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悟語:誰是紅樓夢中最可愛最聰明最能幹的人 [轉貼]

來源: 卜人 2007-12-28 16:04:5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7677 bytes)
劉再複

作者按:拙著《紅樓夢悟》(香港三聯,北京三聯)第一輯由二百則悟語組成。此書出版後,在友人的鼓動下,筆者又續作一百則,姑且建構“語三百”以自娛。





寫作,有的是為了立功立德,有的是為了立言立名,有的是為了製作一把鑰匙去打開榮華富貴的大門。而最高境界的寫作,是為了消失。林黛玉的《葬花辭》,是最感人的傷逝之詩。她寫這首詩,就是為了消失,為了給生命的消失留下一聲感慨,一份見證,一種紀念。曾有一個生命如花似葉存在過,她也將如花凋殘,如葉消失,為了紀念這一存在的消失,她才寫作。消失的歌,唱過了,消失的方式,準備好了,那是簡樸乾淨的還原:“質本潔來還潔去”,沒有奢望,沒有遺囑,隻留下一個曾經發生過的高潔的夢。“為了忘卻的紀念”(魯迅語)是痛,“為了消失的紀念”是更深的痛。消失不是目的,不是世俗的有,但它合更高的目的——澄明充盈的無。曹雪芹著寫《紅樓夢》也是為了消失,為那些已消失的生命留下挽歌,為將消失的生命(他自己)留下悲歌。





溪壑分離,紅塵遊戲,真何趣?名利猶虛,後事終難繼。(第50回)

這是元宵節遊戲中,史湘雲編的燈謎,實際上是一首牌名為《點絳唇》的詞,讓人猜一俗物。李紈、寶釵等都不解,倒被寶玉猜中是“猴子”。眾人問:“前頭都好,末後一句怎麽解?”湘雲道:“那一個耍的猴子不是剁了尾巴去的”?連一俗物都可作如此藝術提升,連一燈謎都寫成真詩真詞,每一精神細節都如此精緻而有詩意,這便是文學作品“質的密度”。這部巨著永遠說不盡的原因也在於此,既有廣度、深度,還有密度。這則謎語,除了把猴子用詩語準確地描摹之外,還把《紅樓夢》的哲學觀與人生觀也表現出來。曹雪芹觀物觀人觀世界是莊子的《齊物論》和禪宗的不二法門,是把握整體相而揚棄分別相,所以不喜歡紅塵遊戲中的“溪壑分離”。而在人生觀中則斷定名利乃是幻象,它隻有暫時性而無實在性與永恆性,所以是“後事終難繼”。寫小說隻講故事隻鋪設情節容易,但創造這種詩意的精神細節卻有很大的難度。





貴族府中的富貴人並非人人都貴族化,其精神氣質、風度形態可謂千差萬別。倘若加以區別,大約可分為四類:一是形貴神俗,如王熙鳳、王夫人姐妹等;二是形俗神貴,如尤三姐等;三是形神俱俗,如賈赦、賈璉、賈蓉、薛蟠、賈環、趙姨娘等;四是形神俱貴,如賈寶玉、林黛玉、秦可卿、史湘雲、妙玉、李紈、三春姐妹等,賈母也屬於此。如果以此尺度劃分,有些人物可能會有爭論,如賈政,有人會把他劃入“形貴神俗”,也有人會把劃入“形貴神貴”。我替他作了辯護,是認為他雖是賈府中的“孔夫子”,父權專製的體現者,但其品質及道德精神仍可界定為高貴者,不像他的兄長賈赦,身內身外皆是一大俗物。薛寶釵也是如此,雖然她老是勸戒寶玉要走仕途經濟之路,但她畢竟滿腹經綸,氣質非凡,也屬形神俱貴之人,不可輕易把她劃入“封建”俗流。曹雪芹的美學成就,是塑造了一群形至貴神也至貴的詩化生命,為人間與文學大添光彩。





中國門第貴族傳統早就瓦解,滿清王朝建立之後的部落貴族統治,另當別論。雖然貴族傳統消失,但“富貴”二字還是分開,富與貴的概念內涵仍有很大區別。《孔雀東南飛》男主角焦仲卿的妻子蘭芝,出身於富人之家但不是貴族之家,所以焦母總是看不上最後還逼迫兒子把她離棄。《紅樓夢》中的傅試,因受賈政提攜,本來已發財而進入富人之列,但還缺一個“貴”字,所以便有推妹妹攀登貴族府第的企圖。35回寫道:“那傅試原是暴發的,因傅秋芳有幾分姿色,聰明過人,那傅試安心仗著妹妹要與豪門貴族結姻,不肯輕意許人,所以耽誤到如今。且今傅秋芳年已二十三歲,尚未許人。爭奈那豪門貴族又嫌他窮酸,根基淺薄,不肯求配。那傅試與賈家親密,也自有一番心事。”

