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孝陵到中山陵

本帖於 2008-01-17 07:44:19 時間, 由普通用戶 開心豆豆 編輯

去年十月末,為了參加一位長輩好友的葬禮,匆匆去了上海。葬禮後,尚有兩天閑暇,原本是留與寧波的老九兄弟相聚用的。不承想,他臨時有個重要的會議,相聚隻得改期。和太座商量,滬寧一帶,去過的城市和景點不少,卻沒去過最具文化曆史特色的南京,何不趁這次有時間,去看看呢?

說來也慚愧,在中國生活了三十多年,出國後回去了十來次,竟沒去過文化曆史名城南京,還一直把自己往“文化人”上靠呢。其實一直想去南京,想了幾十年。我生在西安,長在北京,與這兩個古都,結下了不解之緣。其它的古都中,最令我心儀的,就是南京了。這裏麵還有一個可笑的故事:我小的時候,全家隨父親的工作調動,在南京附近的鎮江,生活過四年。在那裏,去過並記下了外婆故事中劉備招親的甘露寺和白蛇娘娘的水漫金山。令我妒忌多年的是,我家影集中有一張父親抱著哥哥,拉著姐姐在中山陵前的合影。問母親,相片上為什麽沒有我?母親說,你太小了,沒帶你去。哥哥姐姐不無幸災樂禍地嘲諷,哈哈,就是不帶你去!多深刻的心靈創傷啊!(好在我從小意誌“堅強”,硬是挺過來了。)以後每次看到這張照片,有點象賭氣地對自己說,長大了,一定要去南京。


夢裏的秦淮河

上小學時看三國的連環畫,才知道南京過去叫建康,是東吳的首都,有我最佩服“坐斷東南戰未休”的英雄孫權的大帳。再長成一點,知道了風光迤邐,畫舫淩波的“十裏秦淮”也在南京,更兼有那朱雀橋旁的紅粉樓台和烏衣巷口的野草夕陽。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的描繪,對我一直是個朦朧的夢境,象是能看到風中的香煙旌旗,能聽到雨裏的暮鼓晨鍾。在這裏,放牛娃出身的一代梟雄,在刀光劍影中,硬是把“公侯王孫,寧有種乎”的疑問變為現實。到了一百五十年的近代,眼花繚亂的造反,革命和戰爭,聚焦了世界的眼球:南京上空的雲行,顯現著中國的風向。從古至今,被九個朝代選中,先後做了近四百年首都的南京,本身就是曆史,本身就是文化啊!


燈紅酒綠的朱雀橋


風光旖旎的秦淮河

最吸引我去南京的是鍾山腳下的那兩個陵墓,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和現代中國創始人孫中山先生的中山陵。先講朱元璋,他一生就是傳奇。出身貧窮農家,給人放過牛,出家當過和尚,最終成為一個朝代的的太祖,是中國曆史上開國君王的異類。大概就是因為這個異類的原因,或是以後的清王朝,有意要貶低他的曆史形像,我們能聽到的,多是反對,批評,挖苦他的故事和傳說。記得有一段鳳陽花鼓戲的傳統唱詞就是“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鳳陽是朱元璋的故鄉,家鄉戲都這麽糟蹋他,何況別的地方呢?但鳳陽十年九荒,是朱元璋的錯嗎?朱元璋當皇帝之前,就不是“十年倒有九年荒”?別的皇帝的家鄉就是年年風調雨順?或別人當了皇上,鳳陽就會五穀封登?可見,這樣的指責是站不住腳的。但出現這種指責的原因,是地主統治階層對朱元璋的不承認,是清代否定明朝政治文化的一部分,真實的曆史和大多數老百姓都被他們忽悠了。

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結束了蒙古人在中國的統治。從這個意義上講,他是漢民族的民族英雄,而漢族在當時就代表著中華民族。他領導的推翻元朝統治的革命口號就是“驅逐胡虜,恢複中華”。朱元璋的民族主義特性,到清代,不許再提及了,因為滿清是繼蒙古後,又一個入侵漢文明的外族。盡管曆史事件會被人為地篡改,但曆史總是在螺旋性上升的規律,卻不受任意擺布;跨越幾百年的不同時期,曆史事件竟會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到了鍾山腳下另一個陵墓的主人開始進行自己的民族革命時候,他的口號,竟和朱元璋的相同:“驅逐韃虜,恢複中華”。當然,他也表現了對曆史上升的認同,即不再建立一個以皇權為中心的新朝代;而是一個以人民為中心的新國家:所以孫中山的號召中,加上了兩句話:“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就這樣,兩個不同時期的偉大人物,在中國曆史上留下了幾乎平行的軌跡:都從一介平民,變成了民族複興的領袖,領導了推翻外族統治的革命;也都在南京,建立了具有自己時代特色的政權和製度。甚至在他們的身後,這種平行也繼續存在著:朱的子孫,為繼承這個王權,自相殘殺,血流成河;勝利者在北京另立爐灶,使南京成為了短暫的曆史過渡。而孫的學生們,為如何繼續他的革命翻臉,同室操戈,屍骨如山;失敗者落荒海島,勝利者建都北京,把南京留給了曆史。甚至在他們通向天國的路上,也不無曆史性的巧合和和諧:在鍾山山麓的南側,從西向東,並列著後人為他們修建的,規格和式樣幾近相同的兩個陵墓----孝陵和中山陵。


