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被逼出來的作家 為買書餓成胃下垂

來源: 卜人 2007-11-26 17:14:0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608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卜人 ] 在 2007-11-26 18:37:47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老舍:被逼出來的作家 為買書餓成胃下垂

老舍先生是一位享譽中外文壇的現代作家,從老舍先生的作品中我們常常能學到很多的東西。他的作品不僅有大的藝術價值,甚至對我們的生活也很有指導價值。他先後擔任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市文聯主席,華北行政委員會委員,全國文聯主席團成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市第一、二屆人大代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三屆主席團成員,全國政協三屆會議常務委員等職。自1950年至1955年,老舍創作了大量的話劇、京劇、兒童劇。其中話劇《茶館》把老舍的話劇藝術推向了高峰,成為中國戲劇藝術殿堂的一顆璀璨明珠。老舍先生的兒子舒乙曾披露“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幾乎被老舍得到”。

圖片點擊可在新窗口打開查看

老舍在倫敦

讓人料不到的是,這樣一名偉大的作家卻是被“逼”出來,而且是在異國他鄉的倫敦被逼成了作家的,從一名與文學不沾邊的青年,變成大作家,老舍有著怎樣的人生旅程?

老舍是1924年經Evans牧師推薦到英國倫敦的東方學院擔任教師,一直在倫敦旅居了五年。那段歲月可以說是相當的困苦,孤獨寂寞,也很貧困。據寧恩承回憶,當時的老舍,“一套嗶嘰青色洋服冬夏長年不替,屁股上磨得發亮,兩袖頭發光,胳膊肘上更亮閃閃的,四季無論寒暑隻此一套”。

在東方學院,老舍的年薪僅250英鎊,每個月不過20英鎊而已,而當時在英國的留學生的生活費每年都有近300英鎊。有人說老舍當年在英國當白領,這樣的薪水不管在國內國外都是高薪,還據卜立德(David Pollard)教授的章老舍窮而後工嗎?》引的當時英國的社會統計,說1929年英國男性白領工人平均年薪200鎊。領薪者年薪在250鎊之上,與年薪在250鎊之下的比例是1∶9。得出結論便是老舍的薪水在當時的歐洲,是全英國人口十分之一的小康以上水平。

對此結論我是不太相信的,不然不會一年四季,無論寒暑,才一套嗶嘰青色洋服,長年不替;如果是這樣的話,1926年夏,老舍給東方學院院長寫信要求提薪便是不知足了,如果是不知足,措詞也便不是這般,老舍先生當時在信中寫道:“對於工作,我盡了最大的努力,不管是否屬於合同規定的,隻要是學生願意學的課程,我都教了。現在250鎊的年薪,不足以維持我在倫敦的生活和贍養我在中國的寡母。”字裏行間,是可以窺見老舍生活的窘迫的。

愛看書的老舍,為了買書,縮衣節食買了包括莎士比亞原版全集在內的不少書,以致長期挨餓,得了胃下垂。在眾多作家中,當時的老舍漸漸迷上了兩個人,“狄更斯是我在那時候最愛讀的”,而康拉德,“他的結構方法迷住了我”。如果真是高薪,誰會如此節省,拿自己的身體健康來開玩笑?

貧窮也罷了,經濟上窘迫之極的老舍在倫敦還是相當的孤獨的,他在《英國人》一文中曾經寫道:“據我看,一個人即便承認英國人有許多好處,大概也不會因為這個而樂意與他們交朋友……至於一個平常人,盡管在倫敦或其他地方住上十年八載,也未必能交上一個朋友。”不知道這是不是促使他細細地讀英文小說的原因之一。

老舍在倫敦的朋友,有一些中國學生,其中許地山是他的朋友之一。當時的許地山已小有名氣,已成為一名作家。而那時的老舍連一個“文學青年”也算不上。也許是孤獨中看書看多了,有感而發,到倫敦的第二年,老舍用三便士一本的學生練習本寫成了《老張的哲學》,許地山代為寄到上海主編《小說月報》的鄭振鐸處,兩三個月後,老舍的處女作發表了。

再一年,老舍又完成第二部長篇《趙子曰》。又一年後,完成了以倫敦華人生活為題材的《二馬》。寫作也許就這樣填補了老舍在異鄉的孤獨。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