統治時期,,注1,,。
   
    在前三個時期,梁山一百單八將出戰無論勝負皆能全身而退,除了一個晁蓋死得不明不白,其餘人等頂多受點小傷,並無大礙。然而征遼回來之後,公孫勝便向宋江請辭,,注2,,,成為第一個脫離梁山反動派魔掌控製的高級將領,宋江“連日思憶,淚如雨下,鬱鬱不樂”,隨後一些有特殊技能的人才如金大堅等又被皇上及大臣留用,宋江“心中好生鬱鬱不樂”,就這樣出征時僅剩下103人了。這103人在隨後的征戰中損兵折將,宋江要麽“心中煩惱,怏怏不樂”,要麽“扼腕痛哭不盡”,等到方臘平了,宋江也哭得隻剩下藥渣了。
   
    梁山一百單八人有些人確實是該死的沒死,如宋江,有些人確實是不該死的死了,如林衝、魯智深。這時常讓我來鬱悶。但施老爺子或者是羅老爺子這麽安排,,注3,,,肯定有他的道理。我就試圖還原他們為什麽是這樣的來死或者離開。今天就來說說第一撥脫離梁山革命集團的公孫勝等人。


一、革命理想主義者公孫勝
   
    公孫勝的的離開幾乎是必然的,因為他曆史上曾經選擇主動脫離組織,曆史問題沒有交待清楚,此時組織上對他是否信任,這還是個大問題。不過我們今天要談的不是公孫勝離不離開的問題,而是公孫勝為何是第一個離開的問題。
   
    公孫勝是老資格的梁山元老,曆經晁蓋、宋江兩朝不倒,非但不倒,而且還一直位列梁山革命集團領導核心層,最終在宋江自甘墮落為朝廷走狗、以眾兄弟的鮮血染紅自己的頂子時飄然出走。公孫勝是梁山的政壇長青樹,最終全身而退,肯定有其獨到之處。
   
    我一直認為公孫勝是革命理想主義者。他並不好財,晁蓋、宋江及眾將多次送他金銀都推之不受,他參與劫生辰綱,是為了獲得革命的啟動資金,而不是李逵般的“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他第一次離開梁山,就是在宋江上山之後。那次出走事件,我認為是他已經看出了宋江不是個好鳥,與自己的革命理想有所分歧,於是借探母之機返回二仙山跟隨羅仙人繼續深造。但是即使公孫勝在看清了宋江的為人之後,對於自己昔日的戰友們還是放心不下,在打高唐州時再度出山,顯示了其對革命戰友的同情心理。
   
    除此之外,也很有理由懷疑“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這把戲就是他一手操作的,畢竟他是這49名道士之中的一員,很難想象沒有他這樣的一個被神化了的人物,宋江怎麽能如此完美的泡製這一子虛烏有的事件。也就是說,公孫勝同學長期從事梁山的領導工作,對於宋江的一些裝神弄鬼的東西很是了解的,像那些什麽九天玄女之類的事件,瞞別的粗人可以,瞞他這個半仙可不行。在北宋特別是徽宗時期,道教是第一大宗教,群眾基礎深厚,公孫勝利用其道士的身份,在神化宋江,包括神化這一百零八人是上應天宿方麵,是比較不受懷疑的,這對於凝聚眾多有著封建迷信思想的老粗們是很有作用的。
   
    但我上麵說過了,公孫勝同學是有著革命理想主義、浪漫主義的牛人,其個人能力也超強,宋江和他的關係,肯定是互相利用、互相防範的作用。公孫勝雖然與吳用並列梁山上的執掌機密軍師,但吳用早已倒向宋江,而公孫勝同學一直與宋江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係,這從領導核心宋江的角度上來看,這就很令人生厭了。
   
    厭煩是厭煩,但是宋江是拿他沒辦法的。一則公孫勝的實力在那擺著,暗算不起作用,二則公孫勝是革命元老,說話還是算用的,所以當公孫勝看不慣宋江而選擇主動離開的時候,宋江也裝模作樣挽留一番,實際上兩個人都心知肚明,隻是大家沒有明著反目。曆史上也可以找到參照物,同盟會元老黃興同學就與孫中山同學一度以“孫黃”並稱,但1914年因政見不合,黃興拒絕加入孫中山組建的中華革命黨,遠赴美國,這樣孫黃雙方眼不見心不煩,實際上這有點類似於公孫勝和宋江的關係了。
   
    連國民黨都有左、右派之爭呢,何況梁山眾將?所以說公孫勝第一個離開宋江,是他最先看清楚了宋江的本質,反正遼國也破了,自己仁至義盡,所謂道不同不足以與謀,再也不願意與以宋江為首的反動統治者同流合汙,撤了算了,而宋江也落個心靜,雙方心照不宣,好聚好散。所以,聰明人一定要學會激流勇退。然而,激流勇退說說容易,做到卻難,公孫勝同學因為是有特殊身份的牛人,所以他做到了,實際上曆史上像這樣一直處於政治權力核心而又能全身而退的人物還是如鳳毛麟角般的稀少的。