曹雪芹此段敍述,使用“暴發”一詞,把暴發戶與貴族分開。暴發戶突然發財,雖富不貴,還需往“貴”門攀援,然後三代換血,才能成其貴族,可見要做“富”與“貴”兼備的“富貴人”並不容易。賈寶玉的特異之處,是生於大富之家,卻不把財富、貴爵、權勢看在眼裡,天生從內心蔑視這些耀目耀世的色相。他也知富知貴,但求的是心靈的富足和精神的高貴。海棠詩社草創時,姐妹們為他起別號,最後選用寶釵所起的“富貴閒人”,寶玉也樂於接受。他的特徵,確實是“富”與“貴”二字之外,還兼有“閑”字。此一“閒散”態度便是放得下的態度,即去富貴相而得大自在的態度。可惜常人一旦富貴,便更忙碌,甚至忙於驕奢淫逸,成了慾望燃燒的富貴大忙人。





秦可卿的乳名為“兼美”,曆來的讀者與研究者都知道她身兼黛玉與寶釵兩種美的風格。其實,兼美正是曹雪芹的審美情懷與美學觀,而兼美、兼愛、兼容則是曹雪芹的精神整體與人格整體。無論是黛玉的率性、妙玉的清高,寶釵的矜持、湘雲的灑脫、尤二姐的懦弱,尤三姐的剛烈、晴雯的孤傲、襲人的殷勤,各種美的類型,都能兼而愛之。除此之外,對於薛蟠、賈環等,也能視為朋友兄弟,更是難事。人類發展到今天,多元意識才充分覺悟。但在二百年前,曹雪芹早已成為自覺。曹雪芹是中國“多元主義”的先知先覺。《紅樓夢》不是宗教,但有宗教情懷,這種宗教情懷便是兼美、兼愛、兼容的大寬容與大慈悲。



數千年中國文學史上有兩個最偉大的“藝術發現”者:一個是陶淵明,一個是曹雪芹。兩人的發現有一共同點,都是在平凡中發現非凡,在平常中發現非常。一個在身邊的日常的田園農舍裡發現大自然的無盡之美;一個在身邊的日常的貴族府第中發現小女子甚至是小丫鬟的無窮詩意。兩位天才都在常人目光所忽略之處發現大真大美大詩情。這兩項發現,與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一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一九二九年清華大學為王國維樹立碑石,陳寅恪先生在其所撰的碑文中用“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十個字概括王國維的人格主旨。如果按照陳寅恪先生的語言方式讓我們在曹雪芹的碑石上概括《紅樓夢》的精神主旨,也許可用“尊嚴之生命,詩意之生活”來概述。曹雪芹顯然有政治傾向,也必定熟悉宮廷裡的血腥鬥爭,但他超越了政治理念和政治話語,不把《紅樓夢》寫成政治小說,而賦予小說以個體生命的旋律,叩問生命存在的意義,在此主旋律之下,《紅樓夢》表達的便是兩大主題:一是追求生命的尊嚴;二是追求生活的詩意。後者便是德國詩人兼哲學家荷爾德林的那一著名提問:人類如何能夠詩意地棲居於大地之上。而隻有這樣的主題才經得起歲月急流的衝洗顛簸。處在最堅固最黑暗的封建王朝專製眼皮下卻最有力量地寫出千古不朽的偉大作品,這原因不能歸結為“勇敢”,而是他的天才選擇:從基調、主題到筆觸。





讀了《紅樓夢》第54回“史太君破陳腐舊套”,便知賈母倘若年青,也是大觀園女兒國的灑脫女子。她聽了女說書人講了《鳳求鸞》的故事之後,批評道:“這些書都是一個套子,左不過是佳人才子,最沒趣兒。把人家女兒說的那樣壞,還說是佳人,編的連影兒也沒有了。開口都是書香門第,父親不是尚書就是宰相,生一個小姐必是愛如珍寶。這小姐必是通文知禮,無所不曉,竟是絕代佳人。隻一見了一個清俊的男人,不管是親是友,便想起終身大事來,父母也忘了,書禮也忘了,鬼不成鬼,賊不成賊,那一點兒是佳人?便是滿腹文章,做出這些事來,也算不得是佳人了……”賈母所要破的陳腐舊套,首先是才子佳人的舊套。把文學理解為隻是子建文君這類淺薄的故事,的確水準太低。賈母這一文學觀,在第1回小說的開篇就已揭示,石頭在與空空道人的對語中就嘲笑“曆來野史”、“風月筆墨”,特別指出“佳人才子”等書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終不能不涉於氾濫。以致滿紙潘安、子建、西子、文君……

小孫子(寶玉)和老祖母(賈母)共破熟套老套,這是值得注意的情節。《紅樓夢》的基調是輕柔的,但其文化批判的鋒芒卻處處可見。這種鋒芒是雙向的:一麵指向“文死諫”、“武死戰”的皇統道統文化和“仕途經濟”的功名文化;一麵則指向淫穢汙臭、壞人子弟的庸俗文化及才子佳人的陳腐文化。上層文化和下層文化的糟粕老套,曹雪芹都給予拒絕。要說“文化方向”,曹雪芹所呈現的路徑,才是真方向。





