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樂趣——看《時間簡史》有感
作者:mirror0136
通常來說,書是用來催眠的,但最近看《時間簡史》(簡本),卻總是讓我三更半夜還激動得睡不著。從沒有看過如此通俗而又形象、直觀的科普書,它讓我這個對理科一竅不通的人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是個奇跡。
初中時學物理、化學的方法就是背公式、做習題,要不就是考試。我一直疑問學這些有什麽用,但老師的講課從來不涉及這個“為什麽”,無論是老師還是父母,他們隻說:好好學習,將來有個好工作,有穩定的收入,過好日子。
看了《時間簡史》才明白,無論是物理、化學、數學或者天文,除了要改造自然造福人類,它們都有一個終極目的:探求人、宇宙的原理,也就是宇宙、人類到底是怎麽回事。
宇宙從哪裏來,是否有始有終,人從哪裏來,以後會走向何處,所有這些,從人類伊始,就是一個吸引力極強的謎團。解決這個謎團,是人類的本能渴求,有人以宗教的方式來解釋,也有人用玄妙的哲學去論證,那些科學家們,則為解決這個謎團而進行一步步的探索,從初級到高級,從表麵到背後,隨著研究越來越深,我們眼前才得以呈現出一個越來越清晰的宇宙圖景。
前幾天給三姑和小姑打電話,談起她們的孩子,都很無奈。三姑的女兒讀初二,每天晚上回家後做作業要做到10點;小姑的女兒才四年級,就跟小姑歎氣說:“媽媽,我覺得現在很不快樂,學習壓力好大。”
這些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我們祖國花園裏的花朵,就這樣從小成為被學習填滿肚子的笨鴨子,了無生趣,未老先衰。對她們來說,學習不是愛好,不是快樂,而是必須完成的枯燥任務,不論愛與不愛,都必須硬著頭皮向前衝,否則就被落在後麵,中國人都愛比,誰愛落在人後?尤其是那些在讚美聲中長大的孩子,她們承擔著更多的不孚眾望的負擔,她們的生活因此變得更加枯燥乏味死氣沉沉,她們長大以後也更容易對生活產生厭倦。
為什麽我們不能把學習變成一種樂趣?其實這並不算十分複雜的問題,很多別的國家都已將其變為現實,哪怕是照抄,我們的情況肯定也能有些改善。但一旦加入中國國情,這個問題就變得複雜了,與“如何才能讓我們的工作變得有趣”一樣,很難找到解。
我們的孩子很少能接觸到有意思的科普書,在我們的印象中,科學一點都不生動,沒有任何想象力可言,我們隻知道是什麽,但不知道為什麽。這種被動的接受使我們認識中的科學更加枯燥乏味,以為它們除了公式、演算,再無其他。
但跳出這個圈子,看一看別人對科學的認識和學習方式,我才知道:原來科學也可以這麽有意思,這麽有想象力,這麽生動而豐富。感受到這些,我似乎也產生了進一步探索的欲望。
我們的孩子們為什麽不能感受到這些,為什麽他們的學習仍然盲目而無趣?
最終的原因仍是觀念。
中國人似乎都有受虐或虐待傾向。領導對下屬和和氣氣,被稱為無能;下屬對領導拒理力爭,是膽大包天。隻有乖乖地遵從階級觀念,領導嗬罵下屬、下屬對領導點頭哈腰,這樣虐待與被虐待地活著,才是正常。
這觀點用到學生們身上就是:如果你想將來出人頭地過上好日子,你現在就必須受苦受累;快快樂樂地學習,不僅是空想,更是驕奢淫逸的非分之想。我們的學生中,如果有人不按學校規定經常逃課或上課睡覺,即使他學習成績很好,也會經常被老師指責、甚至要當眾念檢討書。我一直疑問老師們為什麽不向這些同學請教一下:為什麽你花很少的時間卻取得比別人更好的成績呢?
這個疑問也許隻能用虐待和受虐的心理來解釋。看著別人沒受虐就取得好成績,從頭懸梁錐刺股一路走來的老師心裏當然不爽:我是從苦日子過來的,你怎麽能這樣放縱地享受生活呢?
這種變態心理已深入中華民族的骨髓,不要說清除,就是要把它明明白白找出來,恐怕也非易事,或許要因此來此大放血呢。可我們目前正處於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時期,那些政績卓著的官員們正為自己親手操勞的成果而津津樂道,哪有時間來管這等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