中山陵遠眺


陵道前的大牌摟,上麵有孫先生的"博愛"手跡

也就這樣,帶著對這個平行曆史的迷惑,我們走過連接孝陵和中山陵的小路。在短短的幾十分鍾內,跨躍了近六百年,像是身處在時空變換的時光隧道。忽然間,仿佛忘掉了我是誰,我在哪:是在走進曆史,還是遊弋在曆史之外。我問自己,除了物質享受的膨脹和眼界的擴展,我們身處的今天,和八十前和六百年前修建兩個陵墓時,又有什麽不同?世界還是滿目瘡痍,國家間還是兵戎相見,人類還是善惡難分,而領袖們依然是偉大崇高。幾十年,或幾百年後,在這裏是否會有第三條陵道?平凡善良的人民為他們的領袖,用自己的生命墊起了使他成神的天梯。這個高入雲端的神,是真的為他的子民帶來了福祉,或是嘲笑著子民們的愚昧無知?

人們喜愛曆史,多流連於曆史的點點陳跡:從六千年前的金字塔,到今天的水晶棺。我在想,如果哪一天,人類再不為自己的皇帝,總統,總理,主席修建任何形式的陵墓,陵園,紀念堂和聖殿。那一天,就是人類曆史的新紀元。




更多文章在“紅癡史迷”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兒子炒股票,輸光我的養老金
•  兒子替我當房東----- 一家飆子之二
•  車軲轆話話紅樓 (37)----再看曹雪芹(六)
•  文革紀事 (14) 畢業分配,當了工人
•  車軲轆話話紅樓 (36)----再看曹雪芹(五)

所有跟帖: 

好文好介紹, 連照片也有金陵秦淮河的"史迷"風采! -開心豆豆- 給 開心豆豆 發送悄悄話 開心豆豆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5/2008 postreply 11:31:57

豆豆過獎了:)史迷'風采"就是迷糊,迷茫. -史迷- 給 史迷 發送悄悄話 史迷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5/2008 postreply 14:10:46

那就叫"車軲轤"的風采吧. :) -開心豆豆- 給 開心豆豆 發送悄悄話 開心豆豆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5/2008 postreply 14:22:40

建議加個精華 -紫色王家- 給 紫色王家 發送悄悄話 紫色王家 的博客首頁 (16 bytes) () 01/16/2008 postreply 08:43:05

問好紫MM. -開心豆豆- 給 開心豆豆 發送悄悄話 開心豆豆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7/2008 postreply 07:41:46

好文! -dhxy- 給 dhx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7/2008 postreply 08:05:44

中山陵乃當年一位清華土木係畢業生的畢業設記 -謝書剛- 給 謝書剛 發送悄悄話 謝書剛 的博客首頁 (30 bytes) () 01/18/2008 postreply 01:39:08

回複:中山陵乃當年一位清華土木係畢業生的畢業設計 -謝書剛- 給 謝書剛 發送悄悄話 謝書剛 的博客首頁 (40 bytes) () 01/18/2008 postreply 01:46:31

是不是還有台階一共多少級有個象征意義的,具體忘記啦。 -蔻蔻- 給 蔻蔻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0/2008 postreply 11:43:19

不是北京天壇,孫中山也沒當皇帝。與999無關。 -謝書剛- 給 謝書剛 發送悄悄話 謝書剛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0/2008 postreply 22:42:38

史迷 可否答出其它兩個設計思路? -謝書剛- 給 謝書剛 發送悄悄話 謝書剛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9/2008 postreply 11:22:28

還有從明孝陵到中山陵間最著名的大殿叫什麽? -謝書剛- 給 謝書剛 發送悄悄話 謝書剛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19/2008 postreply 11:32:12

無梁殿嗎? -蔻蔻- 給 蔻蔻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20/2008 postreply 11:39:51

看來你是南京人。太對了! -謝書剛- 給 謝書剛 發送悄悄話 謝書剛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0/2008 postreply 22:35:53

無粱殿在中山陵的東側,應不在兩陵中間:) -史迷- 給 史迷 發送悄悄話 史迷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2/2008 postreply 12:16:48

沒錯,半山上 -謝書剛- 給 謝書剛 發送悄悄話 謝書剛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22/2008 postreply 14:54:2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