《儒林外史》的開頭,先寫王冕隱逸拒仕的故事,還有一點放任山水的清潔情懷。《三國演義》和《水滸傳》裡則隻有抱負與野心,沒有美好情懷。《紅樓夢》之美是它不僅揭露了泥濁世界的黑暗,而且呈現了人間最美好最有詩意的大情懷。賈寶玉的慈悲情懷如滄海廣闊,如太初本體那樣明淨。而其他少女林黛玉、妙玉、湘雲、香菱、晴雯、鴛鴦乃至寶釵、寶琴等,都有各自的高貴情懷,這些情懷或呈現於詩,或呈現於歡笑,或呈現於歌哭,或呈現於傷感,或呈現於怨恨,都讓人看到黑暗地獄中的一線光明,也都讓人感到人有活著的理由。《紅樓夢》中的少女,每一美的類型,都是一種夢,一卷畫,一片生命景觀。賈寶玉對人間的依戀,便是對這些生命風景的依戀。



10

中國人到了唐代,才真正把“國”、看得很重,“國破山河在”的沉重歎息也因之產生。相應地,作家文人也把功名看得很重。到了《紅樓夢》時代,賈政等仍然把國視為天,把家國之事視為“頭等大事”。自己的女兒(元妃)省親,簡直是天搖地動,因為這不僅是家事,而且是國事。然而,賈寶玉對此無動於衷。而晴雯之死,他卻視為“第一件大事”。第77回寫寶玉知道晴雯被逐後喪魂失魄,回到怡紅院時的情景是:“……一麵想,一麵進來,隻見襲人在那流淚,且去了第一等的人,豈不傷心,便倒在床上,大哭起來,襲人知道他心裡別人猶可,獨有晴雯是第一件大事。”賈寶玉把晴雯放在價值塔上的最尖頂,把晴雯視為第一等人,把晴雯被逐視為第一件大事,這是《紅樓夢》的價值觀,把個體生命看得比家國更重的價值觀。賈政父子兩代人的衝突,不是封建與反封建的衝突,而是重個體還是重家國的價值觀念的衝突。曹雪芹很了不起,他在二百多年前就把五四運動旗幟上重個體重自由的內容率先在小說中有聲有色地展示於天下了。

11
漂亮並不等於美。長得漂亮的男子女子很多,但能稱得上美的並不多。王熙鳳長得漂亮,但不能算美。倘若不漂亮,賈瑞就不會那樣死追她。形貴神俗之人不能算美。所謂美,是形貴神也貴。林黛玉、晴雯顯得美,就是形神兼備。《紅樓夢》塑造了一群至情至性也至美的人,其外貌超群出眾,其內質又超凡脫俗,內外皆有熠熠光華,才、貌、性、情之優秀集於一身。兼美之名屬秦可卿,其實,黛玉、寶釵、湘雲、妙玉等女子都是稀有的兼美者,個個都結晶著大自然與大文明的精萃精華。最美的黛玉,不僅具有傾城之貌,而且擁有詩化的內心,她是至美的花魂,又是至真的詩魂,至潔的靈魂。王熙鳳缺少這種內在光彩,隻能稱作漂亮女人。

12
蘇東坡到了晚年,其大觀眼睛愈加明亮,在此宇宙的“天眼”下,“人”為何物也愈清楚。因此,便有“茫茫太倉中,一米誰雌雄”的詩句(寫於1097年)。此詩說,在茫茫大千茫茫宇宙中,人不過是微小的一粒米,不過是萬物萬有生生滅滅中的一粒沙子,在此語境下,決一雌雄爭一勝敗究竟有多少意義?蘇東坡的太倉境界到了《紅樓夢》發展到極點,成為小說的基本視角。
用洞察天地古今的“天眼”看世界日夜忙碌的人,一個個隻是天地一沙子,滄海一米粒,星際一塵埃。曹雪芹也把主人公界定為悠悠時空中的一石頭,而且是多餘的石頭,連補天的資格也沒有的石頭。因為有這一界定,所以他通靈幻化進入人間之後,雖然聰慧過人,但不與人爭,不與鬼爭,不與親者爭,不與仇者爭,不進入補天隊伍,也不加入反天隊伍,自然而生,欣然而活,坦然而為。

13
人類在生存壓力愈來愈重的時候,其生存技巧也隨之發達發展,而生命機能也會在對環境的適應中增長增進,王熙鳳的算計機能(機心)就生長得超群出眾。但《紅樓夢》的主人公賈寶玉,他自始至終沒有常人常有的一些生命機能,例如,他沒有嫉妒的機能,沒有恐懼的機能,沒有貪婪的機能,沒有虛榮的機能,沒有作假的機能,沒有撒謊的機能,沒有設計陰謀的機能,沒有結黨營私的機能,沒有奉迎拍馬的機能,沒有投機倒把的機能,甚至沒有訴苦叫疼和說人短處的機能。賈府上下的常人(黛玉例外)都笑他傻,笑他“呆”,笑的恐怕正是他的身心缺少這些機能。美國的大散文家愛默生說,個性比智力更高貴。賈寶玉的個性,天地間沒有第二例,也不可能出現第二次。他的個性是種心靈的本能,不必學、不必教而形成的至真至善的本能。《石頭記》中的石頭,是通靈的磁石,其磁力又是心靈的磁力,至真至善的磁力。因此,賈氏這座貴族府第中所有美麗的心靈都向他靠近。這種靠近不是世俗的對貴族榮華的攀援,也不是對翩翩公子形體的傾慕,而是被心靈的磁力所吸引。曹雪芹通過這部偉大小說所創造的心靈磁場,不僅被書中的詩意生命所環繞,也被我們這些異代讀者所環繞,千萬年之後,人間美好的生命還會向它靠近。

