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第一子:箕子
箕子作為儒家前驅,其思想上啟大禹,下開周公“明德保民”和孔子的“仁”。其經曆正如韓愈在《箕子碑》裏麵所說:“正蒙難”;“法授聖”;“化及民”。
1、“正蒙難”是說他在隱居時心憂天下,以“箕子操”來寄情書懷;
2、“法授聖”是說周武王滅商後向箕子谘詢治國大道,箕子以洪範九疇傳授之;
3、“化及民”是說箕子在朝鮮建立東方君子國。
1、“正蒙難”
思想家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見微知著。當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衰象初顯的時候,外表上轟轟烈烈,其實內囊卻上來了,所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史記宋微子世家載“紂為象箸而箕子唏”,這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夫商之季世,紀綱之廢,道德之墮極矣。”(王國維語)商朝的滅亡決不單單是紂王一個人的過失,而是整個國家民族沉迷在令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墮落習俗裏麵去了,如曆代王朝末世一樣。
當有人勸他離開殷商另謀高就。他說,我如果這樣去做,是在“彰君之惡”和“自說於民”。於是,箕子佯狂而獨自一人隱居在箕山,閑暇時候借樂曲《箕子操》抒發自已鬱鬱不得誌的苦悶心情。當紂王聞知箕子近況,遂囚禁在今天一個名叫“箕子台”的地方。箕子台在今河南西華縣。箕子在那個地方構思出洪範九疇的偉大思想。
2、“法授聖”
當周武王以“小邦周”打敗“大邑商”後,曾經恭恭敬敬誠惶誠恐地不恥下教於箕子。箕子就把洪範九疇治國大道傳授給周武王。
這個洪範九疇在中國思想史的地位實在不得了。它闡述了行政方式、行政準則及行政決策方式,是一部中國曆代專製王朝的行政大法,對於中國專製社會形成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同時也奠定了陰陽五行說的基礎,提供了中國人傳統思維的框架。
從洪範九疇的內容看,它涵蓋了對自然世界、人身、行為、治國安民、政綱、天文、曆數、根本大則、做人德性、氣候征象、禍福種類等等人生實踐內容的全部,但它決不是西方認識論意義上的知識,而是完全出於實用目的的一種經驗積累。洪範九疇其實是就社會政治秩序對君王說話行為的經驗總結。陳來在《儒家思想的起源》一文中說,“中國上古的天啟文獻竟然全部集中於社會事務,這不能不說華夏族特有的一種文化態度和文化精神。”
社會秩序的得治是“洪範九疇”提出的真正目的,這與亞裏斯多德提出範疇理論的本體論目的可謂是天壤之別。就目的的思維特征言,亞裏斯多德範疇理論的提出,是出於一種“純知識”的興趣和好奇。而“洪範九疇”的提出則是出於解決社會現實問題的實用性需要。
從方法的角度看,亞裏斯多德對範疇的獲得方法和途徑進行了自覺的反思,在思維上具有思辯色彩,一種遠離人生感覺經驗的純理性態度。這反映在範疇篇前四章內容。相反,洪範九疇是中國人對人生、社會實關懷而求得的經驗知識。“這些分類的標準是經驗,故可視為經驗的綜合。”(成中英)由此我們可以得知西方思維方式是本體、語言、邏輯三位一體的,而中國的傳統思維方式則是社會、實用、經驗的三位一體的。所謂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其實就是這種思維下的“傑作”。
箕子作為思想家最偉大的地方在於首次提出“社會公正”的政治哲學,並且寄希望於“開明君主製”。“五曰皇極......皇極,皇建其有極......毋偏毋頗,遵王之義。毋有作好,遵王之道。毋有作惡,遵王之路。毋偏毋黨,王道蕩蕩。毋黨毋偏,王道平平。毋反毋側,王道正直......凡厥庶民,極之傅言,是順是行,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史記宋微子世家)在這裏箕子闡述了“王道正直”的精神史觀。“皇建其有極”就是要國君建立治國的典範,這個典範就是“王道”(即遵王之道、遵王之路、遵王之義)。後人釋“皇”為大,釋“極”為中,又雲:“大中之道,大立其有中,謂行九疇之義。”
3、“化及民”
在那次兩人高峰會麵之後不久,周武王把朝鮮作為箕子的封地賞賜給他。箕子來到自己的封地後除了頒布實施具有憲法性質的“八條之教”外,教民耕作建立“箕田”、教民禮儀。今天朝鮮穿衣喜歡白色,就是“殷人尚白”這一習俗的延續。
“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鮮,教其民以禮義,田蠶織作”(漢書地理誌)
“昔箕子既適朝鮮,作八條之教以教之,無門戶之閉而民不為盜”(三國誌魏書東夷傳)
多年以後那個春天,箕子朝周。路過當年故都廢墟,不禁悲愴淒然之情油生,作詩《麥秀歌》:
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不與我好兮。
中國文化第一子:箕子
本文內容已被 [ 人間HYDE ] 在 2008-01-20 21:37:23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