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是儒家經典之一。是最早教導美感體驗的典籍。
它的風頌雅:風是民歌,屬於普通人的詩歌形式。雅是士大夫貴族之間的表達方式,而頌是屬於祖先祭祀的表達方式。流傳下來的文字記載同屬於語言文字表達範疇。
遠古之人大都敬畏天地,他們的內在也大都淳樸。他們日出而耕,日落而息,遵循大自然規律而活。民歌是屬於普通大眾的娛樂,在大自然中勞作生活中的詠頌。有韻律之感,或喜,或悲,或歎,屬於遠古居民與純粹大自然之間的美感體驗。“天籟”一詞含有深意,有深刻美感體驗的人會強烈地感受天籟的自然與純真。
雅是較為典雅的音樂,是古代上層官吏貴族之間互為欣賞,交流的有規範性演奏形式。就像現代欣賞演奏廳裏演奏一樣,禮儀上要有所講究,曲目有所格調堅持。
頌裏直接用到了器皿打擊(青銅器為主),以聲樂奏鳴達至天庭,表達世人對於先祖的祭祀而寄予先靈保佑虔誠之情。
談到古人的文字文言文形式卻出有因。在古代應用文字功能的對象也大多為上層。即使是上層,古人也大多天性自然,對於天地懷有敬畏。以頌為例,可以看出對於祖先的尊崇。心誠則靈,古人甚有體會。文字最初的功效實為記錄,慢慢以降為教導,傳承。所以當時的文言文存在當下時期其為恰當其處。
《詩經》是中國最原始的感受到音律,(之所以有韻律是與人類生理性脈搏起到共振而達到和諧之感),並用語言來表達的自我情感與自然之間的聯係,最終以文字形式體現。
我想漢代學者鄭玄用所謂的政治方法來詮釋《詩經》,而這種方法對於原始詩經所內涵的自然美感帶來了很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