14
柳湘蓮、蔣玉菡、馮紫英等,有的是戲子,有的是商客,有的是閑士,都是社會的“邊緣人”,人世間的浪子。在貴族豪紳眼裡,他們都是不可交往的三教九流之輩。可是,身處貴族社會中心位置的賈寶玉,不僅沒有瞧不起他們,而且和他們結成深厚的情誼,敬重他們,關懷他們,把他們引為知己。俗語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可是賈寶玉不接受權力操作下的分類,他不是“有教無類”,而是有情無類。真情所至,類別全消,完全打破中心人與邊緣人的界線,化解尊卑概念,心靈複蓋全社會。這種“不二法門”與“不二情懷”被理解為“同性戀”,實在是對悲情與世情的褻瀆。

15
對曹雪芹,我總是心存感激。如果不是他的天才大手筆,我們可能永遠不會知道人間有賈寶玉這樣一種至善心靈,這樣一種至真品格,人的性情性靈之美可以抵達到這樣的水準。這是屬於宇宙最高層麵上的心靈與品格。無機謀的思想,無摻假的心性,無作戲的情感,無偏邪的目光,無虛妄的目的,無計較的頭腦,無嫉妒的胸懷,每一樣都找不到它的開始與結束,但可以見到它活生生的形態與光澤。人類無法理解和無法保存這種心靈和品格,說明世界有著巨大的缺陷。他的生身父親不知道他的價值,不知道他的出走是喪失一位怎樣高貴的兒子,而如果再把這種心靈與品格視為“廢物”與“孽障”,那更是人類世界的一種恥辱。

16
林黛玉、賈寶玉既是詩人,又是哲人;既有形而下生活,更有形而上思索。他們的生命富有詩意,正是基於此。他們與王熙鳳的生命質量之別,也在於此。這種抽象區別如果用具象語言表述,便可以說,王熙鳳等隻知“味道”,不知“道味”;而林黛玉、賈寶玉則不知“味道”,而知“道味”,其精緻的心靈對於“道味”有特殊的敏感。味道是色,是香味色味,是感官享受,是生存意識;道味則是空,是莊禪味,釋迦味,是存在意識。王熙鳳隻知輸輸贏贏,不知好好了了;而賈寶玉、林黛玉則不知浮浮沉沉,隻知空空無無。《金瓶梅》、《水滸傳》、《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全是一些隻知“味道”不知“道味”的角色,這些小說沒有形而上維度。

17
賈寶玉與《卡拉瑪佐夫兄弟》(陀斯妥耶夫斯基)中的阿寥沙神形俱似,都極善良、單純、慈悲,都像少年基督。但是,其深層心靈的方向卻不同。東正教以苦難本身作為苦難的拯救,靈與肉絕對分開,其拯救便是通過肉的受罪達到靈魂的升華,或者說,是通過肉的淨化達到神的純化,從而在受難中得到崇高的體驗與純潔的體驗,因此,磨難也是快樂,苦也是甜蜜。賈寶玉則不承認苦難的合理性,更不是禁慾主義者。他愛少年女子,不僅愛她們的性情,也愛她們的身體,是靈肉的雙重欣賞者。他不斷追求新的精神境界,但不是通過肉的淨化,他自稱“淫人”,實際上又與世俗的淫蕩內涵相去萬裏。他是一種麵對“肉”而不肉化的奇特生命,也是一種把審美等同於宗教的地上“聖嬰”,從文學形象而言,阿寥沙顯得更為“崇高”,但賈寶玉比阿寥沙,顯得更有血有肉,而且也更富有人性的光彩。

18
賈寶玉本是天外的“神瑛侍者”,來到人間後,屬於天外來客。在天外,在雲層之外,他更靠近太陽,更靠近星辰,也被多重光明照耀得更加透明透亮。他沒有吃過蛇蟲爬過和被現代理念嫁接過的果實,沒有呼吸被塵土與功名汙染過的空氣,身上帶著宇宙本體的單純,因此,來到地球之後,他便給人一種完全清新的感覺。這種清新,是太極的明淨,是鴻濛的質樸,是溷沌初開的天真。老子所說的“複歸於樸”,“複歸於嬰兒”,在曹雪芹看來,便是複歸於類似賈寶玉這種天外來客的本真狀態。

19
賈寶玉的兼愛,是情,又是德,更是一種慈悲人格。他的高貴、高尚、高潔舉世無雙,但他並不要求自己和他人淨化生命或聖化生命。在他的潛意識裡,大約明白,要求淨化生命就是剝奪慾望的權力與生活的權利。所以當秦鍾與智能兒偷情被他“抓住”時,他沒有譴責,隻是開一個善意的玩笑而已。品格高尚的賈寶玉是一個至善者,但不是一個道德家,更不是道德法庭的判決者。應當尊重聖人,可惜中國太多高唱“存天理、滅人欲”的聖人,太多道德裁判者。在這些裁判者的眼中,情愛有罪,欲望有罪,生活有罪,而開設宗教、政治、道德法庭,剝奪生的權利與愛的權利,卻沒有罪。