二、民主人士金大堅、皇甫端、蕭讓、樂和
   
    《水滸傳》中交待,這幾個人是被宋徽宗、蔡京、王都尉留用的,從一開始就沒有出征方臘。
   
    簡單說一下這幾個人的特長。
   
    金大堅是刻字的高手--大夥兒想想,在今天,玩篆刻的是不是都是藝術家?同時玩篆刻不僅要求懂字,而且還要求對文學有極深的理解,比如說“章法”就不是一般梁山上的大老粗所能理解的。所謂章法,是一個字或一個組字在印麵上排列的藝術,比較複雜而變化多端,是篆刻藝術中最重要的一環。如果一方印光有熟練的刀法而無高明的章法,必無佳作可言,金大堅號稱玉臂匠,在這方麵肯定比較有造詣,所以金大堅同學必定是一個高級知識分子。
   
    皇甫端同學也是有特殊才能的人,會相馬,會醫馬。在冷兵器時代,騎兵是作為戰略兵種存在的,也就是相當於當今世界的坦克。我們換位思考一下,要是有個人非常了解坦克的,在坦克研究上麵有獨到的見解,那麽絕對是某型號主戰坦克的總設計師了,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人才,而皇甫端同學就是那個年代的坦克總設計師。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皇甫端同學在那個年代也是一個不多得的高級知識份子。
   
    蕭讓更不必說了,聖手書生,書法上和北宋書法大家蔡京有得一拚的,也必是高級知識份子。
   
    有點例外的是樂和。樂和同學小牢子,,監獄下層管理員,,出身,隻因大家看到他唱得好,都叫他“樂叫子”。所以說樂和是當時的流行歌手,稍微拔高一點就是歌唱家、音樂家,甚至文藝家,隻是不知道樂和是不是唱主旋律的。音樂的作用是不可小視的,據說中國抗戰時期,至少有20萬首抗戰歌曲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人群中流行,當然比較著名的就是《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了》、《太行山上》了,聽著很是振奮人心。在戰爭年代,戰地文工團是很受歡迎的,可以很大地提高部隊的作戰士氣,電視劇《激情燃燒的歲月》、《八路軍》都有提到。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樂和同學的存在,對於梁山上的大老粗們單調的吃飯喝酒砍人的生活確實是起到不可缺少的調和作用。


總的來說,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或者是知名度較高的公眾人物。我之前的一個貼子提到,“知識越多越反動,越沒文化越革命”,也就是說,如果按照這個規律來排序的話,以上四人,基本上也是梁山上的文化程度中名列前茅的人物了。
   
    輿論是把雙刃劍,利用好了可以使廣大勞動人民聽信於己,比如說臭名昭著的戈培爾同學就很擅長搞這一套,,注4,,,而利用不好了反而會傷了自己,如《湯姆叔叔的小屋》沒被禁,就引爆了美國南北戰爭。俺們中國呢,自從秦朝開始這方麵就做得比較好,所以中國古代文字獄一直屢見不鮮。在帝王的專製統治下,“文字獄”的曆史就是中國知識份子的思想被壓製和閹割的曆史,也是中國的愚民教育史。
   
    我們知道,他們是在宋江甘為朝廷鷹犬時離開的,也就是說梁山革命集團還算是“正義之師”的話,此時完全成了“反動派了”。我們假設這四人都是有著良知的知識分子,那麽他們對宋江的所作所為肯定是有所不滿的,大家原來的革命對象就是朝廷,此時反而為朝廷賣命,這時大家的思想工作就很難做了。
   
    對於大夥兒的思想波動,宋江以其出色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是完全可以將大家玩弄於股掌之上的,但這隻是對於廣大大老粗們而言的,對於公孫勝和以上四位高級知識份子使用這種教育,顯然用處不大--大夥兒都是明白人,騙誰呢你?
   
    所以,這些知識份子就大有成為民主人士的可能。知識分子拿槍杆子不行,卻善於把輿論當作武器,很容易把政局搞得雞飛狗跳,上下不得安寧。統治者要的是什麽?要的是“穩定壓倒一切”,隻要不出亂子,一切好說,而知識分子對於民間意識形態的影響力是最令統治者頭疼的一個問題,所以,為了封住這些在社會上有相當影響力的民主人士的口,當年老蔣就經常幹些暗殺之類的事情,聞一多、李公樸都是這麽被國民黨特務給暗殺掉的。
   
    所以老人家教導俺們要對知識分子進行一場“思想改造運動”,改造得好了,就留下來,改造不好的,思想上消滅不了,就從肉體上進行消滅吧。總之,在中國,中國知識分子要是想活命,要麽就閉嘴,要麽就當上所謂的“禦用文人”,為反動統治歌功頌德。其實禦用文人也不好當,除了在人格上要向統治者搖頭擺尾之外,還要早請示、晚匯報,一不小心說錯了話站錯了隊表錯了態,離玩完就不遠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四位老大,就是被宋江暗殺掉的民主人士,他們往往死在革命勝利的前夜,或者革命剛剛勝利的時候。
   
    本篇之後,梁山一百單八將,損失五人,僅剩下一百零三人。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