20
古希臘時代的藝術家對人的完美形體有一種衷心的迷戀,所以才創造出維納斯、大衛等千古不朽的凋塑。賈寶玉也有希臘藝術家的慧目與情結,他對人的完美體態也有一種癡情的迷戀,所以才為秦可卿、秦鍾姐弟而傾倒。但他全身心投入與全身心迷戀的實際上是完美形體與完美性情和諧為一的青春之美。林黛玉、晴雯、鴛鴦便是這種和諧的化身。因此,當鴛鴦隨同祖母的逝世而自殺時,他真正痛惜並為之痛哭的是青春之美的喪失。因為有愛入骨髓的迷戀,才有痛徹肺腑的悲傷。

21

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是宮廷王子,曹雪芹筆下的賈寶玉是貴族王子,兩者都有焦慮。哈姆雷特所焦慮的,一是複仇,二是重整乾坤。賈寶玉卻遠離這兩項焦慮,他從根本上不知複仇為何物,天生不知記恨與仇恨。他更沒有改造乾坤的念頭,完全拒絕治國平天下的立功立業抱負。但他也有高貴的焦慮,這就是個體生命為什麽屢遭摧殘?天大地大怎麽就保護不了那些弱小的美好生命?

晴雯被逐之後,寶玉發出痛徹肺腑的大提問:“我究竟不知道晴雯犯了什麽彌天大罪?”這是寶玉發自靈魂深淵的“天問”,也是曹雪芹在整部《紅樓夢》中的最根本的焦慮:一個美麗、善良、率真的女子,一個在貴族府第裡服侍主人的整天忙忙碌碌的生命,她沒有傷害任何人,也沒有向社會謀求任何權力與功名,更沒有貪贓枉法或擾亂人間秩序,卻招引出如此無端的敵視,以致被剝奪愛的權利與生的權利,偌大的世界不給她半點立足之所,這是為什麽?寶玉的天問,是對人類世界的質疑與抗議。可惜,他是一個比哈姆雷特更猶豫更沒有行動能力的貴胄子弟,連哈姆雷特身上的佩劍都沒有。



22

專製,與其說是製度,不如說是毒菌。中國男人身上布滿這種毒菌,所以到處是專製人格。連反專製製度的戰士也帶著專製人格,於是一旦贏得權力,又是新一任暴君。甚至知識人與道德家也不例外,韓愈的文章寫得好,但他作為一個大儒,身上也有這種毒菌。佛教文化作為外來文化傳入中國,皇帝尚能接受,但他卻不能接受,刻意加以打擊排斥,比皇帝還專製。五四反舊道德,不得不拿韓愈開刀,因為他是文學家,又是道統專製者。曹雪芹塑造一個沒有任何專製毒菌的人格──賈寶玉人格。他是離專製最遠的靈河岸邊人,是連進入補天隊伍都沒有資格的大荒山人,是天生帶著天地青春氣息、黎明氣息的自然人。因此,哪怕對加害過他的趙姨娘,也從不說她一句壞話。寶玉疏遠趙姨娘和一些小人,是出於本能,不是仇恨。



23

老子說“大製不割”,大生命一定是完整的。人之美首先是完整美。即使形體有殘缺,但靈魂應是完整的。一旦戴上麵具,哪怕半副麵具,人格就會分裂。《三國演義》中的一些主要人物,如劉備、曹操、孫權、司馬懿,都是極善於戴麵具的英雄或梟雄,都很會裝。裝得愈巧妙,成功率就愈高。連諸葛亮也戴麵具,也很會裝,他哭周瑜就裝得特別像,其謀略是完整的,其人格是破碎的。《紅樓夢》中的主要人物賈寶玉和林黛玉以及晴雯等,都是完整人,真實人,情愛雖失敗,但很美。

高級的文化是超越任何權力分割和世俗分類的文化。它高於政治文化與道德文化,對人不作政治分類與道德分類,因此,它才徹底地打破紅與黑的界和尊卑、貴賤、內外等區別。《紅樓夢》正是這樣一種文化,它致力於對生命整體的把握,拒絕對生命進行權力分割與權力運作,拒絕割裂生命「大製」的任何理由。



24

《紅樓夢》不僅有詩的無比精采,還有人的無比精采。宇宙雖大,物種雖多,最美的畢竟是人。可惜人類中精采者太少。古今中外,有哪部著作像《紅樓夢》匯集這麽多精采生命而構成燦爛的星座。黛玉、寶玉、晴雯、湘雲、寶釵、妙玉、元春、探春等等,哪一顆不輝煌,即使有黑點,哪一顆不燦爛。林黛玉之死,讓我們感到星辰殞落,山川減色;晴雯之死,讓我們感到人間已耗盡了幾個世紀真純的眼淚;尤三姐一劍自刎,又讓我們感到大地灑盡高貴的鮮血。在這些星光般的詩意生命之前,權力微不足道,財富微不足道,功名微不足道,賈赦等“世襲的蠢貨”更微不足道。



25

《三國演義》中的主要英雄一個個都有治國平天下的抱負,一個個都覺得可以佔地為王、奪冠為帝,全是一些高調的生命存在;《水滸傳》中的英雄,也都覺得自己不僅武藝超群,而且都在替天行道,連沒有文化的李逵也口口聲聲要奪皇帝的「鳥位」,充滿豪言壯語,也全是高調的生命存在。唯有《紅樓夢》的賈寶玉是低調的生命存在。他沒有任何立功立德的宣言,也沒有改天換地的呐喊,更沒有拯救世界的妄念。他隻想過自己喜歡過的生活,隻希望生活得有尊嚴有詩意。他沒有任何先驗性的生活設計和預設性的反叛。他對傳統理念的一些非議與質疑,都是生命的自然要求,他的言行挑戰了舊秩序,但他並不是反封建的戰士。

26

無論是在屋裡與小丫環廝溷,還是在家中與姐妹們戲笑,還是在詩社中與才女們比詩賽詩,或者在學堂裡打鬧,甚至在寺廟裡的一夜時光,賈寶玉都充分地享受生活,或者說,都活得很充分,很自在。似乎隻有他,才真正了解青春的短暫,生命的一次性與片刻性,才真正了解應當熱烈擁抱當下,擁抱生活。但是,和薛蟠、賈璉等兄弟哥兒們不同,他又不安於世俗的快樂。在他的意識或潛意識裡,大約知道僅僅滿足於吃喝玩樂,不過是高級動物的生活。人的生活確實離不開這一麵,但是,人也可以跳出這一麵,可以跳出物質的牽製,可以跳出財富、功名、色慾的限製,儘管常常跳不遠或跳出後又跌落,但有跳出的意識,才有別於動物,才有另一種質的生活。寶玉既快樂又苦惱,那苦惱的一麵便是想跳出又佈滿障礙。



27

第39回的回目叫做《村姥姥是信口開合,情哥哥偏尋根究底》,說的就是寶玉的認真勁。劉姥姥胡謅一個在雪地裡抽柴的標致姑娘的故事,還說祠堂裡為她塑了像。他聽了之後竟信以為真,按劉姥姥說的地點去找祠廟,想見見這個小姐,結果隻見到一尊青臉紅髮的瘟神。賈寶玉沒有泛泛的戀情,泛泛的悲情,也沒有泛泛的世情。他有真切的情愛感,真切的友誼感,真切的生活感,而且還有真切的關懷。他知道泛泛之情,口蜜心疏,便是世故。

真的性情總是認真的,並非泛泛。哪怕對一個不熟悉的小丫環,哪怕隻有一次偶然的相逢,他也不會敷衍。他知道敷衍便是作假。



28

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探春、李紈還有賈寶玉,他們組織海棠社,作詩寫詩,都是為詩而詩,即隻有詩的動機,沒有非詩的目的與企圖。這些詩人們寫詩全都如同春蠶吐絲,除了抽絲的本能之外沒有非絲的絲外功夫。詩的動機及作詩進入非功利的遊戲狀態,這正是天才狀態,也正是康德所說的「不合目的的合目的性」。海棠社的詩人們給後人留下啟迪:詩意生活和詩意寫作,最重要的是首先要有詩的動因。有詩的動因,有蠶的純粹,才有作詩的大快樂。



29

王熙鳳是《紅樓夢》世界裡的第一女強人。她的強是因為她具有男人性。第54回(《史太君破陳腐舊套》)特別穿插一個小情節,讓兩位女說書人講了一個金陵男生赴考遇佳人的故事,此生的名字也叫做“王熙鳳”。說故事時鳳姐也在場,但她並沒有不高興。強勢性格與超人才幹使她扮演雄性角色,這本無可非議,但他卻因此陷入男人的泥濁世界,相應地,便進入你爭我奪的絞肉機,絞殺別人,也絞殺自己。

在男人的泥濁世界裡,女子要佔上風,必定要比男人更用心機,因此,不可能用原心靈去生活,隻能用尖嘴尖牙尖爪去拚搏。婚後她第一次變性,成了“死珠”(賈寶玉語),掌權後第二次變性,成了狼蛇。變性後的女強人比男強人更凶狠更惡毒,這是宿命。她的鐵爪殺死了賈瑞與尤二姐。所以瀟湘館鬧鬼時最害怕的是她——女強人在機關算盡之後變成最膽小的人,這也是宿命。



30

中國女人,尤其是中國的世俗女人,可以麵對薛寶釵,但不敢麵對林黛玉。薛寶釵世故,善於應付各種關係,又可以贏得賢慧的美名。麵對她,不僅不會感到壓力,反而會感到欣慰。而林黛玉卻純粹真實得令人不安,尤其是她心靈巨大的文化含量和她背後深刻的精神性,更是靈魂水平的座標。麵對她,等於麵對魂的高尚,情的高潔,詩的高峰。麵對她,不免要感到生命的蒼白、庸俗和生存技巧的醜陋。所謂“高處不勝寒”,在這裡也可以解釋為麵對精神高山不免要產生羞愧感與恐懼感。

41

在賈寶玉的主體感覺中,宇宙的存在隻是為了滿足人類愛美的天性,而少女的存在,即宇宙精華的存在,又隻是為了確認美的真實和滿足他愛美的眼睛。於是,太虛幻境、大觀園便是他的宇宙,他的審美共和國。黛玉、寶釵、晴雯、湘雲等女子就是他的星空、黎明與雲彩。他生來沒有世俗的焦慮,唯一焦慮隻是星空的崩塌,黎明的消失,雲霞的潰散。因此,每一個少女每一個姐妹的死亡出嫁都會讓他傷心至極,不知所措。他的癡情,既是細微的人間之情,又是博大的宇宙天性;他的審美觀,既是生命觀,又是宇宙觀。



42

寶玉和妙玉都是人之極品。但寶玉比妙玉更可愛,這是因為妙玉身為極品而有極品相,而寶玉雖為極品卻無極品相。妙玉雲空而具空相,寶玉言空而無空相。一有一無,一個有佛的姿態而無佛的情懷,一個有佛的情懷而無佛的姿態,境界全然不同。

妙玉與黛玉都氣質非凡,都脫俗。不同的是黛玉脫俗而自然,而妙玉雖脫俗卻又脫自然,言語行為都有些造作。因此,她雖在庵中修道,卻不如黛玉未修而得道。“率性謂之道”,果然不假,真正得道的還是率性的黛玉,而不是善作極品姿態的妙玉。



43

《紅樓夢》中的少男少女,多數是“熱人”,極少“冷人”。其中第一號熱心人當然是賈寶玉。而薛寶釵卻被視為“冷人”(第115回),其實,她的骨子裡是熱的,內心是熱的,但她竭力掩蓋熱,竭力壓抑熱,隻好常吃“冷香丸”。林黛玉也吃藥,但絕對不會吞服冷香丸,即便心灰意冷,也掩蓋不住身內的熱腸憂思。黛玉任性而亡是悲劇,寶釵壓抑性情而冷化自己也是悲劇,甚至是更深的悲劇。《紅樓夢》中真正可稱為“冷人”的,恐怕隻有“惜春”。她過早看破紅塵,過早在自己心中設置防線。尤氏稱她:“可知你是個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她也不否認,隻回答說:“不作恨心人,難得自了漢。”如果說,薛寶釵是“裝冷”,那麽,惜春倒是“真冷”,徹頭徹尾、徹裡徹外的冷。所以她的心,隻有煙塵,隻有灰燼,沒有光焰,沒有和暖氣息。而薛寶釵雖然有時也冒出煙塵與灰燼,但畢竟還有冷香丸控製不住的生命亮光,所以才能“任是無情也動人”。



44

林黛玉與王熙鳳都是極端聰明的人,但林黛玉的聰明呈現為智慧,而王熙鳯的聰明則呈現為機謀(“機關算盡”)。如果說王熙鳯兼得三才:幫忙、幫閑、幫凶;那麽,林黛玉則兼有三絶:學問、思想、文釆。也可說是史、思、詩三者兼備。王熙鳳沒有學問,也無文釆,一輩子就寫過一句詩(“昨夜北風起”)。至於思想,更是了無蹤影。心機、主意、權術等雖多思慮,卻非思想。要是讓她與林黛玉談曆史、談襌、談詩,她隻能是一個白癡。所以儘管機關算盡、聰明絶頂,處處盛氣淩人,卻不敢麵對林黛玉豐富無比的內心。林黛玉是大觀園詩國裡的首席詩人,文采第一,而其學問,與“通人”薛寶釵不相上下。寶釵特別擅長於畫,黛玉則特別擅長於琴。至於思想,其深度則無人可及,也不是寶釵可及的。有此三絕,再加上她性情上的癡絕,便構成最美最深邃的生命景觀。



45

探春是寶玉姐妹中最有才幹的人,但寶玉對探春的“改革”(整頓大觀園)卻頗有微詞。他說:“這園子也分了人管,如今多掐一草也不能了。又觸了幾件事,單拿我和風姐姐作筏子禁別人。最是心裡有算計的人,豈隻乖而已。”(第62回)寶玉極少發泄不滿,這裡的不滿是美和功利的衝突。探春隻想到花草的“經濟價值”,想到稱斤論兩賣園裡的花草可以賺錢。寶玉則把花草視為“美”,視為可以觀賞之物。一個想到“利”,一個想到“美”。所謂“美”,乃是超功利,難怪寶玉要對探春進行批評了。寶玉與探春的區別是他完全沒有探春式的算計性思維,或者說,“算計”二字是寶玉最大的闕如。他一輩子都不開竅,便是一輩子都不知“算計”,一輩子都不知何為“吃虧”,何為“便宜”,何為“合算不合算”,難怪聰明人要稱他為“呆子”、“傻子”。探春要稱他為“鹵人”(第81回)。但是,不可以對春玉之爭作善惡、是非、好壞的價值判斷,不能說探春“不對”,因為她要持家齊家,肩上有責任,而寶玉則純粹是“富貴閒人”。不過,文學藝術世界天然是屬於賈寶玉。這個世界是心靈活動的世界,它不追求功利,隻審視功利。



46

儘管寶玉與探春性情有很大差別,儘管寶玉也知道探春的缺點,但是探春遠嫁時,他還是傷心傷情,大哭一場。第100回寫道:“忽然聽見襲人和寶釵那裡講究探春出嫁之事,寶玉聽了,啊呀的一聲,哭倒在炕上。唬得寶釵襲人都來扶起說:‘怎麽了?’寶玉早哭的說不出來,定了一回子神,說道:‘這日子過不得了,我姐妹們都一個一個散了!林妹妹是成了仙了。大姐姐已經死了,這也罷了,沒天天在一塊。二姐姐呢,碰著了一個溷帳不堪的東西。三妹妹又要遠嫁,總不得見的了。史妹妹又不知要到哪裡去。薛妹妹是有了人家的。這些姐姐妹妹,難道一個都不留在家裡,單留我做甚麽。’”在寶玉的情感係統裡,戀情大於親情,但兩者都是真的。戀情是真的,親情也是真的。秦可卿、晴雯、鴛鴦之死讓他痛哭,姐姐妹妹的分別也讓他痛哭。寶玉的人性是最完整的人性。連悲情也很完整。有真性情難,有完整的真性情更難。賈寶玉既不仕,也不隱,沒有中國傳統男人的生存目的和人生框架。情、生命個體的存在與快樂,就是他的目的,他的框架。他厭惡“仕途”,反感儒家意識形態,但傷別探春的親情,骨子裡卻是儒家深層的心理態度。賈寶玉非常特別,所以無論是儒是易是道還是釋,哪一家文化理念都不能完全涵蓋他。



47

王熙鳳與妙玉相比,精神氣質差異很大。王熙鳯可以成為秦可卿的知己,卻很難成為妙玉的知己。一個是俗世界的頂尖人物,一個是雅世界的雲端人物。在精神層麵上,妙玉自然要比王熙鳯高尚高貴得多。但是,在人性底層,其複雜多姿卻不是雅俗二字可以概括的。俗人也往往有雅人所不及之處,這不是指王熙鳯比妙玉能幹百倍千倍,而是說,即使在心靈層麵,王熙鳳也並非一無可取,例如對社會底層的鄉村老太太劉姥姥,就沒有淨染之辯,沒有勢利之心。她熱情地確認這門窮親戚,並引見給賈母。而妙玉卻從心底裡把這個農家老婦視為髒人。她對賈母那麽殷勤,卻把劉姥姥喝過的杯子視為髒物,立即扔掉。清高中不免顯得勢利。可見,王熙鳯的人性底層並不全黑,妙玉並不全白。人的豐富往往在這種細部上顯現。對待劉姥姥一事,令人反感的不是王熙鳯,而是人之極品妙玉。



48

一個心愛生命的死亡,對另一個生命造成的打擊是如何沉重,用語言很難表達。晴雯之死,對賈寶玉的打擊何等沉重,難以表達。賈寶玉儘管寫出《芙蓉女兒誄》,也隻能表達傷痛之萬一。語言很難抵達終極的真實,也很難抵達情感最後的真實,所以林黛玉才說“無立足境,方是乾淨”。對於林黛玉的死亡,賈寶玉就無法再用語言表達了。高鶚沒有讓寶玉寫輓歌是聰明的選擇。此時的至哀至痛隻有無言才是至言。隻有“無”才能抵達“有”的最深處,或者說,隻有無聲的行為語言才是表達傷痛的最深邃語言。賈寶玉最後的出走,是比《芙蓉女兒誄》更深更重的哀輓。正如他第一次見到林黛玉時,便認定為靈魂早已相逢,至情無法言傳,隻有把與生俱來的玉石砸在地上,以此行為語言表達自己與黛玉無分無別。行為語言是“無”,又是“大有”。



49

寶玉有一種特別的記憶,其“忘”與“不忘”皆不同凡俗。他被父親打得頭破血流,幾乎置於死地,但沒有怨恨,依然孝順父母,至死不忘父母之恩之情。最後離家出走,還不忘在雲空中對父母深深鞠了一躬。

“恩”不可忘,“怨”卻不可不忘。這是寶玉的記憶特點。人生坎坎坷坷,恩恩怨怨,腦中的粘液隻有粘住美好情感的功能,沒有粘住仇恨的功能,這是寶玉的記性與忘性。有這種記憶特性,才有大愛與大慈悲,也才有內心的大空曠與大遼闊。

50

寶玉敬重黛玉,把她視為先知先覺者,所以黛玉悟道所及之處他雖尚未抵達,卻不會因此而抱愧。第22回寶玉回答不了黛玉的問題後獨自沉思:“原來他們比我的知覺在先,尚未解悟,我如今何必自尋煩惱。”黛玉問他:“寶玉,至寶者是‘寶’,至堅者是玉。爾有何貴?爾有何堅?”寶玉答不出來,黛玉隻開玩笑,並不替寶玉回答,但她以自己有始有終的愛情和人生證明自己是至貴者與至堅者。她比寶玉不幸,但比寶玉更高貴更有力量。她的行為語言回答了人的至貴至堅並非來自門第,也非來自財富、功名、權力,而是來自心靈的自我徹悟,即自貴自堅。高貴與否完全取決於自身。是貴是賤,操之在我;為玉為泥,也操之在我。在賈府裡,最高貴最有力量的人並非貴族王夫人、薛姨媽等,而是女奴隸晴雯與鴛鴦,她們正是寶玉心目中的“寶玉”。晴雯、鴛鴦等卑賤者最終變成至貴至堅者,也是取決於她們自己。

所有跟帖: 

好文。佩服作者的功力。 -xingfu- 給 xingfu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2/30/2007 postreply 10:30:01

世外有高人,低頭俺汗顏.. -涯風- 給 涯風 發送悄悄話 涯風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31/2007 postreply 18:17:0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